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 ▏中国新乡愁 故乡变他乡

 waxf 2017-03-27

我沿着土地的脉络,擦着生锈的记忆,天地包容了村庄,村庄却包容不了现代人。


来源 ▏书接上回

作者 ▏何景瑞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体制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进城大军一天也没有停止,乡镇村落出现老人村、空心村、无人种地村。只有几只干部掌控着小天下,成为中国的新乡愁,故乡变他乡。


        不几天前,因土地确权,回故乡一趟,稍闲而逛几个村的小屯子,总有一种如踏他乡而陌生的感觉。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初头朗村,北山根下有一个古老的五十家子小营子,在大干社会主义年代,有两个生产队,足有一百五十多户人家,而现在又重新转回到历史从前农耕时代的“五十家子”。


        社会在发展,村落居住户数和人囗在后退,大有逐渐消失的趋势。走进营子里,随处可见多数家的门户是“铁将军”把门,没有了过去人欢马叫的劳动场景,有的是在墙根哂太阳拿拐棍的空守老人,只听到隐约零散的犬叫鸡鸣,毫无生气,如入他乡。


        走远的历史,永不回头。听说三座店水库东输储水工程要开工,牵涉四成号和河东这两个独立营子,我来到村中,也是同样际遇,略有所同。


        漫步在熟悉的镇街与村头,满目春风,几乎没有见到熟人,全是车流匆匆忙忙,没有了过去人的身影和见面的问话,一切陌生,如入他乡,没有了乡土人情,畅然若失,感慨万千。


        踏上故土,默默地注视远山那片稀柔的炊烟,静静地思索乡村那个古老的过去。故乡的日子很老,老一代人将隐去了痕迹,新一代人只享受现代生活,不去听忆苦思甜的故事。我沿着土地的脉络,擦着生锈的记忆,天地包容了村庄,村庄却包容不了现代人。


        往昔的记忆竖成一支颓唐的笔,用石头和泥土注释山凹原野,让笨拙汹涌成厚重的叫喊,连同粗重的叹息铸成遙望的故乡。


         故乡变他乡,在一杯烈酒和一杯浓茶里殉葬了一个泯逝于昨日的灵魂,变成美丽的失落。


         亲爱的初头朗,我可爱的故乡,曾经的乡奴,何时走出他乡?!


作者

               何景瑞  一枚从农村小镇走进繁华城市的草根写手。从1979年开始写作,曾在《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信息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内蒙古日报》《赤峰日报》《红山晚报》以及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赤峰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多篇。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看人间万象,写社会实情,用文字记录历史,让作品诠释自己的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