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政四余的历史叹息

 大道至简64382 2017-03-27
七政四余的历史叹息

  七政用于命学,从文字考看,目前看到的资料。可以确定唐时即有。而战争和动乱历来是破坏文化的一个重大因素。但从史看,唐后的五代十国,并无所谓大规模的“烧书”之举。而到宋时,加上“秘库”机构,并相对容许民间的收藏。是以包括命理文化在内的发展,都相当的平稳。此时命理文化,上至公贵,下至平民,无不乐在其中。特别是士大夫之家。记得,文天祥写了一首诗,就说到他家对此类书的收藏,那是满满的,其本身对此亦有研究。
  但到了明初时,则连着基本的书籍都只能从民间编写的入手。而且其实质量一般,对比清时修四库,显得无限可怜。是以某种意义的第一次灾难,即是蒙元一族为代表主政中原时。一则是大量文籍的失去。二是,蒙元与回的交织,使回回历影响七政,从天文的进步言,回回历的渗入可能是某种进步。但对七政言,则西法的加入,争端立起。如果说宫度两用之说,或从唐宋即有,而到元时,则又将化曜无限提高,而最重者,是加了偏正垣。想从中调和。变得两不象。。这还是次的,最重的是文化杀笔,假如果老问对,在传的过程中,面对国威,那特意在文后将年号也起个假的,就显得正常,而且很带幽默,虽然总让人感觉是更自嘲性质的无奈对抗的幽默。
  本来历乱之后,治世应于文化传承大有益。实际也是,最少因明一朝的关系,得留下了果老星宗和星学大成等编会。但七政的发展,还是在明时造成了第二次的灾难。即明禁民间天文,这样一来,七政用的星历就只能全靠皇朝提供了.这个打击很大,因如此的话,民间的观星技术会越来越弱化,至后期基本只能靠口决传承星历,而不能实际去作出调正。特别是明一代的管理制度己趋于完整。这还没什么,最大的问题是,明后期,历法上西法进入。造成历法上的著名争议,上面打架,下面就更无法适从了。如用小说语言则是,西法学者给中国上的第一节课是,画出黄道来,钦天监的人眼呆了,这东西我们也有啊,只是我们只用来表达太阳而己。如最经典的罗计之争,上面将罗改成计,但民间不习惯,后又只能改回来。这一改一改间,罗计变得混乱,这一乱。。乱到现在。从天文进步讲,西法观天的渗入也是一种进步,但于七政,则又是一次创伤。从这点意义讲,第二次七政灾难,连带着清一朝,因西法在清时,才是大量渗入。量天尺的坐标系己变。到清中期用度用宫之争己没必要了,因用度己很难有多验。只能将就着用宫,成一边倒之势。如能见的是星命说证。但纯用宫会面临卯立命,而太阳只一日一度的问题,是以类乾元秘旨只能在化曜上大量发挥了。最少在明时,琴堂能验我朝,到乾元则“仅合此理十之一”。可叹。但最少第二次的灾难,根本的东西仍没放弃。
  第三次从最初的引发点来讲,还是历法。但更多的是,是西法占星的渗入。如果说,单历法的改变,术数的本身有其术占性。还是可以发挥的,如民国星度指南就能在历法和回归当中找到一个调和,虽然没到回复太多。但第三次的灾难则是差点连根本也失去,是致命性的灾难了。即到清后开始到现在,因星政的资料少,直接引渡西占之法加入到七政里。像《禄命实验》。将中国术数上的根本,五行生克制化弱化,更多的是挂羊头卖狗肉或直接失去。则对七政言,这是第三次灾难,也是最伤的灾难。此伤到现在仍没平复。还在加深中。未来还可能会形成这样的断语,宫度没所谓了,你命建井度,火星刑冲,与金木形成大十字。
  如果说当初的西天聿斯经等只是一种引入,然后为了能适应中国的文化于是形成耶律,最少基本还是五行文化。如说当初明译天文书,是一种介绍,而最少在明一代的研习者并未直接引用,还是能恪守五行。然而,气势稍长,到天步真原后就不纯是介绍了。再至现代,古文与现代文的关口等因素又加进了进来,己能看到一堆所谓的七政己不再是七政。。第三次的对五行的离弃是直接将根本弃了。从发展讲,未尝不可。但己不是中国的七政。
  利好的一面,则是网络发展,排盘问题开始解决,能开始慢慢的回归。命例的积累亦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比的,可以讲,古代的“大师”,一生中所见的命例,未必有现在一个年轻人十年所见多。要是能穿越,相当部分人,穿越回去直接进钦天监未尝不可,只是那时代没电,排盘是个问题。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九紫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