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轨的印象派

 昵称35641324 2017-03-27
越轨的印象派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印象派早已不算是“异端”,当代的先锋派把印象派作品当着过时的古董看待:明显的视觉真实感;明显的透视;斤斤计较于对象瞬间的光色变化,所有的这一切,被当作某种保守和落后的标志。尽管在1874年4月15日,印象派绘画在巴黎的展览会低调开幕;尽管雷偌阿煞费苦心地采用”无名协会“ 这个不刺眼的名称举办这次展览会;尽管展览会的目录卡上除了时间、地点、作者及作品名称外,一无所有,然而开幕后的笑骂之声仍然轰然而起:”疯子“、无知暴徒”、“沽名钓誉”、“不择手段”。。。。一顶顶“桂冠"一股脑儿抛了过来。
        只有一个原因、一种解释:印象派的绘画越轨了。
        在印象派的作品里,什麽因素越轨了呢?并不是题材。印象派选择的题材无非是风景、人物、裸体,这些题材早已被前人画过几百年了,是不会触怒当局和舆论的。并不是题材触怒了社会,而是他们的画法、他们对题材的态度,他们的绘画语言破坏了严格写实主义的常规。行家们怎么看也看不顺眼。他们居然”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 。
       印象派的方法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条件色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物象与环境之间的色彩转换关系,而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物象的完整性与清晰。
       当年的讥笑已烟消云散,讥笑者已变成了讥笑的对象。其实印象派并不容易,为了成就他们的作品,他们付出了整个生命。他们的一生是在烈日下、风雨中度过的。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法国的山山水水。莫奈天不亮就去写生,1912年,莫奈被确诊为白内障,他的名著《睡莲》就是在他视力衰退、妻子逝世的重重痛苦中完成的。《睡莲》完成后,莫奈说:“现在画完成了,我也瞎了,没有理由再活着”。以爱享乐闻名的雷
偌阿到晚年手已不听使唤,还坚持作画,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请人取只铅笔来,他想画一幅静物,当铅笔拿来时,他已闭上了眼睛。

                                                                                               ------------《画布上的创造》读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