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视 B 型企业:究竟是共益企业,还是营销手段?

 快乐英平 2017-03-28
来源:npost.tw 译者:赖慧玲 采访:王景新【整理转载:时英平】

  作者:诺拉?威肯(Nola Wilken)


  现在,美国国内突然出现许多所谓的「B 型企业」(B Coporations,或称为「共益企业」)。是时候让我们来检视到底什么是 B 型企业,看看这种企业和其他「一般」企业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有的话);以及,它们是否真能使命必达,不只为股东卖命也会造福人群?

  B 型企业是什么?

  B 型企业的「B」代表的是「利益」(benefit),意指这类型企业体的组织架构不只考量股东的利益,还会同时造福所有相关的人事物,象是员工、小贩、社区和环境。因此,B 型企业要比其他企业更胜一筹。目前,美国已有 28 个州针对设立 B 型企业的规定制定了法律,明文要求这些公司的机构文件必须遵循 B 型公司的治理原则,也就是理论上除了为股东增加利润,也要能增进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B 型企业的称号与税法无涉,在税务方面和一般的股份有限公司并无二致。不过,有一些州政府认为可以针对 B 型企业提供减税额度或祭出其他诱因。

  依各州法律设立的 B 型企业也可以向「B 型实验室」(B Lab)申请认证。B 型实验室是专为认证 B 型企业而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呢?不好意思,B 型实验室并没有对外公开他们制定认证标准的程序。不过如果要获得认证,一家 B 型企业不只要付一笔费率浮动的年费,还要依循程序,证明该企业确实达到 B 型实验室所制定的目标。由于没有其他认证机构与之竞争,也没有来自相关社群的意见反馈,这项认证除了拿来做为一种营销工具之外,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B 型实验室面临道德争议

  如果你对 B 型实验室充满好奇,建议你跳过那恼人的官方网站,直接去看该组织的信息揭露报告(990 Forms)。你将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讯息,包括它和其他企业体的关系。例如,它掌握了一家营利公司 67% 的所有权,该公司的名称是「B 型实验室智权管理公司」(B Lab IP LLC),2013 年时为 B 型实验室创造了 250 万美金的净收入,让实验室的总营收突破 7 百万美金。

  不仅如此,B 型实验室的董事会和咨询委员会成员,若不是富豪,就是/或同时经营创投资金、私募股权基金和私人基金会。然而,恰恰也是这些基金将 B 型企业纳入到投资组合里,然后协助这些企业跟善良又富有的投资人募资。监督 B 型实验室的人居然能透过实验室来获利,在我看来是个棘手的问题,就算他们只是间接受益。依个人浅见,B 型实验室缺乏真正的独立管理机制和透明化的标准,因此无法成为适格的第三方监管单位。

  B 型实验室在网站上推销取得认证的好处,包括品牌差异化、增加新闻曝光率、省钱和吸引投资人。在这落落长的清单上还包括一些时髦的口号,象是「捍卫组织使命」(protect your mission)、「引领社会运动的潮流」(lead a movement)。为什么一个独立第三方监管单位,需要对它监管的公司提供经济诱因呢?这似乎不太道德吧。


  强调共益,实则获利?

  显然我不是唯一抱持这种疑问的人。美国麻州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商管学院的蕾?安德烈教授(Rae André) 便发表了一篇论文,名称是《评估 B 型企业的课责性:游走灰色地带的新型组织能够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吗?》。「B 型企业的兴起,显见部分企业企图掌控商业课责的程序,让企业对彼此负责,而不是对社会负责。」她在结论中写道:「本研究显示,B 型企业是以符合特定私人利益的方式进行课责,因此,这种企业回应全体社会和公民需求的可能性是低的。」

  B 型实验室网站上罗列超过 1,000 个 B 型企业,其中,我可以轻易发现不少由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公司掌控的企业。一旦投资的退场策略被启动,这些企业有许多将被出售给大型公开上市公司,然后被拆解、并吞,甚至是关门大吉。如此一来,员工将失去工作,而曾经生气勃勃的工作环境也将陷入一片死寂。至于那些无利可图而卖不掉的公司,有时会被丢给缺乏经验的员工经营,或是默默地被清算资产。我可不认为这种结果可以称作是「共益」(beneficial)。


  各家 B 型企业。

  一些法律学者已经开始评估 B 型企业的法律疑虑。一项常见的迷思认为,传统公司管理法不允许企业经理人为全体社群的最大利益行动,只能为唯一真神──也就是股东──而服务。但法律专家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美国许多州已经通过「利害关系人条款」(constituency statutes),容许一般企业经理人将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纳入考量。

  很明显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的董事因为服务非股东的利益而被判刑,也从来没有任何判例,强制他们负起将利润和短期股东价值 (short-term shareholder value)极大化的责任。康乃尔法学院的琳恩?史陶教授(Lynn Stout)在《股东价值的迷思:看股东至上思维如何危害投资人、企业和社会大众》一书中,便驳斥了这项迷思。

  认证非但锦上添花,还浪费资源

  确实可能有很多 B 型企业属于其他私人或由员工拥有,运作良好,而且实至名归。但除了「获利动机」之外,实在没有理由要去取得 B 型实验室的认证。如同安德烈教授所言,这样的举动不过是一种伪善,而且还很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这些资源原本可以花在真正有益于公司利害关系人的事物上。

  如果你想试试其他商业架构,不妨参考「多重利害关系人合作社」(Multi-Stakeholder Cooperative)这种商业模式。传统的合作社模式源自于小农们集合起来贩卖和分配他们的农产品,而这种新的合作社架构是改良后的版本。事实上,建立起许多所得税原则的里程碑──林顿?普莱伍德 (Linnton Plywood)对美国政府的税务法院诉讼案,就是出自于太平洋西北地区(the Pacific Northwest)的农民合作社。

  如果你真心想用合乎道德和正念的方式经营企业,如果你真的关心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那么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拦住你。当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认证。


  B 型企业、社会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有何不同?

  亚太 B 型企业协会祕书长黄惠敏指出,B 型企业认证(Benefit Corporation, B Corp.)、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及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3 者不同,建议社会大众分辨清楚──

  B 型企业(B Corporation):

  源自于没有「社会企业」的美国,由资本主义企业体为出发,强调企业必须重视利益(benefit),由 B 型实验室(B Lab)所发起的 B 型企业认证,针对公司治理、员工照顾、环境友善、社区照顾和客户影响力等 5 个面向进行评估后,颁发 B 型企业认证,且每 2 年需重新验证。比起关怀社会问题、弱势族群的社会企业,B 型企业较重视经营成果共利分享。

  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

  社会企业源自于欧洲,是指用商业经营模式来解决某一个社会或环境问题,与一般企业的成立动机大为不同,成立宗旨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社会企业以营利公司或非营利公司的型态经营,其盈收与盈余多用于投资社会企业本身,或是继续解决企业所关怀的社会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为一种道德或意识型态的理论,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投资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的责任,达成经济繁荣、社会共益与环保永续的理念。通常作为企业的策略或是部门之一,企业依据其营利行为可能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来回溯企业活动,并研拟对应策略,包括一些慈善行为。企业本身的目的仍是「获利」。


  黄惠敏进一步指出,B 型实验室(B Lab)在美国是登记有案的非营利组织,所以没有个人可以从中获利,若有问题可以直接向 B Lab 总部求证。同时,她也质疑蕾?安德烈教授 (Rae André)的公信力如何。

  附注:蕾?安德烈教授 (Rae André)为美国纽约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英国语文学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戏剧学院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组织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麻州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商管学院(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教授。

  安德烈教授的研究兴趣包含组织与自然环境、灰色部门组织(Gray Sector Organizations)(包含 B 型公司)以及管理教育学。曾于 2014 年获组织行为教学学会(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ching Society, OBTS)颁苏珊?贝尔曼服务奖(Susan B. Herman Service Award)。

  此外,黄惠敏也建议参考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席勒(Robert Shiller)对共益公司的看法。

  罗伯?席勒认为,B 型企业将比一般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他认为 B 型企业是一种创新的组织模式,利用企业来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采用 B 型企业的名义将会改变企业的法定义务以及氛围,罗伯?席勒保证 B 型企业将会相当成功。

  除此之外,关于认证被当成营销工具,黄惠敏表示这在所难免,因为这也是与消费者或客户沟通的重要诉求,正如「公平贸易」(Fair Trade)等认证标章,同样也会面对一样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