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阅历,就是阅读和经历

 darlingalon 2017-03-27

你知道,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但却是,我想要努力拥有的。

从襁褓婴儿开始,我们就需要食粮的慰藉让肉体变得充盈和满足,最基本的化合物的存在给与了人这个个体强健的体魄、高挑的身材和用之不竭的力气。外在的食物伴随着我们一生,也用实实在在的方式丰富着生活的本质。可是,巴金老先生就说过:“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生理上的物质需要也只是人最低层次的需要”。那些不断被叫做“思想”的东西伴随着“时间”这个友爱的帮手一点点的被现实、被生活、被经历填充起来的最终呈现就形成了自我最独特的精神层面。

有了精神和思想,人才算有了灵魂。否则如同行尸走肉苟且偷生。精神食粮从何而来?历经了中国固有的义务教育及高等学府洗礼之后,我们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学习模式都逐渐的固化存在,从最初的拼音字母、组词造句到出口成章、知识百科,我们慢慢的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建仓储粮。阅读的力量也帮助我们在思想的大仓库里收获高质量、高品质的食粮。

但任何事物的客观存在都有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并不是只有阅读就可以让自己精神升华。你选择看什么样的书,读什么样的文都是自我认定的标准而非圣贤所定。对于阅读者来说,大部分会选择适合自己且有兴趣的书。早已过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生时代,晦涩难懂无趣的书自然不是个体的首选。没有经济兴趣的人可能就不会选读财经类的书,粗糙的理工男可能很少选择文艺气息略重的鸡汤文学,没有迫切需求的人们可能很少翻开技术类文章,因为就那些生僻的专业名词已然成了习惯的绊脚石。

为了阅读而阅读,本身就失去了阅读本身的意味。也许读书并不是一件难事,读书之后的自我领悟才是阅读的本质。有多少被融汇在血液里,有多少被印刻在大脑里,有多少被变成你的知识融会贯通。

其实,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历经活生生的现实锤炼打磨才能以应有的姿态不卑不亢。那些书本上学来的坚强也好、勇敢也罢,需要用更真实的自我验证才能真正懂得文字的内涵。无论是被动经历还是主动迎接,我们在年岁的变化里慢慢感受生命的淬炼。愈来愈好,就是最好。

曾经那样的害怕面对变故、面对突发、面对一切没有准备的准备,就如烙印般刻在心里最脆弱的地方,不忍碰及。一定的年岁之后,心态变了,思维变了,处事方式变了,好像连心里的勇气也变了,希望自己变成那个可以历尽人生风雨,尝尽苦辣酸甜,在一次次的狂风暴雨的冲刷和洗礼之后,依旧岿然不动,涤荡暗淡的内心。让力量一点一点积蓄,然后薄发。也许,没有比时间更有力量的东西。

在逆境低谷之时,人们面对现实的态度才能真正呈现一个人是真强大还是伪坚强。有的人低迷不堪,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奋起重来,也许柳暗花明。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和命运在做斗争,只是和内心那个自己博弈,谁强大?谁弱小?自见分晓。命运可以无情,但自心不能冷落。

我们无从选择顺境逆境,无从预测好运坏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智慧和“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豁达不是一蹴而就与生俱来。直面是最好的诠释,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物。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跨过去,你只会比今天的自己更好一点。

鸡汤文字看的再多也只是文字,略过表面并未曾震荡心灵,用心经历过才会彻底的洗涤。曾经的自己害怕一切未知的不确定,可是现实哪有那么多的按部就班;害怕一眼看到头的平淡,可是生活本身就是柴米油盐的累积;害怕努力不一定有收获,可是不努力就肯定没有苦尽甘来的回味。生活中人也好,事也罢,我们无从定义他们以自我适合的模式生存,只能用心经营好自我的思量,然后泰然处之。

曾经为了锻炼自己直面的勇气,独自背起相机选择去一个极其陌生的环境一个人旅行。你发现所有的勇气都是来自心底的力量。当你心中没有恐惧,整个世界都是安全的。那些走过的路,爬过的坡,遇到的人都成了一种难得的经历。一种美好的曾经,满满都是生活的本质。但是很多你历经的事,哭过的泪,伤过的痛,不是都可以一一拿来给世人展现。很多故事,留在心底,比呈现出来更有力量。

都说,身体和灵魂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驻足,停歇,沉淀,思考,然后再出发,也未尝不可。

一生中所有的艰难,都要亲力亲为。

也许,才是所谓的阅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