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法国挨冻

 圆角望 2017-03-27

刘西鸿(法国)·法兰西情书

上周我挨了一次冻,这经验以前还未试过。

最近我在法国南部一郊区住了几天,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简易屋,墙不算薄,屋顶还垫了隔层,但自来水管埋得很浅。刚来那几天天气暖,以为春天到了,厚衣服没带一件,没想到一夜春寒,寒春的冷竟超深冬。第二天早上起床,打开水喉,水管滴几滴水就一阵空响,没水了。有经验的屋主说,昨晚气温零度,水管给冻住了,得等中午的太阳融冰。无聊中,我打开收音机,碰上某电台做一个访谈,访谈者正在讲法国的核电。法国现时有56座核电站,因“安全原因”关闭了其中一座。今年2月9日上午10点,法国西北部位于英吉利海峡一边的佛朗旺维尔一个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数人受伤,应急部门赶往现场解决,当地政府称,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的可能性为零,事故不会造成核泄漏。此时电台有个访谈者,来自法国电力公司专家,他说,法国核电安全标准严厉,“哪怕小小隐患”。听者会意,如果由于安全隐患关闭若干核电站,法国人民就得准备接受限时用电的现实。法国电力公司呼吁用户:一早一晚请关灯,家庭洗衣机请设置在深夜工作,等等。总之,大家记得要省电啊。

入冬以来,我遵守法国电力公司呼吁,不抢电。现在我缩在没有水、节约电的屋角,想:吓唬人吧,我们还是在法国吧?

有一次我搭飞机返广州,邻座是个小伙子,途中一直举着手机的中文教程学习。飞机降落前,见他在椅子下拖出两大包法国特产“条条糖”,我有点好奇。这个“条条糖”本是法国孩子嗜好,每张糖纸有一段逗笑谜语,反转有谜底。他笑说:“广州的超市什么都有,就是法国条条糖找不到。”原来这个小伙子是法国核电技术员。

法国核电发展史,事实上是法国能源独立发展的历史。从1960年法国成功引爆第一个核装置起,1970年代,法国为摆脱国际石油价格猛涨的危机,蓬皮杜总统的内阁梅斯梅尔总理提出了发展核电计划。法国本土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煤炭也近消耗尽,法国人明白,实现能源独立重要途径是发展核能。

在民间,法国长期有一种顽固的“科学家文化”,技术员、工程师、科学家社会地位很高,技术力量一贯是法国“社会精英”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众对科学的尊重、对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自然且百分之百地普遍信任。反过来说,科研果实对民众是一个宿命的承诺。1974年,“梅斯梅尔计划”发布的同一年,法国四千名科学家联名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请愿,要求成立“核能信息科学家联盟”机构。

这个机构在1975年正式成立,在和民众沟通中不断起到重要作用,不断地赢得法国民众高度信任。有法国人把核反应堆的位置和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相提并论也不足为奇,核能技术是“祖国的荣耀在高超科技中散发出的光辉”。法国成为现在世界上“核”最普遍使用的国家,每10度电中有7.5度来自核能发电,法国的核反应堆每天生产清洁价廉的电力不单自己足够,还卖给周边国家。

以上一段,是从飞机下降开始到停机前,小伙子给我讲的关于核电的故事。他还解释了“压水堆”“钢铁碳含量”“辐射冲击”等专业用语,真是有耐心。

“核可以安全驱动一个国家的能源系统而不造成灾难。安全的关键是人,不是核。”法国年轻的技术员说。

这次挨冻时,我忽然想起了这段偶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