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津冀产业园区存在三大严重问题,电子、环保受瞩目

 永不言败永不放 2017-03-28


8月31日,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在天津自贸区设立。天津市要求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三地产业园区的发展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动力。而新兴产业在园区的生长更是充满活力。


产业园的特殊区位属性

在京津冀地区,新兴产业园区并不少见。随便就可以举出一串:北京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软件产业生产基地、信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等;天津的中海油能源生产基地、航天产业基地、临港化工产业基地等;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生产基地;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唐山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基地、精品钢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陶瓷产业基地等。

由于其区位的特殊性,京津冀地区在新兴产业园区布局方面也打上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烙印。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新兴产业园区,与此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规划,在空间格局上形成呼应之势。在地域分布上,北京的新兴产业园区数量居主导地位,天津的新兴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河北新兴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主要在廊坊、保定、秦皇岛及其它环首都地区聚集。

“目前的京津冀新兴产业园区布局方面还是比较分散的,北京相对密集,天津和河北数量相对较少且联系也不怎么紧密。”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采访时说。

产业园区的布局,很大程度上与自身定位的精准密不可分。例如作为京津产业带与河北省环京津产业带交汇点的廊坊,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据与北京的协同关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廊坊市提出“北京研发、廊坊孵化”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依靠北京尤其是依托其优势产业发展自己,从而融入北京的产业集群,实现与北京的协同发展。廊坊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园区。

此外,廊坊依托北京和天津两地高校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科院都在廊坊建立孵化基地。统计数据显示,廊坊90%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引进高科技项目和成果500多项,加快形成具有廊坊特色的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改变三地园区

新兴产业园在京津冀地区迅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虽然从目前已出台的规划方案来看,这些文件主要是针对京津冀发展新兴产业,但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着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

近期,工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希望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简称“1555N”)的产业发展格局。

该指南中介绍,“一个中心”即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五区”即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依托,建成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五带”分别为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和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五链”即引导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合理布局,协同发展;“若干(N个)特色基地”以点状经济作为带状经济的重要补充,依托现有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这份由国家有关部委和京津冀核心政府部门共同制定的指南,虽然定位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但也推动了京津冀地区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

而就在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加快出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与服务指导目录》。

除了中央的顶层建设,京津冀各地方也积极实施相应的政策或方案来推动三地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

河北省在不久前出台《关于加快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创新驱动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到2018年,全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

三大严重问题需正视

不过尽管有一系列方案出台,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在新兴产业园区“落地”阶段,具体政策还不够。“从目前情况看,在建设新兴产业方面,主要是依赖顶层方案的鼓励,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和落地的抓手,这也让新兴产业园区在建设发展时会感觉很困难。”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彭建强对记者说。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京津冀地区在打造新兴产业园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长期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

有专家分析认为,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有所不同,其城市功能和产业的分工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完善,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程度也不比后两地高,加之京津冀三地之间产业断层现象较严重,所以很难形成良好的发展新兴产业园区的生态;其次,京津冀地区行政化严重,地区之间缺乏横向的交流,导致很多新兴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最后由于园区开发大多采取政府主导模式,虽然这在发展初期的作用突出,但到后期建设却出现很多弊端,由此产生了园区功能发育不全、配套不足,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匡洪广建议打造新兴产业园区要尝试更多的市场力量。为了加强各地新兴产业园区之间的联系,园区结对共建也是很好的方法。同时,他还强调,结对共建不能只是挂名,还必须是更深层次的合作。

而在魏际刚看来,目前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提醒京津冀在培育新兴产业园区的时候要注重改善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京津冀布局新兴产业园区的时候要站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视角来布局,不要彼此分割。同时,各地不要冲突,要发展差别化产业园区,这样就能集中力量,形成新兴产业园区的突破。”魏际刚说。

此外,魏际刚建议天津、河北政府要加大对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从而可以吸引更多企业扎根园区。

京津冀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调查

京津冀协调发展大局下,传统制造业正在三地呈现出递减的态势,而文化创意、电子信息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在逐步向京津冀集中,并成为三地发展新的支撑。

北京领衔文创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近日联合发布《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国。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京津冀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基础和优势,三地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优势资源互补、生态环境优化、产业错位发展布局的总体格局。

中融联(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王勇盛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在北京,在京津冀协调发展大局下,不排除今后拓展相关业务的可能性,因为这是一个好的机遇。作为文创产业来说,北京历史文化古迹较多,可借鉴上海迪斯尼乐园的成功经验,遵循“历史+文化+旅游+创意”这样一个发展主题;天津是港口城市,可着重发展港口旅游、租赁、产业园区等;河北可以借助北京的历史背景,发展北京周边旅游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背景下,顺利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97.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72.3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13.4%,居于全国首位。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和天津市委宣传部于2015年7月印发的 《天津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则提出,到2020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8%,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突出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

河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等一系列文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电子信息一同发力

日前,首届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项目洽谈会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产业新城举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在涞水落地。至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下,廊坊、固安、涿州、涞水等形成的环北京大七环都市圈已经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我们公司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冯是聪对记者表示,公司参与了很多京津冀协同合作的活动,河北比较多,北京和天津也有一些,其中一个项目是帮助石家庄的邮政储蓄银行做贷款风险管控。

企业的积极参与,极大推进了京津冀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记者了解,作为战略支柱产业,2015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72.7亿元,增长12%。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今年8月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1%。

河北省政府于2015年底发布的《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指出,2014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87亿元,比2010年增长36%,位居全国第13位,实现利税130亿元。到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速约20%,其中软件信息服务业达到1500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50%。

天津市工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5个月,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149.8亿元,同比增长21.6%。

节能环保新能源受瞩目

日前,由河北承德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招商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推介会上共签订35个节能环保项目,集中发布78个节能环保项目,项目投资规模达558亿元。

英利集团宣传部部长王志新对记者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河北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尤其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本身有政策支持,发展机会更好。英利集团对自己的产业布局进行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河北衡水、保定以及保定的蠡县等都建设了生产园区、生产资料的基地。园区定位为制造总部,主要是发电和一些太阳能产品;然后在天津也有布局,将其定位为出口基地,利用天津的港口优势和物流优势以及它本身的政策优势做好光伏产业的出口。

河北在全国的新能源大省里名列前茅,包括英利、邢台的金龙、廊坊的新奥这三个是代表企业。另外,光伏产业对于以钢铁、煤炭等为主要产业的河北来说,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新能源本身具有环保、发展空间大的优势。

政策方面,京津冀三地继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三地日前联合制定印发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推进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三地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17.9%、12.5%和20.3%。

据北京市发改委规划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北京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

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天津投资也正在加速,传统产业放缓。天津市工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5个月,天津市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606.1亿元,同比增长10.6%;新能源新材料完成102.5亿元,同比增长25.4%。

河北省201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实施方案》也指出,河北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左右,2015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17年达到1800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17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