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赵高祖刘渊:兼习文武,乘乱立业

 Confucius365 2017-03-28

前赵高祖刘渊(出生年月不详-公元310年),字元海,新兴人,东汉末匈奴左部帅,后自立为帝。刘渊年轻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拜上党儒生崔游为师,通晓汉族文化。他力大且武艺高强,刘豹死后由他袭匈奴左部帅,升任晋建威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

八王之乱中,晋成都王司马颖派他返回并州,调动匈奴五部众卷入混战,他乘机在部众拥戴下,于公元304年在左国城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为了求得汉族的支持,他以汉朝曾下嫁公主给匈奴单于为依据,自称是汉朝的外孙,称汉王,定国号为汉,表示要继承汉朝的正统,建年号为元熙。

说道刘渊的祖先,就不得不提到匈奴族的部分南迁。这一行为早在东汉初年就已经开始了。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汉朝因南单于与北匈奴交战失利,便将他移居西河美稷。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於扶罗做了南单于,次年他乘天下大乱之机,攻略河东郡县,并借此机会驻屯平阳一带。

献帝兴平二年,外戚董承请右贤王帮他与李傕、郭汜作战,匈奴骑兵乘势在今陕、晋等地大肆掳掠。当时蔡邕的女儿蔡琰(蔡文姬)就是在这时候被掳去的。於扶罗死后,兄弟呼厨泉做南单于,在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入朝被曹操留在了邺中。此后,曹操便把南匈奴的人众分为五部,选拔其中的贵人做首领。五部分居并州各郡后,匈奴族的居住地已不再限于晋西南一隅,而扩至北部新兴。

曹操任命的北部帅就是於扶罗的儿子刘豹,也就是刘渊的父亲。匈奴贵族曾以匈汉和亲为由,说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用外祖父的姓为姓。匈奴人用刘姓,是匈奴族逐渐汉化的标志。刘豹也是第一个有史为据的采用汉姓的匈奴人。因而,在教育子女方面,已经逐渐汉化的刘豹采取的是中原汉族的教育方式,因此刘渊早年师事上党名儒崔游,学习《易》、《诗》、《书》等典籍。

刘渊特别喜欢中原文化,尤其爱好《春秋左传》、《孙子兵法》,并能熟读成诵。与此同时,他也读过《史记》、《汉书》和诸子百家,对于百家思想和治国理念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也没有因此抛弃匈奴人擅长马术和武艺,不仅膂力过人,而且善于射箭。或许是艺高人胆大的缘故,刘渊其人非常自负,曾说“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随何曾为汉高祖游说西楚九江王英布,使之降汉;陆贾曾为汉高祖说服南越赵佗,使之对汉称臣,又以“不能于马上治天下”的著名论点,促使高祖深思存亡之故。这两人是汉初的著名辩士,绛侯周勃和灌婴则是汉朝的开国名将。刘渊要兼有随、陆、绛、灌的长处,其自负之高,可以想见。

曹魏亡国前夕,刘渊到洛阳做人质,因才智过人得到了司马昭的优待。晋武帝时,刘渊凭借自身才学得到众人认可,先后有人推荐其担任灭吴的元帅和镇压树机能的将军。但是都因为他匈奴人的身份遭到其他大臣的质疑而作罢。为此,刘渊内心十分不甘。这时候齐王司马攸觉察到了刘渊情绪的变动,就劝武帝杀他以除后患。

虽然晋武帝并没有处死刘渊,但是也没有重用他。刘渊在晋廷一直担任左部帅、北部都尉、五部大都督等治理本族人的职务,晋廷也曾封他为将军,但这仅是徒具名义。他实在是个投闲置散的豪杰之士。“八王之乱”造成的混乱局面,使若干匈奴贵族想乘机崛起,刘渊的叔祖、原北部都尉刘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自诸王侯,降同编户”的处境耿耿于怀,认为“司马氏骨肉相残”,是匈奴人“兴邦复业”的大好时机。他们秘密商定,推举刘渊为大单于,随即派人到邺城向刘渊汇报。这个时候,成都王颖正把刘渊留在邺中,要他为自己效力。刘渊一时无法脱身,只得命使者返回,并带信要刘宣等再纠合胡人,诈称响应成都王,实则为起事作准备。

晋永安元年,王浚与东赢公司马腾起兵反成都王颖。幽并二镇声势浩大,成都王兵力不济,难以应付。刘渊抓住这个机会,自告奋勇向成都王请命,愿意发匈奴五部之众,助他平定二镇。当时成都王颖求援不得,病急乱投医,就放他回去了。刘渊回到左国城,刘宣等人立即拥护他做了大单于,建都离石,二十天工夫,便已聚众五万。他随即派出五千骑兵,象征性地去支援成都王的部将王粹。但匈奴兵还没有到,王粹已被东赢公腾打败,带兵的将官刘宏就以支援不及为借口撤了回来。

晋永兴元年十月,刘渊在左国城建国称汉,自称汉王,改元元熙,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刘渊以汉族后裔的名义称王,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中原民众的抵触情绪,为其接下来的发展铺了路,实在是高明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