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撒谎,居然是好事?

 若兰cfc6wa8amf 2017-03-28


-01-


上周五晚上,我正在看公号后台的留言,忽听得客厅里正陪着坚果开心玩耍的坚果爸爸瞬间认真地质问坚果:“这辆小汽车是谁的?”

坚果谄谄地笑着说:“是我的。”

坚果爸爸:“爸爸不记得给你买过这样的车,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坚果感觉到事态不对,笑不出来了:“我同学给我的。”语气飘忽,有心虚之感。

坚果爸爸继续追问:“真的是你同学给你的?你同学为什么要把他的玩具给你?”

坚果:“他的车就放在那里,我就拿来玩了……同学说‘给你玩吧’……就这样……”语句散碎,逻辑混乱,八成是撒谎。

坚果爸爸更加严肃了:“是不是你趁着同学不注意,没跟他打招呼,就自己拿了?”

坚果:“不是,是他给我的。”

坚果爸爸:“他为什么要给你?”

……


就这样,坚果爸爸和坚果的对话循环着纠缠了好一会儿,坚果始终不承认那车是他“偷偷”拿的,坚果爸爸越来越着急,坚果也越来越紧张,站在那里不敢大动,手里捏弄着一个小玩具,红着脸看着爸爸。


我见状制止了坚果爸爸,说:“别追问了,娃肯定有原因。”

在育儿方面,坚果爸爸向来相信我,也就不再问了。


说来也巧,就在这之前几天,我的一位闺蜜也曾为女儿撒谎的事向我征求意见,和坚果撒谎情形相似,她女儿也是擅自拿了同学的东西——一个发卡,被老师和同学发现,但是小姑娘不承认,一口咬定那是自己的。老师就此联系了我的闺蜜,闺蜜焦急地问我怎么办,说孩子撒谎不是一次两次了,她很担心。


-02-


孩子撒谎,几乎是每个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去掉“几乎”二字,也就是说,理论上,每个孩子都应该会撒谎,如果有哪个孩子从来不撒谎,只有两个可能:一,这孩子心智发展有问题;二,父母太粗心对孩子太不关注,连孩子撒谎都不曾发现。


发现孩子撒谎,大部分父母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坏现象,担心孩子养成撒谎的坏习惯。实际上,孩子撒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没有那么糟糕。


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发展心理学家李康和他的团队,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孩子说谎这一课题,其研究成果有些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和来自世界各地方的孩子玩猜谜游戏,如果孩子猜中卡片上的数字,就会得到奖励。在游戏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借故离开房间,并且告诉孩子不可以偷看卡片,等他回来再接着玩。


实验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孩子,都会偷偷看卡片。

但当研究人员回来询问孩子们有没有看时,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

2岁的孩子中,30%说了谎;3岁的孩子,50%说了谎;4岁的孩子,超过80%说了谎;4岁以上的孩子,绝大部分都说了谎。


李康教授说,说谎是孩子成长非常典型的一部分

因为说谎需要孩子具备两种能力:读心术自我控制


“读心”的能力,是指能够知道,相同情况下,不同的人知道不同的事物,是一种“知道‘我和你各自知道什么’”的能力。撒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什么”。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控制自己的言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能力。


李康教授发现,那些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孩子,说谎也越早,而且谎说得更老练。


李康教授还指出,“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社会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两种能力的不足,也常常和一些严重的发展问题,比如多动症和自闭症,联系在一起。


所以,当你发现你幼小的孩子说谎,说明他进入了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任由孩子说谎或者鼓励孩子说谎,而是说,当我们知道了说谎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就不必那么惊慌,在冷静的情况下,对孩子说谎的应对才更为妥当。



-03-


而妥善应对孩子说谎,不仅需要我们以平常心待之,更需要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因为说谎这一行为会传递出很多孩子内心的东西。


孩子说谎,常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6个:


1. 将想象和现实混淆而说谎。


家里有两三岁孩子的父母可能遇见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孩子犯了什么“错”,比如打碎杯子,没等大人发现,孩子就蹬蹬蹬地跑过来,说:“妈妈,我没有打碎杯子!”


婴儿早期分不清真实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随着他一点点长大,他会逐渐区能够对这二者做出区分。但这是一个过程,幼儿区分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能力仍然有限。


孩子知道打碎杯子是一件不好的事,他也不希望这件事发生,于是他在心里想了一遍又一遍“我要是没有打碎杯子该多好!我要是没有打碎杯子改多好……”想着想着,他就真以为没有打碎杯子。于是他对妈妈说:“妈妈,我没有打碎杯子。”这时候的“我没有打碎杯子”意思更接近“我希望我没有打碎杯子”。


2. 为了达成某种愿望而说谎。


就如同坚果和我闺蜜的孩子这次说谎,他们是因为喜欢同学的玩具汽车和发卡,希望自己也能拥有。

再还有,比如:孩子不愿去上学,就会说:“我肚子痛。”以此来达到不去上学的目的。


3. 为逃避责罚而说谎。


没有人喜欢被责罚的感觉,孩子也一样。如果父母或老师对孩子的责罚过于严厉,孩子就会产生自己难以承受的恐惧和痛苦,为了避免被责罚,就试图说谎瞒过大人。


4. 为了获得认同而说谎。


比如,有一天早上坚果起床晚了,没来得及刷牙。到了幼儿园,做体检的保健阿姨笑着问他:“早上刷牙了吗?”坚果眼珠子转转,立刻就说:“刷了。”这个保健老师性格很和蔼,而且很喜欢坚果,所以我推断这次坚果撒谎并不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是为了能拿到体检通过的绿牌子,获得老师的认同。


5. 为了获得他人关注而说谎。


比如,妈妈忙于工作忽略孩子,孩子可能会为了让妈妈多陪自己一会儿而谎称自己肚子疼。


6. 受别人的暗示而说谎。


比如,父母明知是孩子打碎了杯子,却故意问孩子:“杯子是谁打碎的?是咱们家的猫吗?”这时候孩子往往会感到受到了撒谎的暗示,而说:“是的。”


了解了孩子撒谎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施加影响或矫正。


-04-


那么,面对孩子撒谎,父母们该怎么处理呢?


我先来分享一下后来我处理坚果这次撒谎的经过,且当一个小小的例子吧。


那天晚上我制止坚果爸爸后这事就暂时这么放着了。第二天早上,坚果又拿出那个小汽车玩,我抓住机会,和他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我:“咦,这个小汽车妈妈从来没见过。它是从哪里来的?”

坚果:“这是我同学的。”

我:“你同学的小汽车怎么到你手里了呢?”

坚果不说话。

我:“那你同学知道他的小汽车在你这儿吗?”

坚果:“他可能不知道。”

我:“哦,你拿他小汽车的时候,他不在你旁边,你自己拿的,是吗?”

坚果:“是的。”

我:“那他如果发现他的小汽车不见了,会不会着急呢?

坚果:“他可能会吧。”

我:“对呀,所以我们不能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坚果不说话。

我:“妈妈看得出你很喜欢这辆小汽车,你想玩,可以问问他,看他是不是愿意借给你玩。”

坚果:“我之前问过了,他不借给我,我就自己拿了。”

我:“你知道拿别人的东西前先去征求别人的同意,这很好。不过,别人可以同意给我们,也可以不同意,因为那是别人的。就像你可以同意别人玩你的玩具,也可以不同意。别人同意,我们就玩;别人不同意,我们就不能拿!”

坚果不说话。

我:“那现在你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坚果依旧不说话。

我:“我认为你应该把小汽车还给你的同学,并向他道歉。”

坚果:“我担心老师和同学会骂我。还是妈妈你帮我还给同学吧。”

我:“嗯,我们坚果知道自己不对了,也愿意把小汽车还给别人,但又担心老师和同学批评自己。妈妈理解。妈妈早上没办法送你上学,我让爸爸和你一起把小汽车还给同学,怎么样?”

坚果:“好的。”

我:“你希望自己也拥有那样的小汽车是吧?爸爸和妈妈可以给你买一样的。”

坚果开心地说:“好!”说着又转头对爸爸说,“爸爸,你看,妈妈跟我好好说话,你就不跟我好好说。”


哈哈,先一天晚上爸爸对他态度严厉,他还记着仇呢。


不过坚果说得没错,整个过程,我始终态度温和,但在纠正他具体行为时又很坚定!我的提问只是单纯地了解情况,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共情他(上面对话中标出的黑体字部分),再明确指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为他建立规则(指出不经过别人同意擅自拿别人东西是错误的),最后再引导他做出正确的行为(征询别人同意、归还、道歉)


我具体说的话并没有比坚果爸爸高明多少,但因为共情和理解的态度,使得孩子更愿意对我敞开心扉,也更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和影响。



-05-


我列举坚果的这个例子,主要就是想强调“共情”和“倾听”的态度,事实上,不只是面对孩子撒谎,很多的育儿问题,只要这两点做得到位,问题都能解决大半。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教育、指导,孩子更容易接受。


对待孩子撒谎,基于共情、倾听的态度,以下几点还要再特别强调下:


1. 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并用语言反映表达孩子的感受。


这可以说是基于共情、倾听态度下的具体行为。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立刻批评教育,先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感到被理解,才更愿意合作,我们的处理也才会更妥当。


2. 关爱孩子,不要严厉惩罚孩子。


让孩子了解我们是就事论事,避免因为问题行为抺杀了孩子整个人的价值

严厉惩罚虽会让孩子更加惧怕犯错,但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就会说更多更难发现的谎。


3. 平时多给予孩子注意与关心。


这一点对那些用撒谎来寻求关注和认同的孩子尤为重要。感受到被关注和认同的满足,就不会想方设法去寻求关注和认同。


4. 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对待孩子说谎,适度的教育是必要的。做父母的有责任让孩子领会社会的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比如,对坚果这次撒谎,我就明确告诉了他什么行为是恰当的、什么行为是不恰当的,


5. 引导孩子寻找比说谎更好的解决方法


孩子说谎不见得意味着他“学坏”,很多时候,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时候父母需要引导孩子,找出更恰当的做法。比如,我先询问坚果该怎么办,在他不回答的时候,我明确告诉他应该把小汽车还给同学并道歉(我可能还是有点心急,或许可以再更多地去激发孩子自主思考)。


孩子撒谎,既正常,也“合理”,面对孩子撒谎,父母不必过分慌张,小题大做,但也不能不管不问,孩子的行为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准则。


同时父母也要正视一个事实:一个人完全不撒谎是不可能的,我们大人都还经常撒谎呢,只要孩子的说谎行为不违背基本的社会准则,留一点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整合也是给成长一个机会,切不可过分僵化,走极端同样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END-



小果妈咪

(ID:mmxiaoguo)

专注儿童情商发展、性格养成、身心成长

探讨婚姻情感、家庭幸福课题

育儿知识,亲子漫画,生活百科

在这里,小果和你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