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们瑶传道教:宝贵的瑶族传统文化

 楚中元 2017-03-27
Y Z

发掘、传承

瑶族文化





作者简介:

李云章,男,瑶族,就职于麻栗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除了长期从事撰写、编辑地方志、部门志和年鉴稿件外,还涉足研究地方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题,尤以研究瑶族传统文化见长,牵头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文山州瑶族文献古籍典藏》系列丛书,也是《云南瑶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主要采集撰稿人。


原文章标题:《浅议瑶传道教之形态与作用》,本图文编辑对原文段落有改动。


定义:多元性、复合型宗教


瑶传道教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由创建于后汉、盛行于唐、宋时期的中国本土国教——道教演化而来。



其通过在瑶区的传播与演变,形成一个瑶化,即其根源于道教、又吸纳儒、释百家思想,融合万物有灵、祖宗崇拜等原始宗教观为一体的一个多元性、复合型宗教形态。


宗教要旨:得道成仙 、济世度人


要旨为追求得道成仙 、济世度人。为此,教化信众敬畏自然、遵崇自然,亦即道法自然(规律),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


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戒律教义,促使信众自觉修身养性、行不逾矩(不违背自然规律和道德正义)、慈悲为怀、施善积德、相互扶持等道途来实现。


瑶传道教形成的历史过程


瑶传道教的产生和传播,是和瑶族自身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瑶族自古作为一个弱势族群之一,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时代,被迫弃田辗转迁徙,四处逃难,直至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山才有立足栖身之地,从而形成当今瑶族住箐头和小聚居、大分散的布局。


面对所处的恶劣自然环境和社会强权压迫,以及民族歧视与隔阂,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瑶族先民们在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向大自然获取必需生活用品的同时,也在苦苦地探索寻求一种理想的处世立身之道。



于是,在唐、宋时期道教兴盛于世的大背景下,瑶族也选择了道教作为自己信仰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取向。


但是,瑶族信仰的道教又与当时所谓各正统的道教流派不同。从内容上看,它主要吸纳了道教全真派的信仰观,追求道崇真理,以道为至高信仰。


同时,又融合了儒家和佛教的主流思想,主张“儒门、释户、道家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还将古老的祖宗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统揽其内,包罗了当时中国对所有宗教及伦理道德的认知。


从入道形式上看,它又不像道教全真派那样要求道士不娶出家、以素食养身。因为瑶族先民为全民信教,如果都出家了,族群则无以复存。


为了避开此类入道形式之局限,富有智慧的瑶家先辈们则是选择了正一派倡导的居家授道,这样既可满足了族群精神上的信仰追求,又能满足于尘世俗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不断繁衍壮大族群的需要。


宗教仪式场所:家家户户皆教堂


再者,还由于瑶族大多深居密林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稼禾多欠少收,加之经常受到强权外族的驱赶,居无定所,没有条件设立固定的宫观授道场所,传道授道(度戒)仪式均设于各家各户厅室,故有“家家户户皆教堂”或“一家一教堂”之说。



这本身正是瑶传道教独有特色之所在,然却与传统的宗教定义有所出入,因而被不明事理者误读为瑶族没有正规宗教,把瑶族所有的宗教活动视为传统习俗。


其实,尽管瑶族受制于所处环境,物质文化相对滞后,但对宗教的信仰却是十分虔诚的,瑶传道教的宗教观已融入其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生产活动中,瑶族自古十分尊重、敬畏、顺从和珍惜自然,善待自然,认为自然界万物皆有灵、均有生命,是人类的朋友,不能随意损毁和践踏,否则就会造业障,必然遭受因果报应。


不仅在阳世行事不顺,百般受阻,甚至遭灾受厄,苦难伴随一生;死后还要受阎王治罪还债,不能顺达升仙快乐境。所以,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生态环境,是瑶族生产活动中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


如今,大凡瑶族所在地区,生态系统仍是相对完整的,无处不展现出绿荫葱翠、繁花竟艳的秀丽瑶寨美景。


瑶族传统文化主流:瑶传道教文化


在文化上,瑶族的传统主流文化实际上就是瑶传道教文化,从其文学、绘画、歌舞等无处不蕴含着浓厚的瑶传道教色彩。


从目前搜集得到的文献古籍来看,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多数颂扬或叙述的都是道教和佛教所崇拜神灵的身世故事,或其似有非有、似无非无、有形无形的神仙宫阙美境。绘画则是以直接描画各主要神灵、如三元、三清、四帅、玉皇、盘古、令公等画像和道教符咒为主。



舞蹈也多为道场舞蹈,如具有浓郁鲜明特色的龙童舞、三元舞、行朝舞、倒罢舞等等。瑶族的服饰,均以道教推崇的黑色为基调,镶嵌其上的图案多为反应阴阳八卦内容的道符。


在待人礼遇方面,倡导低调谦卑、勿操张扬,不与人争名夺利,心存与世无争和“真人不露面,强者不出山”的谦让情怀。


在日常生活和传统的习俗中,也始终贯穿着瑶传道教的信仰观和道法仪式,尤以授道度戒、婚丧嫁娶、早晚祈福祭祀甚为显见。


瑶传道教仪式:过法


度戒又名过法,是瑶族一般男孩都必经的入道授戒仪式,类似于一些中外成人仪式。其目的是通过在正式举行仪式之前的七日内,由新恩弟子(新入道徒弟)登门烧香拜师,师父授其为人处世之道、文明礼仪和教规教纪;在举行度戒仪式过程中,伴随锣鼓镲钹等法器声响起,在阴阳师父同坛见证下,师父带领徒弟读诵玉皇经、尊典经、诸品经、度人经、消灾经等经文和《大道科》、《天师戒度科》、《初真科》等科仪文本。




让弟子有所感悟度戒入道之目的意义,再给弟子择帅取帅、起法名,并经五台法坛降落、请弟子逐句聆听《授道受戒书意》(专述度戒入道目的意义之文本)、《阴阳牒》(专述度戒入道后必须遵守的教规教纪)等。



其中明令弟子从此皈依大道,皈依道经师三宝,力行十诫:

一是弟子不得呼天骂地;

二是弟子不得呵风骂雨;

三是弟子不得毁骂父母;

四是弟子不得瞒师骂友;

五是弟子不得隐经瞒教;

六是弟子不得枉杀牲灵;

七是弟子不得贪花爱色;

八是弟子不得凶怒凌人;

九是弟子不得乱传秘妙;

十是弟子不得贪财害命 。


另有十愿和十问十答,规定弟子往后要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乐意施舍,为社会做十类善业好事,逐日累功积德,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道士,百年西去后也才能升入快乐仙境。



《授道受戒书意》和《阴阳牒》是度戒的核心内容,相当于现代的承诺书或者誓言,均当坛由师徒签名盖章认可,一式阴阳各一份,阴化(焚烧度化给阴间师父、家先作证)阳留,让弟子一生照鉴遵守。而为弟子取法名,又是度戒的主要目的。


因在瑶族的宗教观看来,一个男性如果没有通过度戒取得法名,不仅表明该男人没有成人(熟)、没有担当,不能委以重任,而且死后也不能度化为后辈敬奉的家先家神,只能成为无人供奉的孤魂野鬼。


故此,无论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如无特殊例外,瑶族、尤其是生于蓝靛瑶家庭中的男孩,都必须经过度戒这一关,由此窥见瑶传道教对瑶族影响之深度非同一般。


瑶传道教仪式:婚姻嫁娶


婚姻嫁娶的过程,也是彰显瑶传道教观念和戒律的过程。瑶族的《合婚书》,记述的是男女婚配要遵循阴阳相辅相成和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这本身就是道教古老的朴素唯物辩证发展观在婚配上的具体运用,也是瑶族传统婚配的基本要求。


特别是其隆重的传统婚礼仪式,犹如一个道场,必须通过祭师烧香拜请三元三清等阴间师父和家先降临证明,婚姻才会被认可,所嫁之女或所赘之男也才能成为新的家庭成员,获得新家庭家先家神之保佑,往后夫妻行事也才可能如愿遂意,幸福美满。


瑶传道教仪式:丧葬


丧葬超度更是瑶传道教一项庄重严肃的斋醮道场仪式,其使用的科仪文本有《丧事设醮科》、《三夜发丧科》、《丧家三朝科》、《丧事山头科》、《炼度科》、《破狱科》、《沐浴科》、《召(喃)灵科》、《升堂科》等,洋洋数十万字。


师父(道公、师公)们根据斋醮主人的意愿,少则两天两夜、多则三天三夜安排醮程,依科进行启师、检尸、盖材、绕棺、奠酒、催灵、发葬、破狱、炼度、沐浴、升堂等道法仪式演教。



在瑶传道教看来,人在尘世总是或多或少地做了些或犯天或犯地等对众生不利之事的,都承负着一定的罪孽,所以死后要先将其亡灵发配(送葬)至十八层地狱,在地府十王殿下逐一忏悔自己阳世罪愆,雪洗过往心灵污垢恶习,之后再请龙童(跳龙童舞)破入地狱将亡灵超出,并经炼度沐浴、清净其身上一切污秽(解除尘世一切恶习)后,方能升天成仙(成为一个纯粹的善神好人),获得家人后辈供奉敬仰。


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祈福保安、消灾解厄、解冤解讼等,也有对应的系列科仪文本,如《救患科》、《保苗科》、《保畜科》、《解讼解冤科》、《消灾经》等,均视主人的要求,设置大小不一道场进行演教,请相关主管神灵为醮主解除所遭遇的灾害或苦难。


瑶传道教,瑶族的宝贵文化


总之,瑶传道教有其一套庞大复杂且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行道规则,至今流传的相关文献古籍就多达数百万字,仅我们已整理出版的《文山州蓝靛瑶宗教文献古籍典藏》(科仪文本)就有一百三十万余字之多,还有约五十万字的秘文咒语有待收集整理。



正因为有如此浩瀚珍贵的文献古籍支撑,才使瑶传道教尽管历经百般受阻和非议,但仍生生不息、在瑶区广为传播,成为数千年来维系瑶族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使得自古瑶区虽然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慈悲为怀、团结友爱、勤劳节俭、扶弱济困、乐善好施却蔚然成风,偷盗抢窃、嫖赌娼淫等社会劣迹极其稀少,社会秩序井然,牛、马等牲畜放牧于田间山野无人要偷,谷米置于户外也不会减斤少两。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正是封闭时代瑶族地区社会风气的真实写照,故被民族学界誉为“最有道德的民族”。


新中国建立后,虽然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已成为调整公民与社会、公民与团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主要工具,但宗教、包括瑶传道教仍然在信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而通过梳理瑶传道教的宗教观、特别是其戒律教规的内容来看,其实是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高度锲合的,目的都是为了调整群体和个人间的良好的和谐关系,提高信众的道德修养水平。


以道语而言即为“其功能向善”,用普通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教人学好的”。如果信众都能严格遵守瑶传道教的戒律教规,就不存在任何违法违纪的现象。



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千年来调整瑶族群体中良好社会关系的瑶传道教戒律教规视作当今调整瑶族社区良好秩序、提高瑶族群体道德水准的重要辅助性工具,应倍加珍惜和呵护,弘扬其精髓,垂法济人,造福于瑶区和社会。


但毋庸讳言,由于瑶传道教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仅隐藏在瑶族群体中,外界知之甚少,不被视作正规宗教加以尊重。尤其在“文革”中被不加区分地列入“四旧”和封建迷信加以扫除,使其许多珍贵的科书经文等古籍被无知者付之一炬,民间开设的斋醮道场也不敢公开进行。


加之谙熟人才越来越少、青黄不接,道场诸事亦则越来越简化,包括度戒和丧葬超度等很严肃的醮事皆徒有形式,重在摆个面子,没有真正达到教化育人的功效。


再加上瑶族地区对外开放后,受到一些外来低俗亚流文化的冲击,瑶传道教的一些信徒亦随波逐流,把师父传授的戒律教规置之脑后,道德水准坍塌滑坡,甚至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瑶区也不再是原有古老的那片道德净土,这实在是令族人痛心疾首的。


相信通过切实的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民族宗教政策,扶正祛邪,正本清源,瑶传道教将会被更多族人和外界认可,弘扬道法、济世育人、普度众生的目标也会得到较好地实现。



以前发过的瑶族宗教图文:点击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精品图片:金门瑶族宗教法衣

金门:“过法”仪式中的神圣象征

梅山法会:瑶族道教知识入门

金门度戒简括

不可遗忘的神像传承:记瑶族神像画师

【瑶族经书】苦难民族的心灵慰藉

瑶族宗教、度戒、丧礼简述

挂灯——中国西南瑶族独具一格的特色道教文化

老山瑶寨成人礼

瑶族道教:瑶族度戒的意义

挂灯——中国西南瑶族独具一格的特色道教文化

瑶族宗教文本:阴阳牒【全文】

带你认识瑶族金门方言的神像和道具

茶山瑶度戒

蓝靛瑶度戒仪式图文解说

民间故事:度戒的来历




本图文编辑:断肠、琅南塔       断肠微信:dwp906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