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子:寻古游学]之--大伾山大佛、浮丘山石窟

 hdzyf 2017-03-28

      河南省浚县大伾山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浚县摩崖石刻大体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原样的大佛像,同时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和石窟。

清代的壁画,也有几分看头

大佛依山而凿,通高21.33米。为坐式弥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

摩崖大佛附近,现存历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块。 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唵嘛尼巴迷吽”。这是佛教的六字真言。 




大伾山龙洞

龙洞其实是一眼泉水洞。北宋时之名胜,因此徽宗帝在这里封它为“康显候”,并在洞口上雕刻五条蟠龙。

 石雕栏板内有三个天然洞穴,幽深难探。最大的洞口直径约一米,可容一人钻入,斜通往山顶的方向。中洞口径约有半米。下洞最小,洞口只有拇指般粗细。

龙洞旁的崖壁上有5条石雕滚龙,为宋代所雕巧夺天工,生动传神,呼之欲出,惊之欲飞。



龙洞旁边的石碑,据说是蔡京的行书手笔,书法价值极高。



观音洞内的线刻观音像



太极宫是大伾山的标志,为八角攒尖建筑,楼高33米,三层,八面,每面宽2.5米,八面墙上按方位饰以八卦符号。故又称'八卦楼'。




大伾山上天齐寺门前石龙柱




距大伾山不远处的浮丘山,全山布满了寺庵庙宇、亭台楼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

    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为一组完整的道教建筑群,位于浮丘山南端顶巅,占地1160平方米,殿宇87间,主体建筑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宫楼殿宇井然有序,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中原地区罕见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



 千佛寺石窟:碧霞宫北侧突起一小山头,平顶削壁,高约4米,人称“山上山”,颇为奇特。其西壁并排两个石窟,始凿于唐代永隆元年(680年),南窟即千佛洞。洞高2.5米,穹隆顶,饰有藻井,进深3米,窟内造像990余尊;北窟刻大小佛像120余尊。两窟造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是盛唐时期的艺术珍品



千佛寺石窟历史悠久,为我国石窟艺术瑰宝。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郭沫若同志亲笔指示,要保护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与大石佛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