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法因缘生,顺境时不得意忘形,逆境时不悲观沮丧。

 timtxu 2017-03-28


禅修的重点不在禅堂,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毕竟我们的烦恼、纠结都是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时发生,不是在禅堂中发生。

Mar. 27

2017

+



by:随佛禅师


reality



佛法讲缘起法,指出任何现实都是缘生法,目的不在讨论一种抽象的学理,而是响应世间的需要。


人们活在世间有三大需要:


一、解决问题


二、开展人生


三、度越烦恼


面对这三大需要,佛法教导人们“诸法因缘生”的认识论,也就是告诉世人:


现实所发生的事都有其缘由。眼前发生的事,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都只是过程,并非结局。


有了这样的认识,一个人即使处于逆境,也能不悲观、不退缩、不沮丧,明白逆境并非是从此不能改变的困境。


无论为了什么事忧恼,也能明白此忧恼是在特定的因缘下才会发生。只要针对造成逆境、困境、忧恼的因缘加以调整,逆境、困境、忧恼即能改变。


同样的,面对顺境时就能明白:任何的顺境都只是过程,绝不是不变的福泽,必须小心维护,勤加耕耘,不可放逸懒散,不能过度乐观。


喜乐也是有因有缘,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感到有力量,不是因为自己了不起,那只是目前生活过程中的一种心绪而已,所以不会让自己变得自大、得意忘形或是放逸懈怠。



佛法讲诸法因缘生,让人在顺境时保持警觉、在逆境时不失勇健,提供世人实际有效的方法和道路面对解决问题、开展人生、度越烦恼的三大需要。


这虽不好说是给你一个未来的希望,但至少能让你在现在不失望、不懈怠。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17年2月14日

随佛禅师

于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周二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