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昵称7536781 2017-03-27

在正式比赛首次击败强大的韩国队,国足在长沙主场的表现无比振奋人心,在这个历史性的胜利背后,主教练里皮居功至伟,银狐巧妙的战术设计,老辣的临场指挥,一手导演了近年来最有含金量的一场胜利。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里皮赛前的准备

中国队在12强赛的形势:国足5战积两分,在A组垫底。小组前两名可以直接晋级世界杯,第三名参加附加赛。国足距离前两名的伊朗、韩国足足有9分和8分之差,和第三名的乌兹别克斯坦也有7分之差。鉴于严酷的积分榜情况,要想保留进军世界杯的希望,国足此役只有取胜华山一条路。

赛前传递必胜信念:积分榜摆在那,全国上下都明白只有取胜才有希望,但过往中韩交锋史韩国队占有压倒性优势,国足大多数比赛场面都极其被动,让人无法对取胜抱有太大信心。老帅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在赛前里皮放出豪言壮语:在亚洲范围内我们不比任何人差。在里皮的执教理念中,一支具备战斗精神,全情投入的球队才能取胜。让球员在90分钟集中注意力,最好的办法无疑是给予每个球员必胜的信念,做到每球必争。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赛前侦查:了解并针对韩国的战术特点,再跟进自身特点安排战术是里皮一大特长。

韩国队的角球防守方式:在小禁区堆积人员的区域防守,前几场比赛韩国队都较多采用这种角球防守方式。

国足运动战破门乏力,通过任意球和角球增加得分几率是里皮一大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不追求传接次数和成功率,采用简单的打身后和就地高位逼抢尽量造角球和任意球的战术应运而生。国足对韩国队的破门正是通过角球来完成的,这个角球根据对手的弱点设计的战术十分巧妙,尽显里皮大师风采,在另外一个文章详细解读这次角球的战术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完成角球破门正是里皮力排众议安排首发的王永珀和于大宝,两人也用自身特长的脚法、抢点意识来证明里皮慧眼识珠。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韩国队人员情况:孙兴慜停赛、李青龙因伤缺席

2011亚洲杯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加盟欧洲联赛,同时为了跟上现代足球的步伐,韩国国家队在战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革新。过去两个边锋快速打击找中锋的传统套路被中锋迂回边锋内切所取代,但习惯冲击足球的韩国人无法避免战术升级带来的阵痛。在开放式拼杀时,边路内切战术产生的肋部渗透小组无法高效率打击对手,往往被迫降低速度等待以寄诚庸为首的中场后插上二次组织再输送(上图)。

在执教恒大多次在亚冠赛场和韩国球队交手的里皮深知这点,韩国两大边路内切王牌孙兴慜和李青龙双双无法出场必定使得韩国队内切攻击效率进一步下降。首回合国足2-3负于对手那场比赛的最后十多分钟的双方逆反表现更是给了里皮无限灵感,面对疯狂反扑的国足,原本大举压上的韩国队攻防脱节。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中韩主帅安排首发各有玄机:

施蒂利克(韩国):里皮麾下的国足针对对方中卫和后腰出球点的高位逼抢已经成型,中国杯中国VS克罗地亚的比赛,克队主帅察契奇启用边卫发起进攻和两个边前内切中路打击中国队433阵型单后腰的打法给了施蒂利克一面借鉴的镜子。

德国人知道中国队肯定会对核心寄诚庸重点照顾,于是将计就计,安排寄诚庸打纯拖后后腰诱敌深入,放弃可以和寄诚庸轮转换位的组织中场韩国荣(首回合首发),起用前插作用更加明显的高明镇。为了加大打击郑智的力度,踢前锋的池东沅首发右边路不断内切,首发前锋李庭协不断回撤。为了最大限度解放两个边前能够内切,边后卫弃用首回合的吴宰硕和张贤秀组合,进攻犀利的金珍洙和李镕联袂出场。

里皮(中国):积分榜糟糕的形势让里皮决定赌一把,于大宝、王永珀、武磊、蒿俊闵、张稀哲,5个技术型中前场一起首发。里皮不是在盲目豪赌,根据亚冠和首回合交锋的经验,韩国人古板的推进方式在受到压迫时效果效果会大打折扣。里皮用5个技术中场一脚出球,坚决打身后,丢球后不退后就地逼抢,破坏韩国人的传控节奏。为了实现这个战术目的,里皮故意暴露单后腰郑智两侧空挡给韩国人。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国足挤压韩国传控两大防守策略

1.把对方后场控球驱赶边路,在边路实现阵型挤压

如上图,国足在前场的高位逼抢在中圈附近堆积重兵,于大宝一人在前端逼抢两个中卫。可以看到于大宝很难一人压住对方两个中卫,国足中场4人组收紧中路让出一条传球路线,有意识诱导对方中卫将球传给边后卫,把对方的传控和阵型往边路赶。

国足两个边前不能离对方边卫太远,在成功诱导对方将球传到边路之后,武磊和王永珀两个边前要第一时间压住对方边后卫的出球。如上面的战术图所示,以于大宝为轴,靠近边路三人组组成一个逼抢三角形。前场5人组是一个移动的整体,当对方传球到边路之后,靠近的三角形就会往边路收缩,另外一个三角内收中路,从而实现阵型往边路挤压,这样防守安排可有效压制韩国队在后场的倒脚控球。

在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实现打击单后腰郑智的目的,韩国队后场只留有4后卫和一个单后腰,而前场足足留有5人准备利用郑智两侧的空挡。基于此,我们想象在国足大举前压的情况下,一旦韩国能轻松将球传控到郑智身边两侧,后果将不堪设想。里皮的策略是抢开局,在比赛的开始阶段,国足主动提速拼抢使得场上节奏犹如暴风骤雨。在高节奏下韩国人在后场很难把球直接传到郑智两侧所在的中路,只能传给位置更加开阔的边卫,从而钻进里皮设计的陷阱里面。

2.里皮算计冒险暴露边肋部,防线上抢挤压韩国前场传控

在第一步实现把对方后场传到狭窄的边路之后,如果前场断球成功,就立马一脚出球打对方中卫身后(里皮上技术中场目的是一脚出球打身后而不是前场传控)。如果成功就能威胁对方球门,不成功的话也破坏韩国后场的传控节奏。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如果前场没有断球,韩国中卫把球传给边卫,在高节奏的逼抢之下,韩国视野和处理球一般的边卫势必会选择离他较近的边路球员传球。如上图的GIF,国足前场的5人像边线挤压移动时要注意保持三角形压迫,切断韩国边卫向中间的传球路线。中路没有接球空间的韩国边前,和中前卫只能来到边肋部接应。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这个时候国足边肋部是空的,国足的整个后卫线要快速向前顶上不让韩国接球球员转身,为前场球员回防在边路夹抢赢得时间。国足这套防守体系除了要求前场逼抢快,后卫线上抢也必须得快,要将比赛拉快到韩国人传控困难,不快的话冒险露出肋部空挡就会变成高风险地带。

如前面的GIF,国足断球就会通过最快的速度打到韩国防线身后。在整个上半场我们可以看到国足得球后,基本都是这样的尝试。用了技术中前场首发,之所以是快速出球打身后而不是传控有两个方面:

1.在中前场打传控可以稳定局面后,增加不同的攻击模式;但同时也会增大被断球的风险,被对方就地打反击,这时郑智两侧的空挡一旦被对手在中路长驱直入将不堪设想。在对方体力能够支撑快速反击的时候,选择打传控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做法,尤其是你的传控不如对方的时候。要想踢传控,必须要在对方体力消耗过大无法提速的时机去踢,这也就是下半场后半段国足的踢法,一切都在里皮这个银狐的算计之中。

2.快速打韩国身后,再进一步逼抢可以有效将韩国前场压回来防守,缓解国足防线险情。

里皮一开始的计划就是要在上半场不断打身后,然后保持强有力的高位逼抢,将比赛拖入拉锯战,目的就是消耗韩国人体能,这是因为他知道韩国人在上半场踢得不顺的情况下,下半场一定会大举压上,从而落入下半场里皮设计的另一个陷阱中(下文表述)。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调整期里皮坚决不退守,持续高压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里皮就明确表达对上半场球队压迫不够的不满,他认为国足前场压迫逼抢没能保持持续性。里皮说得是上半场20-30分钟这个阶段,在经历开局的疯狂之后,国足进入身体调整期,高位逼抢成功率变低,韩国成功利用单后腰郑智两侧肋部次数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央视某解说嘉宾表示国足这个时候应该控一控球,稳一下节奏。是的你稳一下节奏可以有调整的空间,但同时韩国人也会找到节奏,当你松下来再想提速在比你强一个档次的韩国的抢回节奏,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里皮不但多次在场边跟队员示意要快速逼抢起来,而且阵型坚决不后退保持前场5人组高压状态。这样做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但银狐相信郑智的经验和对比赛的阅读,也坚持自己对韩国肋部内切效率低的判断没有错。

事实就如里皮预料的那样,他知道场上郑智到处补位显得很狼狈,但在前场国足不退守,拖后后腰寄诚庸为了兼顾防守无法过多前插二次调度组织的情况下,韩国队尽管获得多次内切攻击的空间,看着场面占优,产生一定的机会,但大多以池东沅的草草远射了结攻势,没有进一步的变化。

场边的施蒂利克看得无比焦急,他深知有机会无法破门会受到惩罚。果不其然,在中国队前场持续高压之下,韩国后场传球失误被中国队打身后获得角球,中国队由角球完成破门。破门后国足士气大振,场上形势重新回到开始二十分钟的拉锯战。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下半场韩国上高中锋变阵,里皮将计就计

施蒂利克上半场战术大打折扣,他学了克罗地亚的战术核心,但韩国队没有克罗地亚那样在压迫下依然从容组织全队进攻的边后卫来实现战术压制,太极虎在场上看似占优势,但实质威胁攻门寥寥无几。背负巨大压力的施蒂利克在半场就进行战术调整,下半场一开始高中锋金信煜上换下机动的李庭协。

韩国这一个换人套路也完全在里皮的预料之中,与之对应国足换上吴曦撤下武磊,同时球队后撤打阵地防守。之所以选择前插型吴曦而不是扫荡更强的蔡惠康,是为了最后阶段的反攻做好准备。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银狐无比狡猾,里皮心里盘算的是下半场攻出去来确保胜利,但下半场一开始不直接进攻。而是通过防守来麻痹对手,等待对手的大举压上暴露后场空挡来反击。所以国足下半场开始阶段一改上半场高压的姿态,全队后撤打阵地防守。而且后撤的幅度很大,做出一个被动形势来诱惑对手。

这个安排还包含战术智慧,如果还保持前场5人的高压体系,由于高中锋的上场,韩国中卫多一个大脚长传找高中锋选项,因此不会按照国足制造的边路陷阱走,这一切里皮在赛前构建战术就已经预料到。

韩国虽然上了高中锋,却不是边锋下底传中,而是保留上半场的小组肋部渗透战术。在原有的攻击模式下,增加一项45度斜传找中锋的战术。对韩国球队只跟知底的里皮在下半场变阵4411,增加一个后腰覆盖肋部,同时安排一个自由人(上图王永珀)来干扰韩国中场出球点同时来为双后腰补位。

韩国人坚持踢传控,边路不下底冲击,在下半场多次镜头显示,韩国两个边锋在边路拿球后刻意减速,等待边后卫和中场靠拢打小组传控。而里皮下半场为国足设计的阵地防守4中场恰恰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去补位。在战术克制之下,韩国队在下半场的场面还不如上半场,虽有有两次45度传中形成颇有威胁的头球攻门。

中韩战首度解密|韩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里皮设计的精密陷阱

最后阶段反击加高位进攻传控,韩国人心理失衡

从上面战术图可以看到,韩国人在边肋部陷入国足的绞杀中。在大举压上之下,后场暴露两个边路暴露出大片空挡。里皮等的就是这个边路空挡,但下半场一开始国足还是零星反击,待到韩国人陷入国足的阵地防守牢笼而无法破门,体力和心理都陷入低谷之后,里皮抓紧时机,换上擅长小组传控变化更多的尹鸿博,国足开始有意识整体前压,在成功找到边路空挡之后,不再着急向前,而是打起小组传控。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韩国后场的空挡,里皮给予球员很大的自由度,就是谁身边没有人防守你,就大胆插上。我们可以看到,下半场后半段冯潇霆在断球后立刻持球前插,和前场队友小组配合。由于国足是小组反攻,拥有较多的人数优势,韩国在大举压上之后后防人数较少,根本无法第一时间断球,本来着急扳平比分韩国人不得不恼火回撤防守。体力和心理都消耗极大的韩国队最后再也无法找回自己的节奏,场上占据优势反而变成了中国队,韩国后上的黄灿喜因为着急而踢了倒地的尹鸿博是最后阶段韩国全队的真实写照。

总结:看似幸运的1-0背后其实包含了里皮多个战术设计,当然这些战术最后都能一一实现离不开国足全队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的高节奏逼抢,在赛前里皮的心理鼓动收到效果,而蒿俊闵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这代球员从来没有惧怕过韩国人。合理的战术安排,全场高昂的斗志,这不是一个奇迹,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