分享

五塔寺寻佛迹(二)

 木头1018 2017-03-26


先说两点

        1,上一篇提到的C型玉猪龙,是红山的,不是良渚的。

        2,余下的几篇,我还是先按照第一篇的思路,把一些细节的考证写清楚,之后再结合其他资料,整合出一篇相对通俗轻松的。请大家再等等~

       



        上一篇,我们一直在抬头仰望,将南面劵门的细节简单看了一遍。这一篇,我们要平视,顺着须弥座的轨迹,聆听佛音悠远。


         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下 须弥座 的构件名称。如下图所示,此为清制须弥座的各个组成部分。金刚宝座为明代所建,其形制与《营造法式》所载的宋代形制差异较大。按《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所载,可以判定清代须弥座基本延续了明代的建筑规格,故而可以为例。


绘图  by  木头


具体对应到金刚宝座的须弥座,则如下图:


photo by 木头,于2017年3月18日


         从中间的 束腰  向上下展开(红线之内):上枭(仰莲)/ 下枭(合莲,或覆莲);上枋 / 下枋;最下方圭角(圭脚)。而在仰覆莲的荷花瓣纹饰上下,用蓝线分隔出的、与上下枋相接的部位,称为“皮条线”。


        由于束腰基本上占据了须弥座的三分之一,所以一般是首先映入眼帘的。今天我们就先单独说说这束腰上的故事。

         

        束腰上所雕刻的元素在须弥座之中最为规整,也最为灵动。

        规整者,体现在其纹饰排列有固定的范式,并且以重复的纹饰作为不同元素间的隔断;

        灵动者,在于五方佛的坐骑雕饰与静置的八吉祥雕饰相交叉,又有东西两侧的四大天王与降龙伏虎罗汉,动静交杂。


         这一部分雕饰更以一大一小的规格交替前行,于连贯之中,又有停顿。如下图:

绘图  by  木头



           图中A为须弥座转角处的 玛瑙柱子B为作为主要雕饰之间的金刚杵隔断,C为东西两侧雕刻“四大天王”及“降龙伏虎罗汉”区域,D为其他的主要雕刻区域。其中主要雕饰与金刚杵隔断所占据空间的比例大致是4:1(南北两侧的比例为4:1,东西两侧雕刻四大天王及降龙伏虎位置,比例大致为2:1,其余主体雕刻大约5:1),宽窄适当,既能分割出主次,又能将观者的目光有效地聚集在主体上。


         纵观须弥座束腰部分的雕刻,其主体空间所安排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绘图  by  木头


这些图案,除了密宗法器和八吉祥物(八宝)外,若想理解五种动物(瑞兽),就必须首先知晓,据佛经所言,作为密宗根本两部之一的“金刚界”有五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及羯磨部,每部都有部主。“按《秘藏记末》上称:五佛座,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大日狮子座阿閦象座宝生马座阿弥陀孔雀座不空成就迦楼罗座”(见参考资料4)。这五方佛又有各自的布局方位,如下图:

    绘图  by  木头


         整个须弥座的束腰四方,雕刻上了五方佛的坐骑(其中东侧的迦陵频伽为特例,需要单独考证),再于其上造龛雕五方佛,这样一个整体便可以抽象地理解为,五方佛乘于五个坐骑兽上。这种表现形式,在南北朝时期也已经出现在中原及北方地区的佛造像上。例如下图所示,东魏武定时期的“郭妙姿造释迦像”(山西出土)及“道智造释迦像”(河北出土)。


photo by 木头,于2016年12月31日


        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南北两侧都以 狮子 为中心,外侧再分别添加 跪象 及 孔雀。

  绘图  by  木头


        如果将南北两侧的卷门叠压为一个点,形成一个坐标系,那么四个狮子就可以在中央重叠为两个狮子,这边是 中央大日如来 所在的位置。在地理南方的位置,布置的是 东方阿閦如来 的坐骑:大象;地理北方则布置 西方阿弥陀如来 坐骑:孔雀; 地理西方布置 南方宝生如来 坐骑: ;地理东方布置 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坐骑,原本应该是 迦楼罗,也就是上一篇提到的 大鹏金翅鸟,但是此处改为了 人首鸟身人双臂手的 迦陵频伽,或者称 “妙音鸟”(馆内《密宗神话——金刚宝座文化》展所标注的“共命鸟”,或是参考 滕艳玲 所著《真觉寺金刚宝座》一书,但实际并非如是)。如下图:

          绘图  by  木头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本应该在 东方 的大象,被安置在了 地理的正南方。关于这个“差错”,暂无文献明确记载其缘由,于是便有各种考证,我们以后会另择一篇,单独说说,这里可以先打个伏笔,留个疑问(当然,更可以亲自到五塔寺走一走,或者自己寻找些蛛丝马迹,或者请志愿者讲一讲其中的推论)。


        以上算是把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简单讲了讲,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雕刻吧。


        首先,看狮子:


        南北两侧的狮子,形态并不一致。南侧双狮各有一肢向上成托举状,仿佛它们与作为隔断的金刚杵,以及四角的十字金刚杵一起,托着上方的五层诸佛。而北侧的狮子则显得顺服,似乎是正面对着大日如来,等待驼负释迦牟尼,也似乎是准备卧听佛法。

 

         南面东侧狮子:

         photo by 木头,于2017年3月18日


         北面东侧狮子:

photo by 木头,于2017年3月18日


        南侧狮子整体呈直角三角形,又在三角之内做圆形狮首,尾用S型。三角形构图稳定,圆形作为视觉聚焦之处,S型则增加画面的阴柔。

 

        北侧狮子整体为长方形,狮首略呈椭圆形,外侧两肢做Z型折叠,尾弯曲。这一构图点睛之处在于两肢的Z型折线,于长方形内增加了斜向的线条感,又能与狮首的椭圆组成两线一面的变化。


 绘图  by  木头



        之后,我们看卧象


        南侧的大象由于身躯刻绘得很庞大,几乎占据了空间的一半。狮子的肌肉、狮首五官、发髻都可以精雕细琢,而大象本身可以做文章的细节就不多,于是这两个卧象就用庞大的身躯作为视觉焦点。同时,由于其整体庞大,为了与旁边的狮子有所区别,就使用了比较“素”的修饰。较为繁复的修饰集中在背负锦毯上。大象四肢跪卧,前肢似“之”字型,后肢近直角;象牙向前方,几乎不做弯曲,使得其在大象曲线条居多的轮廓中,成为少数基础直线构图;象鼻前端卷持一莲花。

photo by 木头,于2017年3月18日


        莲花成为整幅画面的构图原点。自莲花而出,中接象牙,终止象耳,是外侧线条之一;自莲花出,横向穿越四肢,至象尾,是底部线条;而大象中部的系铃线饰则是矩形内的折线变化。


 绘图  by  木头


        北侧的孔雀,躯体呈曲线,尾部较为庞大,鸟腿折行,仿佛正在向大日如来的方位前进。或许是由于时人对孔雀了解不多,故而没有在细节上做很多雕琢,反而是将之比拟为凤凰,于其四周雕云纹。于是孔雀就仿佛是在云间漫步。


photo by 木头,于2017年3月18日


 绘图  by  木头


        对比孔雀,马就是中国古人比较熟悉的动物了。从霍去病墓的“马踏匈奴”,到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可以说中国古人对于马的石刻,到了明代,技术和构图方面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我们看到,此处马的主体是矩形,马首呈等边三角形,马尾卷曲向前,外侧两肢折线已到极致,而其左前肢则是向前折伸,将画面的外轮廓进行了扩展。背景用莲花及缠枝,柔化了马主体的刚劲构图。


photo by 木头,于2017年3月18日


 绘图  by  木头


         综上,这一篇就先分析欣赏了须弥座束腰部分的五方佛坐骑。下一篇,我们来探寻那些密宗符号背后的含义。






参考资料:

1)宋磊. 明代陵寝建筑中的须弥座[J]. 首届明代帝王陵寝研讨会暨首届居庸关长城文化研讨会,2007

2)周晶,李天. 雪山中的曼荼罗——藏传佛教大型佛塔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3 

3)滕艳玲. 真觉寺金刚宝座[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10

4)罗哲文.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J]. 北京考古集成,2000,第8卷:1142--1144

5)尹邦志. 藏传佛教史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01

6)苗天娥. 浅谈法海寺曼陀罗的深刻内涵[J/OL]. 北京文博.  http://www./2006/4-12/10949.html . 2006.04.12

7)罗伯特·比尔. 藏传佛教象征物与器物图解[M]. 向红茄译.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4

8)田永复.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5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