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平安:我变了,你还没变

 枫叶传相思 2017-03-27

中国平安年报发布,在雪球做了个圆桌访谈,总体上看,相比于同业的业绩几近腰斩,平安财报中规中矩,业绩平滑得比较稳健,其实16年中报就已经体现出来这一点,年报是一以贯之,符合预期。管理层也努力沟通让市场转变对平安的固有印象,从业绩上致力塑造一个平流稳进的新蓝筹形象,从商业模式上宣示自己的独特优势(2016年财报首次披露了披露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客户规模、客均产品、客均利润)。

有个小插曲,在平安财报发布之日突发风波,3月24日上午辉山乳业(HK:06863)因为造价丑闻一度暴跌90%,老毛君(WX号:mao-talk)下午就发帖澄清了,不是股票投资,而是股权质押,每股大概估值6毛,一共授信20亿。其实辉山乳业最大的债权人是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的20亿贷款,说实话,具体到个案印象深刻,对于银行的坏账来说是九牛一毛而已,哪个银行没有一堆坏账啊,农业这点事算个啥,那些钢铁、水泥、煤炭哪个行业不是天文数字?中央推动供给侧改革不就是擦屁股吗?

 

一、财报的变与不变

1)变化:内涵价值设定更加保守

最大的变化是内涵价值的设定更保守了。本来2016年内涵价值增长大约25%,但投资收益率假设从5.5%调整到5%,压低了内涵价值。不过老毛认为谨慎并非坏事,实际的净投资收益从15年的5.8%增加到6%,假设只是影响账面数字而已,与平安的实际经营没有关系。

 

2)不变:ROE愈加稳定

2016年熔断之灾,股市下跌12%,保险行业的财报净利润普遍腰斩,平安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16年营业收入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公司总资产约5.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0%。

 

【平安ROE稳定之谜】平安的ROE这些年确实非常稳定,在08年富通事件之后,平安放弃了激进风格,更追求稳健蓝筹的形象,以至于股价也不温不火长期平淡。保险公司怎么稳定ROE呢?很简单:

 

1)平滑利润,牛市时就隐藏点过冬,熊市就释放点迎春,这倒不算作假,钱都在体内,肉都烂在锅里;

 

2)资产端主要配置在固定收益,限制权益类投资,这些年来,平安无论牛熊,权益类的投资大约都在10%上下浮动,去年深港通,平安也就在A股港股增加了1-2点而已,都是微调。而绝大部分都配置在了固定收益资产上,就是坐着收息嘛!平安比较幸运,正好赶上13、14年很多优质的高息非标项目,平安配了不少,这部分收益已经锁定。后面随着无风险利率下降,资金就没那么幸运了。

 

3)妙用非经常收入,例如2016年在15年股灾后各大保险公司财报都一片哀鸿,大幅倒退,平安却逆势增长,稳如泰山。秘密何在?主要原因是公司确认了普惠金融重组交易(即平安海外控股转让锦联有限100%股权给陆金所控股的股权交易)的净利润94.97亿元,转让锦联获得的94.97亿的一次性非经常收入。

 

二、寿险、产险、互联网金融

1)寿险

平安的核心业务是寿险,寿险是根,其他业务都是寿险培育拓展出的枝干。寿险估值主要不看利润,看内涵价值(因为每卖一张保单,首先体现的是代理人的费用,这个费用很高,卖的越多账面越亏,但随着时间流逝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通过死差、费差、利差赚取利润,用内涵价值计算保单价值比较科学)。平安光寿险的内在价值就值3603亿(按财报的假设:贴现率为11%,非投资连结型寿险资金长期投资回报率5%)。

 

去年平安策略日副总姚波对媒体透露过,平安的内涵价值已经不太依赖于投资收益了。保险收益靠三差:利差异、死差益、费差益。平安一直在降低利差依赖性,提升死差、费差的贡献。2016 年寿险新业务价值构成中,利差占比为34%,长期保障型产品利差占比近22%,有2/3都是不依赖于投资收益的死差和费差,增强保障属性,淡化投资属性。我看也只有平安的决断力、执行力能做到这一点。平安的与时俱进能力非常强悍,适应环境能力非常强悍,这与保监会提出“保险姓保”的大背景是完全一致的。

 

2)产险

平安产险其实竞争力非常强,我相信很多网友的车险都是买的平安的吧?!平安的销售能力非常厉害,也是最早搞电话销售的。车险保费高速增长,占有率提升到21.7%,综合成本率维持在95.9%,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对产险这是很重要很有说服力的指标。寿险是按内涵价值估值,产险一般就是按净资产估的,平安不仅寿险低估,产险和其他业务目前也处于低估状态。

 

3)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三所一惠。陆金所未来会很牛逼,互联网金融大牛,投行也不傻给它估值500亿美金。看披露信息:截至2016年末,零售端资产管理规模达4383亿元,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838万,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同比增长103.9%;零售端交易量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37.5%。董事长来了李仁杰,原来兴业做同业的一尊大神,估计未来陆金所会发力机构业务,P2P剥离了!

 

【总体看估值】2016年平安披露的整体内含价值总额6377亿元,同比增长16%,一年新业务价值508亿元,同比增长32%。整体内涵价值=调整后净资产(寿险和非寿险业务) 有效业务价值(新保业务和续期业务)。目前的股价大概市值6700亿,相当于1.05倍内涵价值,属于低估区间。平安站上1万亿市值只是时间问题,如果牛市给平安2-3倍市涵率的估值话,可能到达1.3-2.6万亿。 

三、高速奔跑的大象

很多网友问,规模大了会不会影响增长?我只能说,随着规模的扩大,投资端的资产配置和收益率确实是难度增大。从2016 年看,平安总资产5万亿,个人客户1.31亿,寿险保费3,553亿元,产险保费1,779.08亿元,公司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97万亿元,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不折不扣的巨无霸,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当然,规模大了,投资收益率必然下降,巴菲特也面临这种困境。平安内涵价值的收益率设定是比较保守的,资产配置也是稳健为主,主要配在固定收益收息,今年还略微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比例。

 

庆幸的是平安的根基在中国,大海里才能养大鱼,中国高速增长还是能够提供很多投资和发展的机会,这些不是表现在投资端,而是综合体现在平安的发展战略上,很多不是投资,而是平安人自己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例如互联网的机遇,平安几年就凭空干出一个陆金所,估值500亿美金;还有众安保险,迅速跻身于互联网独角兽公司……这些平安的内部创业,本质上都是广义的投资,股东也能够获得公司发展的回报。

 

平安从创业到上市一直处于高速成长期,综合金融、互联网,都是极度渴求现金,所以总是圈钱而分红了了,这是成长阶段的必然现象。当平安开始从成长进入稳健阶段后,资金渴求会弱化,分红比例会逐步增大,16年财报也体现出这一点。 

四、平安的估值的再审视

平安的综合金融如何估值?主流是分类加总法,就是拆解每一项业务,然后分别估值,最后加总。市场对于综合类多元化公司在加总的时候往往打折。加总法对平安并不太公平,大概是首先按内涵价值估值,其他按净资产估值,折扣过大。去年平安管理层表示,一直以来多元化折扣都过高,极大地低估了中国平安的真正价值;如果市场能够更加合理、公正地评估中国平安,其市值应该会大幅升高。大行分析师也认为,平安市值被低估了45%。

 

例如互联网金融,怎么能按PB估值?这是很可笑的。而且平安的综合金融具有巨大的协同效应,加总不应当打折,而应当溢价才对。所以,在传统估值方法下,平安的价值是存在低估的。

 

陆金所分拆上市会释放价值提升估值。去年在厦门平安策略日就有网友问过,据说是快了,但还没有具体时间表。有几个信号表明,陆金所上市可能也就在今年或明年,估计是港股,因为A股排队比较长,而且对持续盈利有要求:


2016年,陆金所股权变动,已经不属于平安集团控股的子公司。

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布局。

2016年,参与陆金所IPO的四家投行:花旗银行、美银美林、摩根史丹利、中信证券已经进场展开尽调。

……

 

五、平安蝶变,独一无二

2016年年报开端是董事长马明哲先生写给股东的一封信,提出了“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和“一二四”的战略构想。其实,这个战略早已有之,一以贯之,平安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平安和光大是国务院特批的最早的综合金融试点,因为以前金融业一直是严格管制下的分业经营。结果光大把自己差点做破产,而平安成功了,奠定了今日霸业的根基。你如果研究平安的历史,最早平安学习的是美国花旗,提出的战略就叫“金融超市”,也就是现在马明哲所说的“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满足所有金融需求”。

 

不同在于,花旗的综合金融在08年次贷风暴中折了,而平安虽然也遭遇海外投资富通事件的滑铁卢,但痛定思痛,没几年就填补了窟窿,恢复了元气,反而果断抓住了08年之后移动互联网革命这一波浪潮。破茧化蝶,互联网 综合金融。马明哲在这次年报开端的信中,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定位”:平安的战略定位“国际领先的个人综合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

“两个聚焦”:平安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

“四个生态”:平安坚持从人的需求出发,围绕“医、食、住、行”中与金融相关的领域提供服务。 

2016年年报,中国平安首次披露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并把KPI考核要点聚焦于三个指标:客户规模、客均合同、客均利润。这就是零售化、互联网化、渗透到不同生活场景。这意味着,平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公司,而是互联网金融生活服务商。平安的模式不但已经远远超越了中国同行,而且其商业模式在全球也是独一无二,领先群伦的。中国平安的蜕变受益于中国崛起、互联网革命,以及自己几十年如一坚韧不拔的战略决心和执行力。所以,传统的分类加总法估值,平安内部人都不太满意了,从马明哲到任汇川、姚波、李源祥,都发出声音,市场也需要重新审视新平安。

 

平安有理由对世界说:我变了,你还没变!


(利益关系声明:本人持有中国平安多仓,未来一周内无相关交易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