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间於齐楚”的战国七雄——韩国!

 金色年华554 2017-03-27

间於齐楚,是指介於两大强国之间的小国,其为了生存,往往左右逢源,而选择一仆二主。战国时期的韩国起源於晋国的韩氏,韩氏为晋国公室的支庶,曲沃庄伯之异母弟万,因被封於韩原,便以韩为氏。韩氏的发迹比较晚,曾依附於赵氏(韩与赵的关系也最为亲昵),韩氏至韩厥,始为晋国执政(相当於国相),但其家族势力相当於其他晋国六卿家族来说,要相对弱小得多,但韩氏行事低调,故也成为了最终的赢家之一。三家分晋,韩氏占其一,但所分得的领土也最小。

“间於齐楚”的战国七雄——韩国!

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并迁都於郑,而命之曰“新郑”(今河南郑州)。自此,韩国也被称为郑国。而郑国在春秋时期,是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郑国的原先封地在今天的陕西省华县一带,因周室衰微,关中之地多遭到戎狄的侵扰。便利用其身份(周王室司徒)贿赂东方的虢、郐之君,而取得十邑之地,便迁国於此,后竟灭虢并郐,成为春秋早期的小霸。

“间於齐楚”的战国七雄——韩国!

然而,郑国处於中原的核心,大国环绕,并没有进一步向外拓展的空间。所以,也只能停滞在一个中等国家的规律。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是晋楚争霸,而郑是“间於晋楚”,为了生存往往两边讨好,晋来服晋,楚来服楚。晋楚两国的两次大交锋(邲之战、鄢陵之战)皆因为“争郑”而起,晋人曾公然指责郑国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郑人便也坦然地对晋人讲:“只要晋国能够将楚国干趴下,郑国便自此属晋”。晋人想了一想,说:“还是得了吧,我们体谅你们的苦衷了!”

“间於齐楚”的战国七雄——韩国!

而当时,也同样“间於晋楚”的宋国,却比较轴。视楚国为蛮夷,多次不自量力跟楚人对着干,而结果是往往被楚人揍得很惨。人们根据郑宋两国不同的政治策略及其引发的结果,而评论道“郑昭宋昏”(郑国比较明智,宋国比较昏聩)。

韩国并掉郑国后,其“国家的地理格局”比春秋时期的郑国还严峻,“间於楚魏秦”。因而没法再向外拓展,其政治策略也就沿袭了郑人那一套,只能选择自强自卫。有人因如今的那个韩国,也恨上战国时期的这个韩国,认为他是战国七雄中最无能、最弱的一个。

“间於齐楚”的战国七雄——韩国!

但是,客观地讲,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并不是最弱的一个。孙膑在与魏国交战时,曾说过:“齐”号为“怯”,彼三晋之兵素轻齐。韩国是三晋之一,其军队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且韩国处於中原的核心区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非常发达。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说法,而韩剑也异常锋利,有“陆断牛马,水截鹄雁”之誉。韩国的国力虽不及周边的强邻,但还是要强过燕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