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选拔接班人特别注重两个事,一个是血统,一个是能力。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血统纯正被视为关键的关键。按理说,拥有三千粉黛的皇帝,生个儿子是很容易搞定的事,但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却成了个难事。 本与皇位无缘的赵构,在靖康二年建立南宋政权,岳飞、秦桧都是那个时代的重臣。在兵荒马乱、亡命天涯中,高宗唯一的儿子夭折了,更不幸的是,由于扬州溃退时受到惊吓,他还丧失了生育能力,谁来接班便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无奈之下,高宗只好在宗室中选拔。最后,一胖一瘦两个孩子入围,进宫来接受教育和培养。胖的赐名璩(qú),瘦的赐名昚(shèn)。但政治不易,选对人很难,权力顺利交接就更难。两个六七岁的小同学,由此迎来了长达30年的考验。 在初试中,小胖子赵璩赢得了印象分。但长期的考验仅靠感观印象是不行的,还要靠实力来说话。都说细节决定命运,对于赵昚来说确是如此,他抓住了平时的小机会,使命运发生了大改变。 有一次,高宗检查两个小伙伴的学业,恰巧从门外闯进一只猫,赵昚全神贯注地听领导训话,丝毫不为猫所动。而赵璩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猫勾走了,还伸出脚踢了猫。这一脚,让赵璩减分不少,而赵昚的定力让高宗很是欣慰。 有一回,高宗下诏命两人各抄写《兰亭序》500本,赵昚不但完成500本的任务,还额外多写200本。而赵璩对高宗交办的事根本没上心,到了规定的时间,一字未写。此消彼长,高宗的选择更倾向于了具有执行力的赵昚。 经过多年的考察后,高宗还是下不了谁来接班的决心,最后决定用美色再考验二人,他分别赐给两人美艳宫女各十人。数日后,高宗将二十名宫女尽数召回宫去,命人检查后发现,赐给赵昚的宫女仍都是处子,而赐给赵璩的宫女则尽数破身。 没有任何悬念,赵昚在竞争中最后成功登顶。公元1162年,立36岁的赵昚为皇太子。仅一个多月后,高宗正式下诏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就这样,赵昚以养子的身份,颇为传奇的登上了皇帝宝位。 但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仅仅的表面,其实,在赵璩、赵昚谁会成为继承者的背后,有天意也有内幕。 由二进一,成功率虽然很高,但仍然面临着激烈的上岗竞争。在赵璩的后面,有高宗的生母韦太后的喜欢与支持。在赵昚的后面,有当朝政治家史浩的教诲和帮助。高宗作为决策者,更看重继任者的皇权延续能力。 实践证明,一个人若要成功,除了具备很多优秀特质之外,师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及时而有效的点拨,比单纯的喜欢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