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抽时间看了三遍中韩之战的回放。第一遍主要看中国队,第二遍主要看韩国队 ,第三遍主要看定位球。尝试从技战术角度将本场比赛复盘一遍,才疏学浅,抛砖引玉 ,欢迎指正。 中国队开场站出来的是这种4321的双边锋阵型: 于22 王14 武7 张20 郑10 蒿11 姜4 冯6 梅3 张5 曾1 这套阵容,于22是抢点前锋,横向纵向活动范围都较大,经常拉边和其它几个前场队员 形成换位; 王14和武7的位置比较灵活,就一个上半场两人就换过三次边儿,防守时两人负责保护边 路,进攻时武7更靠前,有时会和于22形成双前锋,王14这时就会往中路靠打前腰,432 1变为4312; 郑10的位置拖后一些,防守为主,进攻发起主要靠张20和蒿11,其中张20位置更灵活一 些,插上比较频繁,偶尔会打到前腰,武7和王14拉到边路,形成4231; 两个边后卫姜4和张5进攻时要求压到中线附近接应,有机会要前插;双中卫梅3盯人为主 ,冯6协防为主。 韩国的开场阵型是这样的,常规4231: 18李 13具 10南 11池 8高 16寄 3金 20张 15洪 2李 1权 里皮排出这个阵型,场上偏于进攻和偏于防守的队员比例是5:5,在整体实力处于劣势的 情况下,这是一个不小的冒险。其出发点就是他自己说的:这场比赛,平局对于中国队 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上半场中国队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加强进攻争取尽快进球 确立领先,这和一般的弱队打强队拼最后20分钟的策略截然相反。防守端,在中场方面 主要依赖郑智的个人防守能力盯死对方的进攻发动机前腰10南,其它中场队员要积极跑 动拦截限制延缓对方两个后腰尤其是16寄,但断球不指望他们,剩下的就是看后卫们的 表现了。 下面分几个阶段分析一下比赛的进程,揣摩一下里皮的战术意图和相应调整: 开场阶段(0~20分钟):这段时间内双方基本处于试探阶段,场面均势。 中国队的进攻发起点主要在张20和蒿11。后卫断球后找到这俩,然后这两人在中圈靠近 己方半场的位置通过长传打对方边路后卫身后,寻找边路突破传中的机会。这是一种闪 击战的思路,希望能靠开场对方立足未稳偷袭成功。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打法效果一般, 张20有一脚比较离谱的左路斜长传找右路张5,另有一次中路过顶斜传找右路武7,两脚 都是直接传到了对方脚下或者无人区,完全不是他应有的水平;蒿11试了一次直传身后 一次斜传身后,传跑配合不好,武7越位两次。此外张20还有两脚不算离谱的长传找边路 被对方破坏,没丢球权但是也没形成威胁。进攻整体感觉就是心态比较急,配合没有默 契。唯一一次有威胁的进攻,来自于蒿11接前场边线球敲给张5然后下底传中,可惜于2 2在门前没抢到。 韩国队的攻势主要来自于左路。左后卫3金能力非常强,无论面对张5还是武7,都能形成 有效传中。同时中路10南也经常游荡到左路参与进攻,和13具形成交叉跑位。另外中国 这边郑10的动作速率有些慢,被10南断了一个,被13具干净的摆脱了一次,分别形成了 两次小的威胁。右路的11池感觉开场状态一般,几次拿球和远射都没啥威胁。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两队是试探和磨合为主,都没什么好机会。防守上也都没出大的漏 洞。这段时间过后,里皮没有做明显调整,只是示意进攻的时候传球要加强准确度。 上半场后半段(20~45分钟):这段时间内,韩国对中国形成了压制,中国只能靠反击。 从20分钟左右起,韩国加强了边路的突破,尤其是左路,10南、13具和3金三个强点集中 左路,无论面对的是张5梅3王14还是张5蒿11武7都能形成局部优势,最终韩国在这一侧 连续形成传中或者制造角球任意球,典型镜头:3金和13具二过二过掉王14和张5之后传 中被梅3挡出砸在冯6脸上险些乌龙。在中国队进球之后,10南又游弋到右路打姜4这边, 有个禁区内接11池直塞下底传中被郑10顶出底线的球比较有威胁。 中国队防守问题表现在边路,但根源在中路,连续在中路被韩国抢到解围的二点形成持 续进攻,明显感觉郑智一个人覆盖不了弧顶往前10到20米中路的那片区域。此外,郑10 体力下降之后,对10南的一对一防守也有些力不从心,韩国队第一次有威胁的射门就是 来自于10南在中国队禁区弧顶右侧附近一个变向摆脱郑10闪出空档起脚兜了一个远角, 相当悬。 这时候可以看到里皮对阵型保持很不满意,场边几次示意后卫线压上,不要退得太靠后 。同时针对中路问题,里皮的应对是让蒿11后撤和郑10形成双后腰保护中路,张20提前 一点打前腰,武7和王14两个边锋加大回撤力度保护边路,这时候防守的实际阵型已经接 近下半场的4411了。不过说实话,这种变化效果不大,一是因为个人防守能力问题(典 型镜头就是王14在右路协防的时候被3金一步过),二是后卫线并未按里皮要求压上前后 场脱节的问题并没解决。 不过这段时间里面中国队进攻端有一点可喜变化,不再靠长传找边路了,改为短传和直 塞打肋部,张20和蒿11分别塞过一次,虽然都以于22越位告终,但感觉比之前威胁要大 。另外,张20打到前腰后状态有明显回升,有两次拿球出球都很干净,不过往禁区里的 最后一传还没出来。倒是武7有一脚断球后的内切直塞,于22形成了射门。 说一下进球。进球本身是经过演练的定位球战术,一会专门说定位球的时候再说。想说 的是形成角球的那次进攻:那次进攻源于中后场郑10逼抢16寄,造成16寄直接没接住球 ,张5迎上抢断,一脚传给了中圈前一点回撤接球的张20。张5继续前叉,张20传了一个 方向速度都恰到好处的身前球,让张5很舒服的对着空档连停带趟,直接到了禁区弧顶一 脚远射。这球张5的跑动能力,张20的传球能力,以及郑10的逼抢能力都得到充分体现。 尤其是张5的跑动路线,很坚决。我看张5的比赛不多,不知道这是他固有风格的即兴发 挥,还是里皮按照他的特点特意安排的反击套路。 但总的来说,这段时间是比较困难的,里皮赛后提到的畏手畏脚,主要是针对这段时间 。我想他应该是指防守时中后场阵型压得太扁,和前场脱节,造成了弧顶前10到20米中 路的空虚,不但让韩国能在这个区域基本不受压迫的传导分边,也造成了解围第二点的 失控。这个锅属于郑10或者冯6,不是前者退得太深压缩了后者防守区域,就是后者后撤 过大使前者不得不跟着退。 中场调整: 里皮针对中路的防守问题,同时也考虑到领先的形势,做出了换人:吴15上,武7下。阵 型由4321改为4411,吴15和郑10打双后腰,张20蒿11分居左右边前卫,王14前腰/影锋, 于22突前前锋。这套阵容中路防守能力得到加强,代价是反越位的能力下降。不过考虑 到上半场几次反越位都以真越位告终,传跑配合实在达不到反越位的要求,我想里皮的 想法可能是玛德干脆不反了。。。 此外,下半场另一个不为人注意但是十分重要的变化:双中卫体系中,冯6改为盯人为主 ,梅3改为拖后协防。事实证明,这一点很关键。下半场韩国9金的上场,让他们的常规 进攻套路变得更为明确也更为单一--边路下底或者45°长传起高球找禁区线附近的9金, 通过他过渡找跟上的13具或者11池。而冯6角色的变化,主要是利用冯6的经验和更强的 防守能力去贴死9金,在第一点就把问题解决。这个变化不是从下半场一开始就有的,大 约打了5到10分钟之后才明确,不知道是里皮的授意还是队员自己的判断。总之从效果上 看,十分成功。 下半场开场(45~60分钟):这一阶段,总体上中国队还是稍微处于劣势。 韩国队这段时间的主要进攻威胁还是来自于左路,10南和13具进行了换位,13具冲击力 更强,进入禁区抢9金争顶后的第二点,10南拉到左路与边后卫3金形成双快组合,利用 蒿11的单兵防守能力较弱的弱点,冲击中国右路。这段时间内,中国右路被打穿过两次 ,但好在传到中路都被破坏或者干扰了,没有形成实质威胁--这得益于中路吴15和郑10 的整体防守。韩国队形成实质威胁的两次进攻,一次来自于右路45°起高球到禁区内找 9金,成功摆渡给小禁区角的13具形成打门(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中国队由梅3盯防9金改 成了冯6盯防9金);另一次来自于郑10的一次后场带球失误造成16寄的远射,很有威胁 ,好在曾1表现神勇,姜4跟防到位,有惊无险。 进攻方面,中国队这个4411的阵型,以防守反击为主要进攻手段,前腰是转换的关键点 。一般后场断球后,直接找到前腰,再由前腰推进分边或者直塞。王14打前腰,从进攻 效果上看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有两次反击球传到他这里,一次他选择人球分过,另一次 直接头球摆渡给于22,都没有成功。另有一次选择了护球回做,反击没形成。只有一次 对方禁区弧顶10米处接球分边给左路的于22,于22内切打门造成了一定威胁。中国队另 一次有威胁进攻是张5后场断球直接带球杀到禁区线,分边给右路蒿11,蒿11起高球找王 14形成射门。 下半场后段(60~90分钟):这一阶段,是本场中国队发挥最好的阶段。 这一阶段韩国队派上19黄替下后腰8高,阵型变为433,加强进攻。同时不知是教练授意 还是队员自发,高中锋9金后撤到禁区外边一点接第一点,13具和19黄作为另外两个前锋 ,突入禁区找第二点机会。不过从实际效果上看,这个变化反而让中国队更舒服了。冯 6跟着9金出到了禁区外,防守动作可以更为大胆,多次利用合理的卡位破坏9金的接球甚 至直接把球断下。这段时间内冯6多次上演马特乌斯式的后场断球直接带球前插,就是源 于9金的位置后撤。 可以说,韩国的这个变化是失败的,把9金完全废掉了。这三十分钟内,韩国的三次有威 胁射门,都不是来自于他们期望的中路摆渡战术:一次是16寄的30米远射,一次是3金的 1v2摆脱张5和蒿11,传中后11池形成打门,还有一次来自于角球--就是吴15近门柱解围 的那次。虽然以30分钟的长度来看,三次威胁射门次数并不算少,但这段时间韩国队并 没有像上半场那样对中国形成整体优势进而形成围攻,可以说更多是球员个人能力的体 现,从战术上讲是失败的。 反观中国队的进攻,尹17上场替下了体力透支的王14之后,4411的各个位置配置更为合 理:尹17在左前卫位置上的防守和跑动能力优于原来的张20,张20在前腰位置上的传球 能力优于原来的王14。再加上吴15的积极前插和接应,以及蒿11的下底传中,中国形成 了多次有威胁进攻,可以说中场的效率远远优于韩国。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张20表 现得是一个十分合格的中场组织者,中国队几次有威胁的反击都有他的参与:一次是中 路偏左一点接尹17的传球直塞给斜插入禁区的于22,后者打门被韩国后卫干扰出底线; 一次是蒿11下底传倒三角找到大禁区右角的张20,张20敲中路给到吴15远射被扑出底线 ;一次是中圈接球在三个人的夹击中找到前场的张9,张9分边给左路插上的尹17,尹17 突入禁区小角度打门偏出。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由于防守质量的上升,中后场队员敢于参与进攻(吴15、郑10、张 5、冯6都有过几次插上),无论在整体还是局部都能对韩国形成优势,应该是里皮最为 满意的30分钟。这样拿下比赛,是双方实力的一个正常体现。 说说定位球: 定位球是以弱胜强的关键武器,可以看出,里皮对中国队的定位球进攻是有过详细安排 和练习的。从第一个前场任意球(张20和蒿11站在球前佯攻,结果推给稍远处的张5远射 )开始,就能看出这里面颇有一些想法。比如,角球一直是发内旋找前点,前场任意球 发后点找中后卫摆渡,乃至发球人也是特意安排的--有一个中线右侧的定位球原本郑10 想发,后来特意改成姜4来发;尹17上场后右侧角球立即由蒿11改为他来发。包括进球的 那个角球,于22的跑动线路是从对方门线启动,往回穿到小禁区角头球射门。我看了几 个左侧角球,于22的跑动路线基本都是这样--显然是教练安排。包括进球那下和于22一 起启动虚跑的蒿11,原本我以为他这下没引开小禁区角的后卫,是失败的,但后来又看 了几遍,发现虽然没有带开这个后卫的站位,但多少让这个后卫的注意力有所分散--最 后于22就是跑到这个后卫的身前甩头攻的门,这个后卫没有一点防守动作。 点评一下球员: 本场比赛,尤其是后30分钟,中国队几乎每个队员都有亮点,一一点评一下: 曾诚:10分。门线的精彩扑救自不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后几十分钟比赛里,冯6经 常盯9金盯出禁区,这时候禁区内的空档是比较大的。在这段时间里,韩国队曾尝试过一 两次从边路直接直塞禁区,都被曾诚的出击化解了。出击原本是他的弱项,能有这样的 表现,值得赞美。 冯潇霆:9分。下半场的冯潇霆是可以打10分的。无论是对金信煜的盯防,还是断球后的 带球直插对方中路,都堪称完美。冯的表现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中后卫,更是一个出色 的自由人。面对比自己高10公分的对手,冯潇霆利用自己的力量和卡位,没有让他占到 一次便宜,尤为难得。扣的那1分,主要缘于上半场中国队的后卫线站位过于靠后导致中 场失控,他作为后场指挥官,需要负一定责任。 梅方:9分。梅方也许是这场比赛赛后最被低估的人。作为右侧中卫的他,全场比赛没有 一次失误。无论上半场盯防具滋哲,还是下半场拖后协防,表现都十分稳定。尤其是有 几次补防到右后卫的位置面对韩国队3号金珍洙,均成功延缓、干扰或破坏。金珍洙面对 张琳芃、蒿俊闵和王永珀的时候都能创造威胁,唯独面对梅方的时候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张琳芃:7分。这场比赛张琳芃的助攻令人印象深刻,中国队所进角球就是源于他从后场 的长途带球奔袭远射。下半场他还有两次压到前场,与张稀哲和蒿俊闵的三角短传十分 熟练,两次都形成了传中。不过在防守端,他的状态还不能令人满意,面对韩国队金珍 洙、南泰熙以及具滋哲的轮番冲击,被打穿过几次。 姜志鹏:6分。上半场的姜志鹏难以令人满意。两次后场传球失误都让对方形成了威胁。 下半场姜志鹏状态有所改观,防守十分积极。尤其是韩国队9号金信煜被冯潇霆盯死之后 ,有过短短的几分钟拉到边路,准备主攻姜志鹏这边,姜志鹏的表现十分稳健,依靠卡 位没给金什么机会,令人眼前一亮。总的来说,韩国队的主攻方向不在右路,再加上姜 的努力,并没在这一路给对方太多机会。同时在韩国队从左路起球的时候,十分注意回 收保护禁区,很好的保护了曾诚扑球之后的第二点。 郑智:7分。郑智的经验和态度毋庸置疑,在36岁的年纪能够打满全场并在最后阶段保持 积极跑动,可见其意志力和身体状态保持的十分不错。不过另一方面,郑智的爆发力下 降的厉害,上下半场各一次失误,皆是趟球过大速度无法跟上导致被断打反击。另外, 上半场被韩国10号南泰熙一对一轻松变向摆脱形成打门,也缘于爆发力的下降。总的来 说,兢兢业业。 蒿俊闵:7分。上半场蒿俊闵在进攻端无甚表现,大部分精力放在防守上,25分钟后回收 帮助郑智巩固中路防守,起到了一定效果。下半场打到右边前卫之后,进攻端颇具亮点 ,两次下底传中,一次高球找王永珀,一次倒三角找张稀哲,都形成了很大威胁。另有 一次低平球传小禁区顶,可惜张稀哲没停好球。但另一方面,下半场蒿俊闵体力下降, 防守端多次被韩国10号南泰熙和3号金珍洙突破,虽有张琳芃和郑智协防,但还是形成了 一定威胁。 张稀哲:8分。前20分钟十分紧张,几脚传球都过于仓促。20分钟之后进入正常节奏,到 60分钟后渐入佳境。一共打了3个位置,在前腰上表现最好,敢于拿球敢于对抗,出球及 时合理,传球有创造性,与队友配合默契,给于大宝、吴曦、张琳芃以及张玉宁都传过 威胁球。跑动积极,身体对抗亦不弱,有一次中线前面一点接左路姜4的头球解围,倚倒 韩国的13号具滋哲,30多米外打了一脚远射,力量很足,稍稍偏出。到70多分钟还能有这 样的爆发力,张稀哲的体能以前一直被低估。 王永珀:7分。进攻端除了进球的助攻,以及下半场开场的头球之外,并无其它表现。但 防守端跑动十分积极,上半场协防边路,经常退防至底线。与武磊多次换位,努力寻找 进攻机会。不过下半场打到前腰位置后,显得与队友配合不是十分默契,接应不是很到 位。 武磊:6分。和王永珀一样,武磊在进攻端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多次越位,显得与中 场队员默契不够,仅有一次内切直塞于大宝体现了一定价值。不过武磊在防守端同样不 惜体力的跑动,也多次回防至边路底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其并未达到里皮赛前 对其期待的作用,加之上半场中国队已取得领先优势,故而中场被换下。 于大宝:8分。于大宝全场一共四脚打门,三脚射正,进一球。从数据上看,可以说是出 色的。不过若从比赛场面上看,于大宝并没起到前场支点的作用,他很多时候是拉到边 路来寻找突破机会,但效果并不好。下半场有所改观,增加了冲击禁区的频率。无论如 何,对前锋来说,进球就是硬道理,从这点上讲,8分起。另外,于大宝对对方后卫的逼 抢非常积极,即使是在已经抽筋以后,仍有一次全力的冲刺逼抢迫使对方后卫回传门将 。 吴曦:8分。下半场的吴曦,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起到了里皮期待的作用。积极的拼抢 ,及时的插上,都给中国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下半场后段,韩国队9号高中锋因为受 困于冯潇霆的贴身,曾一度深度回撤到中圈往前15米左右的位置接第一点,这是吴曦的 防守区域。从实战上讲,即使面对这种高大球员,吴曦还是很好的完成了防守任务,没 让对方在中路得到什么好机会。 尹鸿博:7分。上场之后,跑动非常积极。进攻端能和张稀哲、吴曦、张玉宁形成默契配 合,防守端和姜志鹏的换位补防都很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刚上场的那段时间有些紧张, 有几个小失误。 张玉宁:6分。没有表现出应有水平。本来想给他一个5分,但考虑到他的年龄,还是给 个及格分吧。 里皮:10分。赛前战术指导思想十分明确,目的性强,全队思想统一。赛中发现问题及 时调整,魄力非凡,对症下药,充分发挥不同球员的各自特点,把手中有限的牌用到了 最好。赛后冷静分析,及时调整全队心态。不愧一代名帅。 展望: 28号面对伊朗队,我想国足在战略目标上会有所调整,不会再出现主场对韩国上半场这 种以工为主的阵容安排。从中韩之战看,下半场后30分钟的4411阵型攻守更为平衡,可 能会成为里皮对阵伊朗的首选。出场阵容方面,也会以此为基础: 门将位置仍会是曾诚首发,后卫应该也不会有变化,仍是张梅冯姜的组合。四中场的组 合可能稍有变化。一方面如果黄博文伤愈复出,有可能会占据双后腰之一的位置,毕竟 他是目前国内中场里面攻守最为平衡综合实力最强的球员;右前卫仍将是蒿俊闵,左前 卫将在张稀哲和武磊里面二选一。如果武磊出任左前卫,那么前腰的位置将会属于张稀 哲。如果张稀哲出现在左前卫,那么在前腰位置的竞争中王永珀将会优于武磊。前锋的 人选有一定悬念,按说以能力和状态而论,于大宝毫无疑问仍将首发,但他的体力是否 能在短短5天内恢复是个疑问。如果不能及时恢复,那么前锋将在郜林和张玉宁之间竞争 。我估计张玉宁首发的可能性高于郜林。 -- FROM 221.223.116.* |
|
来自: waveszhang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