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货币发展历程

 荟文苑 2017-03-27

文/回风舞雪李子硕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

《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等等。

中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币

   

                                   天然齿贝

 
 

出土贝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珧贝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

   

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刀币

 
 

蚁鼻钱

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朝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汉代五铢钱

五铢钱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历经约400年,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

间最长的金属货币。

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发行五铢钱,开启了汉朝五铢钱的先河;直到东汉末年,上下400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五铢钱在中国五千年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五铢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五铢钱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重量单位,一铢等于50克的二十四分之一    

开元通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交子   

 
                                   

 交子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16户富商经营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这就是世界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

“交子”便于人们携带,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以后,陆续出现了“交子”的改版钱关子、会子等:

 钱引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地方均改用“钱引”。大观三年(1109年)四川也改交子为钱引。

“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

 关子

关子是开始发行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的一种纸近在部分地区使用。

  

 会子

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

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

元明货币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这样,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做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元明时代纸钞大量、普遍使用。但金银、铜钱也在使用,如银元宝、中统元宝至正通宝、大中通宝等。元代的银锭成为“银元宝”。

到了明代后期,纸币贬值,一切以银定、铜钱支付。明代的铜钱称“制钱”

清朝货币 

  

                                     光绪白银

清朝白银和铜钱(亦称制钱)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具有同等合法性。清朝的货币各地不统一,尤其是各省铸造的铜钱,只在本地流通白银各地的重量、型制、成色不同。如安徽有50两的船锭,和10两重的方锭再如山西银两以重50两的大银锭为多另一种为小元宝,束腰形当时的市值从大到小排序是银元、铜板、铜钱。铜钱,也叫制钱。就是“孔方兄”,外圆内方 。

 
 

清朝也发行流通纸币。到清末,出现了机制货币      

  
                                          清一元纸币
 
    
 清十元纸币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演变。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华民国货币             

 
  

1914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推出的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国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中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无法持续,且国内的货币发行趋多元化。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中华民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由于国内的战火连绵,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由于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中华民国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胀速度比法币更快,十个月上涨一百七十万倍,各地有较少人使用。中国民间多数继续使用银元,南京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

版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二版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

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

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版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四版人民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

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

 版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历史的脚步永不会停息,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