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辈子30000多天 把握好这8个健康分水岭

 pengxq书斋 2017-03-27

一辈子30000多天 把握好这8个健康分水岭

来源:浙江名医馆 2016-04-17 17:13:32

编辑:刘栋

一辈子就30000多天,把握好这8个健康分水岭,才能健康到老

浙江名医馆

 

来源:“健康时报”公众号(ID:jksb2013)

 

 

2岁——儿童贫血的分水岭

 

“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公布数据显示,在6~24个月的中国城市儿童中,贫血发生率高达30%,农村儿童则更高达40%。

数据显示,儿童贫血一般高发于6~18月龄间,尤其是12月龄时呈最高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强调,改善儿童贫血,2岁前最关键。

 

此时若营养不足,包括发育滞后和微量营养素缺乏(主要是铁、碘、维生素A缺乏),可以导致一生的损伤,不仅增加疾病风险,还会影响认知能力的发育。

这样的损伤,如果发生在2岁以内,是无可补偿、不可逆的。

建议:  

孩子六个月后,辅食添加就应考虑摄入充足的铁营养了。

一般而言,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要高于植物性食物。但补铁的同时,还需补充充足的蛋白质(鸡蛋、豆制品中富含蛋白质),否则没有办法合成血红蛋白,与此同时,还必须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绿叶蔬菜中不乏维生素C)。因此,补铁食物切忌单一,最好五花八门、样样均沾。

 

8岁——儿童肥胖的分水岭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米杰教授对北京8个城区儿童肥胖情况调查后发现,无论男女,都是从8岁开始发胖,到了10~12岁,就超重或肥胖了。

“这与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征有关”。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巩纯秀解释,8岁开始孩子的身高、体重、智力等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家长也格外注重营养补充。然而稍有不慎就导致能量超标。

加之进入八岁,学龄儿童多升入三、四年级,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用脑多,老觉得饿,不少学生会化压力为食欲;学习时间增多又会挤占活动时间,于是肥胖在这两年迅速膨胀。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4倍。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以及智力发育都有不良影响。

更严重的是,肥胖儿的血脂已经出现异常,成年后患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在儿童发胖的起跑线就开始密切关注饮食及运动的调理对控制肥胖尤为重要。

建议:  

理想体重为25公斤

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为25公斤左右,体重超标10%算超重,超过20%就是肥胖了。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值分类标准”,8岁儿童BMI指数不应超过18.1。

 

至于饮食方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8岁的孩子每天需要摄入热量也就是1800~1900卡路里之间。正常的一日三餐,满足营养和热量就足够了。

 

12岁——矫正牙齿的分水岭

中日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徐宝华说,选择12岁左右矫正牙齿,是因为这个时孩子整个牙弓基本发育完全,乳牙基本替换完成,恒牙基本长全了,恒牙牙根逐渐发育完成,上下牙齿间的咬合关系也调整完成,牙医可对错颌畸形的类型做出明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矫治方法。

 

 

同时12岁的儿童对外力刺激的生物反应性好,骨骼改建速度快,可塑性高,组织代谢旺盛,治疗周期短效果好,矫治完成后也容易保持效果。

建议:  

注意,有一些牙颌畸形如“地包天”、咬唇等需在3~5岁进行治疗;有些牙颌畸形应该在恒牙已经开始萌出的时候,8~10岁时治疗为宜。在做矫正治疗的1~2年间,不能吃过硬过黏的食物,如吃核桃等坚果类、啃骨头等。

 

 

25岁——长大成人的分水岭

 

一直都认为18岁是成年的标准线,不过英国BBC、《家庭心理学杂志》等媒体刊发研究和调查显示,综合大脑发育、荷尔蒙分泌、社会变迁影响等因素衡量,现代人也许25岁左右才真正长大成人。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会长王大龙解释,从生理上来讲,18岁的时候虽然身体器官基本发育成熟,但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成熟却要到25岁左右。人的情绪自控能力、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主要受前额叶皮层影响,当这部分发育完善后,人们对自己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才能更完善。以前我们总说年轻人比较冲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原因就在这儿。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博士韩海英给大学生做情绪管理辅导时发现,很多生理上已经成熟的大学生其实心理上仍然是个孩子,他们智商很高,但情商却很差。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独立处理自己的生活、适应环境、交友等等,他们也因此产生了很大的焦虑感。而在25岁,人们已经踏入了社会,初步经历了社会风雨的洗礼,心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建议:  

一定要抓住这个最重要的时期,在大学期间多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多跟同学们相处。家长也要在这一阶段对孩子多多鼓励,帮助他们分析遇到的事情,给出好的经验指导,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而不是全部代劳。

 

30岁——女人生育的分水岭

女性的生育能力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女性在胚胎期时体内即形成了一生中的卵子,大约400~600个,卵子数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30岁以后,优质卵子数量开始减少,等到35岁,优质卵子减少的趋势开始明显加剧,怀孕几率也相应急剧降低。

而且女性35岁之后,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出现卵巢功能退化、卵子老化、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盆腔炎等几率增加,而这些都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原因。

建议:  

因此,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5~28岁。如需辅助生殖技术帮助怀孕也应赶在35岁以前。

 

 

 

35岁——健康的分水岭

美国菲利普健康福利中心最新调查发现,快节奏高压生活,使现代人35岁就出现健康警讯,35岁成为一道新坎。

35岁的人,听了这个结论别光顾“揪心了”,现在就开始给自己订个健康计划吧。

建议1:  

练心肺:多做深呼吸

人到中年,心肺功能就会逐渐下降,衰老到一定程度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就会找上门。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内科王泽民主任医师建议,35岁人群要提早练习心肺功能,比如每天早晨练深呼吸100次,同时做5分钟扩胸运动。

建议2:  

选食物:更要杂一些

“中年人要吃杂一些,品种多一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高键对35岁这道“坎儿”颇有感触,“体力精力就像过山车忽悠悠就下来了”。

因此,均衡营养格外重要,尽可能把饮食搭配丰富一些,“嘴壮了”,营养吸收好,体力才不会滑坡。

建议3: 

勤补钙:只需十分钟

到了中年后骨质会大量流失,因此,补钙是中年人亟需做的事。要是太忙,想不起来吃钙片,早上吃点豆制品,喝点牛奶也行。中午最好能出去溜达十分钟,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曾发布《广东省男性肾健康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广东省25~55岁的男性肾虚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达51.73%,其中41岁~55岁的男性更高。

 

40岁——男人肾虚的分水岭

 

 

参与该项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不育与性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滨分析,40岁的男人往往都处于事业的鼎盛时期,是最富魅力、收入也相对较丰厚的时候,但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是人生中的最高峰。

 

经常抑郁焦虑对睡眠、内分泌、心脑血管等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身体出现腰酸背痛、乏力、性欲减退、多汗易怒等肾虚表现。

 

 

实际上肾虚表现并不是小事,也许它就是你内脏疾病的一个窗口。张滨教授提醒,临床上许多有性功能障碍的人,在两至三年后会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

建议:  

肾虚的话平时要重视饮食调养,郭军主任建议以平补为好,比如可按个人喜好多食用些木耳、黑芝麻、黑枸杞等,这些食物都有养肾固精的作用。

如果肾虚严重的话,还应该及时去医院找医生帮忙。

 

50岁——骨量和肌肉丢失的分水岭

1骨量丢失的分水岭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女性骨骼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尽管如此,但骨量流失很少有症状,自己很难发现。

建议:  

在绝经最初的3~5年内,要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每日摄取钙1200~1500mg。含钙的最佳食物来源就是牛奶。其次,海带、深绿色蔬菜、豆类、虾皮、芝麻、杏仁等含钙量也很高。

除补钙外,还应注意,骨骼组成基础是骨基质,而骨基质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蛋白质、氨基酸以及一些矿物质,如果长期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也易骨质疏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常翠青指出,从中年开始,我们的肌肉会逐步丢失,每年肌肉丢失0.5%~1%,50岁以后肌肉丢失加速,尤其是女性,预计到60岁,肌肉丢失将达到30%,80岁以上肌肉几乎流失一半。

 

 

造成肌肉丢失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蛋白的合成与分解不平衡,激素内分泌改变,人体肌肉的逐渐衰老;另一方面,老人们膳食营养不佳和身体缺乏运动,也加剧了肌肉的丢失。

建议:  

老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流失大过合成,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青壮年时还要略高才能维持平衡,更要注重优质蛋白的补充。补充蛋白质的方法是每餐均匀摄入。

比如,早上吃二两主食 一个鸡蛋 一杯牛奶,中午和晚上分别吃2两纯瘦肉,就能保证每顿的蛋白质了。

每天要保持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耐力锻炼。步行就是最好的耐力锻炼。如果一口气走不了30分钟,可以一天分几次走,不过每次至少走10分钟。然后,每天再至少做两分钟的柔韧性训练。

 

另外,做一些力量训练对于保持肌肉一样重要,如做墙卧撑,那就是扶着墙,做俯卧撑的动作,8~12个为一组,休息一会后,再继续做,每天做2~4组。

 

60岁——平衡能力的分水岭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赵纪生说,60岁是人平衡能力的分水岭。一项运动医学调查显示:60岁以前,人的平衡能力较稳定;60岁以后,每10年下降16%或更多。

 

 

我国每年约30%的老年人在运动中至少跌倒一次,随年龄递增,跌倒概率增加,80岁以上高达50%。其中5%~15%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伤害。

建议:  

可以通过正确的锻炼方式提高控制重心能力,降低平衡能力衰退的速度。

 

赵纪生为老年人推荐了三种锻炼方式:

1、单脚支撑,另一只脚微微抬起,支撑腿膝盖挺直。

2、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

3、侧身走俗称“蟹步”,锻炼强度小,对老年人而言比较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