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代久远和焚书坑儒等的缘故,先秦的很多历史我们都只能通过碎片来进行还原,各种版本的说法平行存在于历史书籍和诸子著作当中,经常连时间轴都拼凑不出来。正因为如此,我也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将那些乱七八糟的记载串联成一个个比较合乎逻辑的故事。 大约在汤不断收复民心的时候,桀发动了对早退学生有缗氏的战争。此战似乎持续了一段时间,以至于夏朝的国力因之受到了严重削弱。而应该也正是在桀被有缗氏缠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汤趁机对桀的三大小弟——韦、顾、昆吾展开了攻势。此时桀无力进行两线作战,所以被迫默许了其行动,没多久,韦和顾两国便被商所灭,自然全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归了汤所有,他的实力也大获增长。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韦、顾两国貌似比较软蛋,所以汤一打没两下就over了。然而这个昆吾却比较硬骨头,有多硬呢?后来写《汉书》的大史学家班固在其另一部著作《白虎通义》(名字很霸气、实际上也很霸气的一本书,我们后面会提到)里如是写道:“昔昆吾氏,霸于夏者也。”而后人回忆这段历史时也说道:“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意思就是这两家一个主一个从,狼狈为奸,严重阻挠社会的进步。不过没点本事的家伙如何能和桀这个史上第一大坏蛋“狼狈为奸”?我倒是也想,谁给咱一个机会呢! 昆吾明显是抵抗了一阵子的,不然历史书不会刻意将他单独拉出来说一段,而是直接说“汤一口气灭了三国,不费劲”。不过最终代表进步势力的商还是取得了胜利,昆吾也被汤所消灭。 这时汤再一次意气风发了起来,以至于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差点被桀game over的故事。他高傲地对夏朝停止进贡,而这几乎是等同于宣布与对方直接开战。 整个先秦时期什么事儿基本都可以做,唯独附属国不向宗主国以及后来的小国不向大国纳贡做不得,这是那个时代强者的最基本尊严,相当于今天咱们的台湾问题等等。汤可以去无敌于天下,可以灭桀的三小弟,但是唯独不能不纳贡,这就超出了时代的底线,是原则上“一定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的事情。孔甲在位期间诸侯不来纳贡,史书就说他是扰乱了夏朝,其实关键问题不是人家背不背离——谁能保证自己当家的时候没人捣乱。问题是背离了孔甲没办法纠正,这才让后人觉得丢脸。桀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君主,太爷爷能忍的事情他却不能忍,这下是真的怒了。 你打我小弟也好灭我亲信也罢,这些毕竟都不是直接打我的脸。我可以先假装说这是那些小伙伴们不听话,所以借你的手铲除了他们。而一旦我力量足够了,那我就会立刻将你商族给灭掉,然后再借你的脑袋祭奠他们,为他们平反,这样多好啊! 可是你明知道我死要面子还刻意不给我这个机会,真是太可恶了! 汤要是傻子才给你机会呢!现在正是针尖对麦芒的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的机会不多,抓到一个是一个,怎么可能让你随便喘息! 然而汤却低估了夏朝的力量。 尽管讨伐有缗氏的战争让桀元气大伤,但是汤却忽略了另一支支持他的强大力量,那就是和商族有着深厚渊源的九夷部落。 前面说了,早在槐时期,九夷便开始对夏朝称臣纳降。后来孔甲乱夏,很多诸侯都叛离了夏朝,但是现在看来九夷仍然保持了对桀的忠诚,这下汤就麻烦了。 九夷的实力,显然是很强大的,不然大家不会将他们的归顺视作是夏朝进入全盛的象征。不过非要硬碰硬的话,汤未必不敢与之决战,因为夏朝已经被逼到了使用雇佣军撑门面的地步了,真正打起来的话九夷真舍得为夏朝“抛头颅、洒热血”? 真正让汤有所顾忌的,是九夷这群人和自己一样来自东方系统。既然他们愿意与桀一道和汤作对,那这就是一个强烈的政治讯号:小兄弟,你连自己一派的人都代表不了,还想代表最广大黄河流域人民的根本利益?洗洗睡吧! 是啊,能夺天下却不能收服人心,这有什么意思呢? 可是现在汤已经骑虎难下了,这破局面该如何收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