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楷模”是两种树名 不同尘俗成众树榜样

 老刘tdrhg 2017-03-28

  在我国古代,“楷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唐朝《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枿,隆冬方荫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

  意思是说,蜀中有一种树很像柞树,别的树茂盛时,它像一个枯树桩子,到了隆冬时节,别的树都落光了叶子,它反而发芽长出了茂盛的枝条,蜀地人称它“楷木”。
 
       楷树,俗称黄莲木。众树茂盛它隐退,众树枯萎它茂盛,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所以又称“孔木”。

  据清代学者所著《广群芳谱》记载:“孔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故也。”楷树的树干挺直生长,枝繁叶茂,巍然屹立,正像圣人直道而行的风格,是众树的榜样。

  明朝《水东日记》载:“模树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相传模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它的叶子随季节变化,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同于“尘俗”,亦为众树的榜样。

  因此,古人以树喻人,把人的模范行为、表率风范,称为“楷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