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脑组织库建设对发现新的神经病学疾病种类的意义--由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引出的讨论--李尊波 黄越

 范爹 2017-03-27


组织库建设对发现

新的神经病学疾病种类的意义


--由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引出的讨论


李神经研发中心  李尊波、黄越(整理)

 

一、前言


李神经研发中心自2016年5月5日建群以来,每个周六由群内的老师引导本周群内讨论的议题。李凯老师在他的公众号“神内李凯”中新撰一文“痴呆,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居然是个新疾病!”,针对此文引出李绅经研发群晚间讨论的话题。

该部分内容为转载


神内李凯
李凯
以上为转载


二、讨  论

2.1 人脑组织库建设是认识新的神经科疾病种类和发现疾病生物标记物的基础


李凯老师写的这个文献共读,挺不错的。读过本文,我觉得,一方面人脑组织库的建设是认识新疾病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检验临床新的biomarker的重要手段。日本最初有人脑组织库做基石,才能确认皮肤活检的结果与脑组织的病理相应 (黄越)。


人脑组织库对于神内新技术应用的价值,很多时候,就是“古已有之”。2007年AAN在芝加哥的年会,犹太医院用1940年代的MS患者血-CSF标本做了抗AQP-4的CBA检测,修正了不少诊断。AV-45的抢先获得FDA批准,也是采用独特的小样本病理验证研究 (徐浚)。

 

2.2 人脑组织库在神经病学领域的现状


人脑组织还可以用于分子病理和组化/蛋白质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命名为“人脑组织库”,是令其有别于传统的神经组织形态病理。其实病理包括 组织形态病理-传统意义的病理检查,分子病理-遗传/基因的病理检查,以及生化蛋白质方面的病理检查。神经病理是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病理检查,但人们的意识中,“神经病理”似乎特指组织形态病理(黄越)。


在神经科医生这里,曾经最著名的大伽都是做神经病理出身的,现在变成小众领域。很久以前病理地位那么高,确实检查手段不多,患者死亡率高,很多时候尸检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李凯)。


病理是工业时代经验医学认识疾病的主要维度和参照坐标,但随着疾病认识的深入、数据的积累、维度的增加(包括biomarker、影像、电生理和基因等),人们认识疾病病理生理的切入点和参照坐标变得丰富和多元,组织形态病理也逐渐从“终极”变成“表象”(因为病理还是病理生理投射的一个维度)!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传统组织形态病理的优势已经不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和观察可以通过其他无创的维度来完成 (赵重波)!

 

2.3 人脑组织库建设的现实意义


人脑组织库整合组织形态病理,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如果能被神经科医生所认同的话,将对神经病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黄越)。


人脑组织库当然重要,只是和之前比,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已。一百多年前,我们明确诊断,如果没有病理,连脑出血和脑梗都分不清。但现在,即使有了各种高大上的检查手段,即使不计成本,把最先进的PET各种标记物都招呼上,都不好说能够确诊很多变性病。在变性病领域,脑库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其实有了脑库,即使某些相对来说辅助检查列靠谱一点的疾病,比如脑血管病、脱髓鞘也可以有更多的发现。Rush那个脑库发表文章也有不少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的 (李凯)。


人脑组织库必须建设这一点毫无异议(徐浚)。

 

2.4亟待人脑组织库建设的神经病学领域


我们对神经变性性疾病,神经遗传病,脑血管源性痴呆等疾病的认识都离不开人脑组织库的建立。在国外,有专病人脑组织库(如:ALS人脑组织库,MS人脑组织库,PD人脑组织库等),通过对患者的长期跟踪随访,结合临床的各种资料,完善疾病的认识,并有新的发现 (黄越)。


人脑组织库不能实时反映出活体神经网络改变,因此,对癫痫等疾病并不适合 (徐浚)。

 

2.5 如何在神经病学领域推进人脑组织库的建设


人脑组织库建设是神经病学某些学科的瓶颈。不然,难以有新的发现。好在,神经科学领域已经先行一步了。现在的中国人脑组织库联盟是以解剖教研室为核心的,以前做神经病理的老师们都是以各个医院为核心的神经科医生(黄越)。


这篇发表在Brain杂志的NIID文章的作者Sobue老师是日本神经内科的top3, 他的父亲是日本顶有名的神经内科医师 (单伟)。


群里马超老师、黄越老师组织的人脑库计划是个很好的契机。从神经变性病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够和几个神经变性病比较擅长的中心对接好,大家在平时日常的诊疗中就向患者宣传、推动捐献脑的观念,像国家推动器官移植一样的去推动。现状会慢慢有改观的。在神经变性病方面,病理研究仍然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个事情非常需要推动。如果没有人宣传、推动,患者的观念不会自然转变的 (李凯)。

 

2.6 如何发扬神经病理学的传统,以此来推进人脑组织库的建设


南京脑科医院的神经病理学从创始人程玉麐开始,王慰曾院长,陈怡教授都是临床神经病理学大家,承办过多期早期国家级研修班,诸多省市神经内科创始人都有过在该院的研修经历 (徐浚)。


中山医院的老主任张沅昌教授是神经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NIID病,复旦大学的老师在日本进修时,也发表了一篇3个病例的报道。从我国的神经病理学历史来看,张沅昌教授和程玉麐教授都曾在协和医院工作、学习过。而今,协和医学院在人脑组织库的建设方面,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除张沅昌教授和程玉麐教授之外,许英魁教授,徐庆中教授等老一代的神经病学医生都为我国的神经病理学做出积极的贡献。中国神经病理学的传承是怎样的,哪些单位有人脑组织库建设的传统?是否有一个完整的中国神经病理学的家谱?(黄越)


病理需要自我的迭代,即以组织为研究对象,贯穿时间的元素,用新的组学方法来探究疾病的病理生理,从诊断病理过渡到精准病理!总之,随着技术的进步,专业本身需要顺势并进行自我迭代,螺旋式进化上升!所以目前神经病理的小众现象是必然的。但随着疾病认知模式的演化,神经病理还有可能会以更新的面目再领风骚 (赵重波)。

 

=====


看完在Brain杂志上发表的NIID文章后,

您觉得下一篇关于NIID的重量级文章是什么?

您对我们的讨论有何感想,

敬请公号内留言。




参考文献:







女神节

LADY`S DAY

遇见最美的你


编辑:伊万

[公告]:第二届李神经论坛暨2017陕西省神经病学年会通知公告(第一轮)

李神经会诊中心青年论坛会议专题报道(第一集)--浓墨重彩,闪亮登场

(李神经青年论坛展播)假性卒中(stroke mimics)--文岚

临床可能的多发性硬化MS(possible  MS)?--徐依成

《李神经记》(古文版)--郭祥占

开新群,第24个啦!宣布万人平台建成!

《为你》??????落泪所有人??!

如何进李神经会诊中心群?

李神经群管理员 任命及分工(2017.1.1)

李神经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李神经

万人同唱一曲 --“神经梦”

指尖上的-神经病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