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上有清风|文人赏石

 捂石斋 2017-03-27

文心德裕赋

禅意皎然诗。

尚有天然节

全无侧出枝。

罗公术终幻

僧绍赐真宜。

独喜清谈处

如逢君子时。



清 黄杨木山峦书架


园无石不秀

室无石不雅


明文震亨的《长物志》,是记载文玩的著名文献,共十二卷,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物质环境。在卷七《器具》中,列入砚、笔、墨、纸、笔格、笔床、笔屏等。此外,还编入不少清玩器物,例如香炉、袖炉、手炉、香筒、如意、钟磬等。另外在卷三《水石》、卷五《书画》、卷六《几榻》、卷十二《香茗》中,还记载了例如灵璧石、太湖石等怪石,体现了明代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生活观。可见,文房赏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所谓“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我持此石归

袖中有东海

试观烟云三峰外

都在灵仙一掌间


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降,石评倍出,唐有白居易作的《太湖石记》,宋代更有《云林石谱》记述丰详。明清两代赏石文化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园冶》《群芳谱》《闲情偶记》等许多著作都对赏石进行了详细论述,这时期提出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赏石意境,至今都是“小中见大”的典范。小中见大是文人墨客们的爱石情结所在,在当时社会的思潮时尚中,文人士大夫们以超然尘世、笑傲烟霞为生活乐趣,而赏石作为自然景观的缩影也被提升到了蕴涵人生哲理的境界,成为文人们寄情山水的对象。著名文学家苏轼就曾作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表达了对袖中藏石的珍爱。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赏石可入静,得超然而空灵。庄子曰:“乘物以游心”、“心游万仞”、“独与天地精神共逍遥”。欣赏奇石,其趣在石态,其情在会意,相互融通,方出境界。石出山野,虽居于人世,但超然于世俗,卓尔不群,仙风道骨,其不求名利,不事奢华,居庙堂而不傲,置草舍而不卑,既不仰视权贵,也不俯视布衣,朴实如野叟,天真若村姑,满面清风,朴实无华。因心清而不奢求,因无求而不媚人;因坚贞而呈纯真,因纯真而守自尊。面对花花世界,浮燥人生,置宣嚣而冷静,面诱惑不动心,谦谦如君子,虔诚胜老僧,仿佛陶翁面世,俨然天外高人。如此品格,怎能不赢得敬重?视之如师友,可乎?


图|来自网络

本微平台转载出于传播古琴文化和分享学习之目的!





我们在

【池小容月|大观学堂】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南路1号

金汇如意坊E区130号


万仟堂南宁万象城店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万象城

四楼486号万仟堂



【池小容月】

欢迎你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