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议报道丨分论坛(一) “三研究”优秀案例分享 专题报道

 昵称8810259 2017-03-27

一、《来喝水吧》童书研究案例

《来喝水吧》童书研究案例是北京市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吴颖推荐。吴颖园长首先简要介绍了《来喝水吧》这一绘本的特点、价值与内容;然后分享了如何开展绘本研究活动,如何支架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后对本研究活动做了总结与反思。

(一)绘本介绍

《来喝水吧》这本绘本的特点及价值。《来喝水吧》绘本蕴含丰富的想象、文字表达富有语言魅力,内容视角展现环保与生命循环,图文关系隐藏了数学、科学和地理的探索发现,是一本隐藏了很多秘密的绘本。绘本蕴含了想象、认知、情感、艺术、欣赏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二)活动过程

教师在开始设计活动之前,在图书区投放绘本,观察幼儿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对绘本的兴趣点,基于观察结果制定了以绘本为载体而开展的“阅读创编 探索发现 表达呈现”的综合性主题活动,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策略,从一本童书延伸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感知从文本到呈现的过程,实现了孩子们的一次探索发现之旅。

不同阶段的综合性主题活动支架式教学策略


教师基于绘本的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导幼儿读懂图书。为了确保能和每一名幼儿互动,让幼儿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象和描述自己的观察, 教师以分小组活动的形式带领幼儿一起精读绘本,鼓励幼儿根据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创编故事。

第二阶段:分组探究最感兴趣的动物。教师主要依据幼儿在精读故事中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幼儿提出的问题确立研究探索的方向,探究了来喝水的动物的特征及习性。

第三阶段:集体探究动物的家乡。主要包括探索动物生存的地理位置及关系;发现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意义。

第四阶段:保护我们的地球。主要包括讲述故事,制作自己的故事书;创编动作,表演故事;多种艺术(绘画、轻黏土、陶泥等)想象表征故事;表达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想法。

(三)绘本活动的主要策略

通过基于绘本的主题活动开展,吴园长对活动组织与教师支持做了反思,提出了活动成功的三个主要策略。

1.教师在开始阅读活动之前,认真的研讨、分析了绘本蕴含的价值,并对幼儿对绘本的兴趣点和阅读水平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只有了解幼儿,了解绘本这一中介材料,这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策略的前提。

2.教师没有急于“教”幼儿怎么读而是不断的通过问题,引发幼儿关注细节,从画面的细节中获取信息,整理和归纳信息,展开想象和创造。在一段时间的支持后, 教师撤掉支架,我们发现幼儿因为掌握了方法,成功的学会自主阅读。

3.教师没有始于绘本,止于绘本,而是不断的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入发掘,以研 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学习的领域涵盖了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社会, 较好的实现了幼儿知识经验的整合,有效促进了幼儿的整体性学习。

最后吴颖园长对研究的进行了反思,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勇敢的进行教与学的变革,转变传统教授阅读的方式,通过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奇鸡连连”研究研究案例

“奇鸡连连”研究案例的作者是北京市西城区曙光幼儿园的李楠老师。李楠老师本次研究的玩具是“奇鸡连连”,主要从玩具介绍、幼儿游戏过程观察与分析、研究启示与反思三个部分介绍了“奇鸡连连”玩具研究案例。

 (一)玩具介绍

李楠老师研究的玩具“奇鸡连连”是一款需要双人参与的规则性策略游戏,与井字棋相同,是一款在3x3格子上进行的连珠游戏,蕴含推理判断与策略部署,适合大班幼儿操作。玩具由一个井字形的棋盘、两种颜色的12颗公鸡棋子组成。卡通的形象设计、大吃小的情景设定充分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充满可能性的游戏结果满足大班幼儿喜欢挑战的特点,深受喜爱。

独特的游戏模式充分调动观察力、判断力与记忆力的运用。在学习品质方面,“奇鸡连连”让孩子们学会平和看待输赢,善于反思总结经验、乐于坚持、能够变通;进行“奇鸡连连”游戏,幼儿需要运用推理与判断,计划自己的出棋对策、规划手中剩余棋子,对全盘游戏进行一定程度的战略谋划。

(二)介绍幼儿游戏过程

李楠老师分享了权权和明明两名小朋友棋逢对手,一起玩“奇鸡连连”的游戏过程,详细分析了幼儿权权的游戏水平与既有经验,呈现了两位幼儿5局幼儿游戏的过程,观察分析了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难点,幼儿如何在自主游戏中反思自己的游戏策略,总结输赢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游戏水平。

(三)研究启示和思考

1.幼儿的学习就在游戏中。游戏是幼儿随处可见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对幼儿的游戏过程敏感、细致的观察、科学的解读分析,才能促进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真游戏”“真学习”“真发展”。

2.好玩具带给幼儿进行自主、深度学习的支持。玩具所具备的开放性,幼儿能够把控自己的游戏层次、速度,并在适当的时候有所调整,使自己在游戏中更加的自主。作为教师要打开视角,开拓思路,提供适宜的、有准备的玩具材料,让幼儿与之产生有价值的互动、让老师与玩具、与幼儿产生有价值的互动,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深度学习”,促进和丰富幼儿的发展。

3.既要让幼儿玩“真游戏”,又要让游戏具有教育意义,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 “镜中猜”玩具研究案例

“镜中猜”玩具研究案例的分享者是北京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科研室主任张秀超老师。

(一)玩具介绍

首先分析了玩具的构成、玩法、玩法的价值和适宜的年龄,认为玩具的分析是后续幼儿玩具支持的依据与抓手。“镜中猜”玩具充分利用了镜子,清晰的将面前的物体反映出来。“镜中猜”的卡片面朝下放在镜座上,幼儿需要根据自己面前那一面镜子显示出来的局部图形来猜测卡片中的图案,猜对的人将卡片拿走,得到卡片较多的人赢了。该玩具可以发展幼儿通过“部分”来推测“整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专注力;通过语言表述镜子中看到的图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通过游戏规则制定与协商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与社会交往能力。

(二)幼儿游戏的过程

张秀超老师主要从观察、分析、策略与实施四个阶段分析了幼儿在不同次数中幼儿玩玩具的游戏过程。第一次游戏中,幼儿猜不出来就偷看,通过观察分析教师决定介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并明确游戏规则。第二次游戏中幼儿偷看的现象已经减少了,但是出现了幼儿猜测依据不足,就会坐立不安,猜不出来就胡乱猜的情况。教师与y偶尔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幼儿一起制定了新的规则, 当自己面前物体名字图案猜不出来的时候,说出来后就要转一下镜子底座,最多可以转三次。第三次游戏中,幼儿的猜测与生活经验相关,不认识的图片难以猜到。为此,教师组织探究性学习,与幼儿一起认识图片中的物体。第四次游戏,幼儿遇到的困难是相似的图片很难猜。教师的支持策略是组织卡片“找朋友”活动,引导幼儿对相似图案做细致的对比观察, 找出相似图案的不同之处。第五次游戏中幼儿顺利玩游戏了,在后来的游戏中幼儿开始尝试创造新的玩法。

(三)教学策略

张秀超老师通过幼儿游戏过程的研究,反思了教学策略,如何让幼儿越玩越好。第一,研究玩具是教学指导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玩具构成、玩具玩法、玩具价值、适宜年龄。第二,观察游戏是指导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关注幼儿遇到的困难,提供十一的指导和帮助,支持幼儿越晚越好。第三就是因材施教的指导原则,采用多元的支持策略,协商讨论制定规则、小组教学提升经验、同伴互助经验互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等。 通过“三研究”活动,以玩具为载体,重视游戏的作用,使幼儿玩出智慧、玩出水平,真正促进智力、思维、学习品质的发展。

四、“海盗迷宫”玩具研究案例

山东省淄博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业务园长刘霞分享了幼儿园开展玩具研究案例的经验与启示。刘霞园长首先介绍了该幼儿园对玩具配备与教师认识现状调查,然后分享了“海盗迷宫”玩具研究案例。

(一)调查了幼儿园玩具配备与教师认识现状

刘霞园长在全园开展了玩具图书研究的调查,总结了教师以往的认识偏差,认为自制的区域材料才是好的;低结构的材料才是好的;玩具等高结构的材料玩起来没意思,曾经对形象逼真的材料与环境引以为豪,这些误解导致了幼儿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中走了一些弯路。“两寻找”“三研究”带给我们的冲击是我们要关注玩具,研究幼儿。在调查中发现园所内自制玩具占比过大;玩具购买随意,有些玩具价值不大;幼儿在自主活动玩玩具的操作盲目,浅尝辄止;教师在幼儿玩具游戏操作中不重视、不研究、不指导。为此,在全园开始关注图书和玩具质量,开展了“三研究”活动,提高幼儿自主学习活动的效益。

(二)玩具研究案例过程

刘霞园长分享了幼儿操作“海盗迷宫”的玩具研究案例,该玩具创设了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供了任务卡,设置了闯关任务,符合大班幼儿喜欢挑战的心理特点。

根据对玩具的价值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幼儿玩具指导支架的策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提供提示卡,不提具体操作要求,只提供操作底板和四块操作板,鼓励幼儿自由操作,以熟悉游戏材料。第二阶段,幼儿充分熟悉材料构成后,一次投放10张闯关任务卡,让幼儿进行一关一关的挑战。分享了在幼儿玩玩具“海盗迷宫”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教师如何调整指导策略;并针对不同游戏水平的幼儿提出的不同的玩具玩法拓展和延伸。

(三)研究收获

通过“三研究”活动,取得了诸多收获,主要包括如下三点:第一,购买的优秀玩具设计科学、美观耐用,教师应经常关注并为适当幼儿选择这样的玩具;第二,幼儿的操作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教师必须自己充分了解玩具,学会分析玩具的价值和难点;第三,幼儿园管理者应充分认识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舍得为此投资,并经常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游戏指导水平。   

五、专家案例点评

研究案例分享完后,北京市教科院早教所苏婧所长对研究案例进行了点评。

苏婧所长对研究案例进行点评

苏婧所长指出,通过研究案例分享,我们能够感受到玩具赋予幼儿的力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力量。“三研究”活动就是要激发教师研究玩具、研究儿童,研究教学策略,让我们的教育理念落地。

著名的教育家张雪门所言:“幼儿到幼稚园要学什么?教师在幼稚园要教什么?教和学又是怎样联系起来,这三个问题就是幼稚园教材研究的中心。本来教师和学生恰如一件东西的两端;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又从那一端到这一端,中间的凭藉物,必须能把这两端彼此紧紧地衔接,才能够发生相互的关系。”张雪门先生说的这一种凭藉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童书、玩具等活的教材。幼教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因人而异,也要因“材”施教,这个“材”就是指玩具和童书等游戏材料。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研究图书和玩具,对图书或者玩具的特点、内容、教育价值等进行准确和全面的把握、分析,这是进行指导与干预的基础,也是制定适宜的支架策略的重要依据。

刘霞园长敢于直面幼儿园玩具配备及活动中的问题并反思改进,其实这些问题与认识偏差在当前幼儿园中很常见。今天研究案例中的玩具都是高结构玩具,也的确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低结构的玩具较好,高结构的玩具不好。在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中,浅层学习和假学习的现象也很常见,老师多是站在旁边记录,过于追求表面热闹,却不干预指导,在实践中如何促进幼儿的真学习、深度学习,值得我们反思。今天分享的案例,从教师的交流的语言、干预的时机、指导方式、游戏活动观察与分析等分享,给我们一些启示。正如北京市西城区曙光幼儿园李楠老师所言,我们要更好的利用玩具,让玩具作用于幼儿,服务于幼儿。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幼儿“真游戏”“真学习”“真发展”。在幼儿游戏中,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等待的过程,而是要相信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是静待花开,更要做一个有准备的教师。

我们总说要“以儿童为本”,仅仅是浅层的尊重和理解是不够的,应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实现活动中的发展价值。《有准备的教师》中提出“儿童主导的学习经验与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同等的重要,二者的整合是促进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方式。儿童主导的学习经验 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最优学习。”有效的课程、有质量的活动都是由儿童主导的学习经验与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共同构成的。但是儿童主导的学习经验并非儿童高度的控制,成人或老师要发挥重要支架作用,积极创设适宜的条件,提供游戏材料,幼儿观察分析与干预指导等等。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也并非是成人的高度控制,例如集体教育活动中,儿童也要积极参与其中。

案例分享的主讲人是业务园长和教师,但在他们背后一定有非常强大的园本教研队伍。许多幼儿园在做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研究,例如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和淄博第市直机关二幼一直强调园本教研,园本教研是“两寻找”“三研究”活动保教护航的重要举措。我们的教研要从实践出发,遵循“基于幼儿园、在幼儿园,为了幼儿园,为了幼儿的发展”的理念,园本教研就是要把最佳的教育方法融入日常保教工作中,做到“研学” “研师”“研研”,即研究幼儿的学习, 研究教师的遇到的问题困惑,研究园本教研。教师也应克服对园本教研的偏见,不要觉得研究只有专家教授在做。当老师在扪心自问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怎样才能让幼儿发展的更好、在努力探究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站在研究者的立场上了。

总的来说,要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教师要聚焦儿童,聚焦儿童发展,密切关注玩具与童书等游戏材料,成为悉心地守护者、耐心的观察者、有力的支持者、科学的引领者,在心态上静待花开,在行动上有所准备,真正体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