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烧友处见识了一台来自宝岛台湾的某知名品牌6L6GC推挽胆机,其电路程式与国内无异:前级为12AX7接成SRPP电路; 12AU7长尾倒相;6L6GC自给偏压推挽功放电路。其音效通透流畅、卓尔不凡,令人难忘。该机最大的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以后的双声道电路,自整流滤波至输出电路完全独立、镜像对称结构,全手工搭棚焊接工艺,用料上乘,制作精良。 鉴于此,笔者在保留其基本电路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机局部改良、参照其结构进行验证性制作。经过近一年的推敲、构思、准备,获得圆满成功,与大家分享(改良后的电路见图1,整机外观见图2)。 一、 电路改良 1、原机6L6GC功放电路为自给偏压,现改为固定偏压电路,以提高整机的动态特性;改功放管为5881A。由于笔者手头刚好有4只全新的曙光5881A电子管,与6L6GC同属束射四极管,具有相同的特性且屏极功耗更大,可获得更大的输出功率。 2、增设高压延时电路,以增加电子管使用寿命。电源指示灯改为红绿双色发光二极管,由高压延时继电器控制,以准确指示工作状态。 二、元器件选择 1、电容器 电源滤波:C7、C8分别为日本红宝石、飞利浦;前级退偶C1、C2选用EPCOS西门子轴向电容(与原机一致); 信号部分: C4选用法国苏伦(0.22UF/630V,大S电容);C5、C6选用美国VC铜膜油浸电容(0.1UF/1000V),以取得通透、柔润的音色。 2、滤波扼流圈: 原机滤波电路采用2只5H/250mA扼流圈,现用工艺扎实的松下筒灯拆下的13W/220mA镇流器暂代,推算其电感量约为2H(计算略)。电感量虽然小了些,但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3、前级电子管:全部用俄罗斯EH管子(原机为JJ复刻管);电源牛、输出牛全部为品牌成品牛。 三、整机结构布局 1、整机底盘横向分成上下二块区域:上半部安装电源、输出牛、栅负压/延时电路;下半部单独使用一块可拆卸衬板,安装电子管放大电路。衬板上安装一组接线排与上部电源、输出部分连接,这样衬板部分的电子管放大电路就可作为一个独立模块,方便单独取出安装、磨机(衬板接线图,见图3)。 2、参照原机做法:衬板部分功放管与前级管之间,敷设一条接地母线,方便元器件搭棚安装;前级12AX7放大部分阻容元件的接地端在焊架上独立汇合后,再通过导线与接地母线连接。以提高前级工作的稳定性。(内部装配图,参见图4)。 3、为方便功放管调试及监测,栅负压调节设计为:机壳上部沉孔安装,并设置测量端子。 四、整机调试 1、调整电源变压器高压抽头,使静态高压在435V左右,调整R6/150K泄放电阻,使前级电子管12AX7供电电压在180~190V; 2、调整栅偏压电位器,使每只功放管的静态电流为32mA(即:功放管10Ω阴极电阻上的电压为0.32V); 3、其余节点电压见电路图标注。 五、试听总结 该机高音通透靓丽但不刺耳;中音清晰明亮;低音自然有弹性。无论听音乐还是数字机顶盒的数字广播节目,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听蔡琴老歌,换气音清晰可辨、情感细腻真切。与原机难分伯仲,输出功率略大于原机(试听器材:马兰士6005CD机、惠威M1书架箱)。 为进一步验证音效,笔者未透露听音感受,特邀资深烧友前来鉴听。此君阅机无数、耳朵刁钻。特意带了一盒烧友们非常推崇的李小沛录制的发烧碟“沛”,几曲听毕,一改他“自装机做不好的听”的偏见,直呼难得、好听。 总之,这台机器能原汁原味的重现音源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声染;特别是电源电路的独特设计、优质元器件的合理搭配、合理的结构、成熟的布线技巧等因素造就了该机卓越的性能。 ◇张家港 孙建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