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分钟,学做好爸妈 收听请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 文章节选自《新巅峰家教智慧》 主编:IOC新家长课堂创始人朱友付老师 主播:IOC家庭教练张春燕老师 有家长问我:幼儿时期就进行性别认定好不好?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干脆:好!如果用两个字回答:很好!如果用多个字就是:非常好,好极了!也许有的家长觉得这样讲比较夸张,但如果你听了我的分析,看了我举的例子以后,你就一点也不觉得夸张了。 人从出生的那天起,不!准确地说从胎儿形成的那天起,就有了确定的性别。这个特征是上天赋予包括人类在内、所有高级动物的基本特征。人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靠着这种基本的特征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男女性别比例是大致相等的。生男生女完全是一个自然过程,无法人为控制。但是受家庭实际的影响,男孩多的家族希望生女孩,女孩多的家族希望生男孩;也有部分人,受一些奇奇怪怪思想的影响,决意要男孩或者女孩。 大千世界,天随人愿的喜事遍地都是,事与愿违的事情也处处发生,在生孩子的事情上也不例外。有的人希望生男就生男,希望生女就生女;有的人却没那么顺心,想要男孩偏偏生了个丫头片子,想要女孩偏偏生了个带把的。这种情况下多数人能够顺其自然、坦然接受,也有极少数人却于心不甘,为满足心愿,做出了一项极其错误的决定——女娃也当男娃养,男娃也当女娃育。 本来应该剃光头、穿短裤的男孩子,却扎上了小辫、穿上了裙子,而且小脸蛋上还擦上了胭脂、香粉,眉心之间还点了一颗美人痣;本来应该穿裙子、留小辫的小女孩,却剃了光头,穿了男装……而且父母还不断地为他们叫好:“哎呀,多漂亮、多可爱!”“噢,真神气,咱不光在外表上像个男孩子,而且要在各个方面都要超过男孩子!”这些糊涂父母的错误做法,使得本来正常的孩子,变得和一般孩子不同了,于是一个又一个柔弱的男孩和彪悍的女孩出现了! 案例一:我有个学生是典型的“男人婆”。理一个男孩发型,穿的也是男孩服装,走路风风火火,说话高声大嗓,办事大大咧咧,完全没有女孩子的温柔和娴静。一次我和她开玩笑,说她更像个男孩子,没想到她却激动地跳了起来,并且不无骄傲地对我说:“我本来就应该是个男孩,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多次做梦、算命,都说我是个男孩,结果生下来却成了女孩,我爸妈不服气,就把我当男孩养。看,终于连老师都觉得我像个男孩了吧……” 看着她高兴的样子,我却在内心替她难过,替她糊涂的父母难过,糊涂的父母因为做梦和算命竟将可爱的女儿塑造成了“男人婆”,像这样的父母真是天下少有,像这样彪悍的女孩以后怎么嫁人?怎样为人妻、为人母啊…… 案例二: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外语系有一个男生很出名。他出名的原因很特别。说话细声细气,走路轻盈飘逸,据说还喜欢跳天鹅湖——不是天鹅湖中的王子,而是小天鹅;据说在他小的时候曾当女孩培养,快上学了才“变回”男人身。最让他出名的是:长相白净的他居然拉了双眼皮,你想想在二十多年前拉双眼皮的男人能不出名吗?后来毕业了,找了N个对象都以失败告终。听说现在还在寻觅,却还是单身。还听说他的老母亲为了他而悔恨不已。 案例三:有位22岁小伙子,因为家人急于给他找对象而四次自杀,均被家人发现才幸免于死。后发现他写的绝命书:“我和XX的青春……所以我自杀。”这时,家人才明白了他是个同性恋者。他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他的叔叔、伯伯家也全是清一色的男孩,所以他还未出世,父母就希望他是个女孩。出生后,给他取名叫“英子”,全按女孩打扮,教他蹲着小便、学干女孩的活,直到13岁升初中后,才恢复他的男儿面目。但他很不习惯,只要一回家就穿上花衣裙。从14岁开始,喜欢接近外貌俊美、性格柔和的男同学。他曾对人说,接触这些男同学时,心里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喜爱感和舒适感。他曾萌发一种怪念头:说自己虽然形是男而生性却为女,将来要做一个“会服侍男人的贤妻”。每每会为所爱慕的男同学搞得神魂颠倒,坐立不安。 参加工作后,他爱上了男同事刘某后,对其关怀备至,常以美食侍候,乐于为刘某浆洗缝补,殷勤为其端茶倒水,和刘某同吃同喝,形影相随。只要刘不上班他就坐立不安,若有所失,下班后立即飞奔至刘家看望。当刘与异性来往时,他感到难受,常常气愤不已责怪刘太不应该。尔后经常要求刘与其同床共睡,并要求刘抚摸亲吻他。亲人见状以为他是想找对象,急于为其寻觅一女朋友时,他却以死相拒。(摘自父母世界) 从上述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一切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孩子幼儿时期,是建立性别角色意识的重要时期,家长要让小孩子明确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在穿着打扮上、游戏方式上,玩具选择上、行为举止上,都要注意孩子的性别。要以社会文化所赋予男女的性别角色,以及社会对孩子的期待来教育孩子,并反复强化孩子在这方面的意识,使孩子在学习、模仿和认同的过程中,使社会接受的性别角色成为孩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标准,学做适当的性别角色。 但有的家长出于某种性别偏爱,或仅仅是为了给家庭生活增添一点“乐趣”,就违背孩子性别去抚养孩子,结果使孩子形成扭曲的性别角色意识。 男女有别天经地义,是男孩,就要把他培养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女孩,就应该把她培养成温柔可人的淑女。性别虽然是先天赋予的,但它也需要后天的强化和认定。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应从性别认定开始,为了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我们必须强调:女孩莫当男孩养,男孩莫当女孩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