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原来还可以这样用!

 古道岐黄 2017-03-27

导读源自《伤寒杂病论》的半夏泻心汤,可谓是医圣张仲景的得意之方,此方可调和肝脾、散结消痞,后世众医家临床均有借鉴,也为后世治疗疑难杂症开辟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现如今,很多人虽然也常用此方,但未必如文中作者一样,用得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这段时间湖北十堰天气开始变得冷而干燥,我发现老师用半夏泻心汤的频率却逐渐高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心里感觉到十分疑惑。

一次趁着老师看病休息空隙的时间,我就问老师:半夏泻心汤一般什么时候用呢?

老师回答说:半夏泻心汤我多用在见双手脉上越,寸部脉有力而尺部脉弱,证属上热下寒的情况。

然后老师怕我们理解不够深刻,又补充说:即使是不摸脉,这上热下寒证也是十分容易辨别的。比如你看患者的舌头,如果舌尖红而舌根淡白的话,就说明患者上焦有热下焦有寒。又比如看患者的脸,额头部颜色发红,下颌部颜色却青白,用手摸额头发热,摸下颌却发凉,这也说明患者是上热下寒证。还有你可以摸患者的手,如果前端热,后端冷,那也是上热下寒证。这么多方法可以用,只要你稍为留心,辨证就错不了了。

老师这么一说,我们都心里有数了,原来辨别上热下寒证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但我心里再想想,《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不是专门治疗寒热互结于中焦导致的痞证吗?我赶紧打开手机的电子书,查到《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条文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可见《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攻下后脾胃受伤,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不转导致的痞证。老师应用半夏泻心汤既不辨患者是否有脾虚,又不管患者有没有心下痞满症状,但见上热下寒证即用之,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我忍不住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同时心里在想:看老师你怎么回答我这个问题。没想到老师对我这个刁难性的问题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地跟我们解释说:人体脾胃位居中焦,有运转中焦、沟通上下阴阳的作用。因此,半夏泻心汤不但能运转脾胃之气,还能通过脾胃的运转,调和上下阴阳之气。因此可用于痞证,也可用于上热下寒证。

其实广义地说,脾土居中,脾胃不仅是位居上中下三焦中的中焦,更准确的是位于人体气化的中枢,是人体气化沟通的枢纽,只要脾胃功能运转,无论是人体上下之阴阳,前后之阴阳,左右之阴阳,内外之阴阳,均能顺利沟通,因此那些脾胃功能好,能吃能拉的人,一般身体都没什么大问题。中医认为那些大病之后或者手术之后脾胃虚弱的人,都要先用糜粥养脾胃,待脾胃功能恢复了才能慢慢进补,也是这个道理。有的病人病后脾胃尚未恢复,就马上杀乌龟宰鸡鸭,唯恐补之不及。一方面,灾殃未去,又杀生造业。另一方面,看似吃进很多蛋白质,其实脾胃弱无力运化,反而会变成一堆壅塞脏腑经络的垃圾,导致病情反复和加重。


  冬季人多患阳气上浮


老师这一番话,犹如一道火光,顿时把我们给点醒。我不禁暗喜,以后用半夏泻心汤就心中有数了!

但是仔细一思量,另外一个疑问浮上了心头:冬天天气寒冷,按平常思路来说,应该是虚寒证的病人比较多,怎么这段时间反而是上焦有热的病人多呢?

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很多人一方面饮食不节,整天大鱼大肉,海吃胡喝,脾胃早就暗损。脾胃损伤,中焦运转无力,到了冬天后,上焦的气机就不能顺应收藏之令而降下来,上下阴阳不能沟通,所以容易形成上热下寒的证型;另一方面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生活放纵,导致肾精不足。到了冬天以后,天气寒冷,肾中阳气一部分被调用以抵御寒气,使得用来行使封藏之令的肾气更显得不足。因此肾精不足的人,到了冬天,无力行使封藏之令,气机也会上越,加之脾虚土不能伏火,肾中阴火上越得不到脾土的制约,火亢于上而虚于下,就会形成上热下寒的证型。不光如此,肾精不足的人,到了夏天的时候,精气顺应夏气而外宣,会使得内里空虚。有的人在立夏那几天,一到中午就会觉得脚软无力就是这个原因。以上两方面因素再加上冬天人们又爱吃辛辣燥热食物,爱打火锅,爱用暖气炉,加重了气机的上越,就使得这种上热下寒的证型更加多见了。

原来如此!阳气亢越和脾胃关系很大。比如有的人冬天爱长冻疮,是因为皮肤受冻后,气机外应,阳气和水湿被带到肌表,但由于脾胃虚弱,无法运化和降下,故而出现局部的红肿痒痛。这时候,用藿香正气水或者白萝卜煮水外涂,使得湿化浊降,症状就能缓解。

所以,民间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就是因为萝卜一方面有降下气机的功效,一方面其味甘辛,能入脾而运转脾胃之气。且萝卜色白而味辛甘性平润,用之实有秋金生冬水之意。所以,冬季养生,其要点就是顺从冬季的封藏之气,从而能保养肾中精气。


  典型的上热下寒舌象


说来也巧,老师刚刚跟我们讲清楚半夏泻心汤的辨证要点,当天晚上我就碰到了实际的例子。

原来有个广州的朋友儿子感冒,咳嗽、鼻塞流涕,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没好转,咳嗽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以前有一次她儿子腹泻高热,多方治疗一月余都没有好,我给他用了半夏泻心汤加葛根芩连汤加减,结果才吃了2剂就完全好了。打那以后,患儿家长就比较信任我,所以这次一有问题又想到了找我。

因为他们远在广州,没办法摸脉,我问清楚病史后,让她把儿子的舌象用手机拍了发给我参考。照片发过来后,我一看,这不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证吗? 

服药前舌象与吃了一剂药后的舌象

于是我给他开了半夏泻心汤加麻黄汤,再加一味苍耳子透鼻络祛寒湿。第二天,朋友告诉我,她儿子吃了药以后咳嗽明显好转了,但是还有鼻塞。我让她再拍个舌头的照片,一看,明显上下寒热调和了很多。就让她加上一味乌梢蛇,再吃一剂。次日,患儿家长高兴地向我反馈,她儿子的感冒完全好了,鼻子也不塞了。

这就是中医治疗感冒的速度。只要辨证正确,基本都是一两剂药搞定的。

两次发病都用半夏泻心汤取效。这说明,孩子的脾胃虚弱,中焦运转无力。实际上,现在的小孩普遍脾胃不好,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家长错误的饮食观念造成的。也许有的家长会说,现在生活条件好,我们给孩子吃的都是最好最有营养的东西。殊不知,过犹不及,过多的营养反而会壅滞胃肠,导致脾虚肠积。所以,家长这种无知的爱,反而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