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桥三国史(44):六年全面战争(上)

 金色年华554 2017-03-28

 出乎人们的意料,曹睿最后选择了司马懿作为攻打孟达的军队总司令。

司马懿从来都不是一个职业军人,长期以来他都只是在曹操和曹丕身边做参谋工作,然后便是在曹丕远征期间担任后方留守。司马懿唯一的一次直接参与战争就是在公元226年,当时他带领一支部队前往救援江夏郡,然后在当地打败了诸葛瑾所率领的吴军,歼敌上千人。所以我们可以说迄今为止司马懿从未打过败仗,因为他只打过一次仗而已(而且战胜的还是能力十分有限的诸葛瑾)。

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曹睿似乎非常欣赏司马懿,所以他即位后不久便授予了司马懿大量统帅军队的权力并让其直接参与了军事领导工作。我们不否认天才的存在,但天才如果没有表现的舞台就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没有曹睿,司马懿就可能永远被限制在行政系统中。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备受尊重的官僚,但却永远不可能让自己的孙子成为皇帝,因为皇权永远都是和军权联系在一起的。

司马懿很出色地完成了对诸葛瑾的作战任务,这更加坚定了曹睿在军事上重用他的想法。公元227年底,曹睿让司马懿带兵进攻讨伐孟达。当时司马懿正带兵驻扎在宛城地区,得到此命令后他一边写信诱惑麻痹孟达一边命令部队开赴汉江上游地区。

当时诸葛亮已经在做进攻魏帝国准备,他也写信给孟达,让其加快修建防御工事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孟达则很自负地表示司马懿距离自己上千公里,按照通常程序,他应对先向曹睿上交作战计划然后再出兵,那么至少要一个月以上才能抵达汉江上游,所以自己大可不必着急。然而司马懿却认为现在是特殊情况,没必要向曹睿做战前报告,反而加速出兵前进,结果在八天之内便抵达了孟达的阵地,十六天便解决了战斗,孟达被其杀死,汉江上游地区重归魏帝国版图。

孟达之死并没有影响诸葛亮的出兵计划。公元228年春季,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终于在蜀汉帝国与魏帝国之间展开。围绕如何攻打敌人,蜀汉帝国内部有两个派别,一派以诸葛亮为代表,他主张从凉州开始一步步蚕食魏国领土,而另一派则以魏延为首,他希望能亲自带兵从一条小路偷袭长安,然后与诸葛亮一起会师于黄河河畔。当时镇守长安的人夏侯楙(夏侯惇之子,曹操的女婿),他是一个能力平庸的纨绔子弟,所以尽管偷袭很危险,但也确实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诸葛亮还是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偏激,所以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意见。

魏延是和黄忠一起崛起的荆州人,当刘备拿下汉中后大家都以为张飞将接管当地的军事防御,但这个职务最终被魏延所获得,而他确实也在驻地出色地团结了士兵,完成了刘备给与的防御任务。正因为如此,魏延在蜀汉帝国军界拥有极高的威望,这也助长了其骄傲自负的心理,所以经常和同事发生矛盾并处处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态度,有时甚至直接拔刀以武力威胁别人。

面对诸葛亮对自己建议的不采纳,魏延时常表现出不满的情绪,两人的分歧以及魏延后来悲惨的命运也成为了文学家们不容错过的情节设计原型。不过诸葛亮的表现却并没有让人失望,他非常聪明地命赵云、邓芝在东方吸引敌军主力,然后他本人则率领主力向西攻打凉州地区,瞬间便招降了三个郡的长官,这一出色的战果让曹睿不得不亲自来到长安以稳定西方的局势,正是在这个情况下,街亭之战爆发了。

街亭是魏帝国西方的一个战略要地,能否成功占有此地对诸葛亮而言非常的重要。出于对好友能力的认可,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获得了守卫街亭的任务,而他的敌人则是北方名将,原袁绍和曹操的部将张郃。马谡果然没有让刘备失望,他愚蠢地选择了在一座没有水源的山上驻军,结果张郃一来便切断了其饮水供给,最终马谡被打得大败而归。

因为街亭之战的惨败,诸葛亮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与此同时赵云和邓芝的部队也被曹真的部队所打败,所以他们只好和诸葛亮一齐撤兵回到本国,之前的一切战果几乎全部化为了灰烬。马谡最终因为作战失败而被判处了死刑——尽管很多人试图为其开脱,但诸葛亮仍然伤心地执行了这一决定,同时将自己的行政职务降低了三个级别,以此而重申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第一次诸葛亮北伐战争到此便结束了。

也许蜀汉帝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最大收获是一个来自敌方阵营的降将,他的名字叫姜维,原本是凉州地区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姜维生于公元202年,他的父亲是魏帝国的战争英雄,死于蛮族人之手;他本人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参与了家乡的防御建设,但还没来得及表现被上级莫名其妙地认为是叛徒,无奈之下姜维只好投降了诸葛亮。

诸葛亮很快便发现了姜维身上的军事天赋,很快这个年轻人便成为了蜀汉帝国的重要领导人物。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来自魏帝国的人最终将成为魏帝国的噩梦,而更戏剧的是,姜维最终也将间接将蜀汉帝国推向坟墓,不过鉴于他现在年仅二十六岁,所以这些故事我们还要过几讲才能提到。

但王平的崛起却是今在眼前的事情。这个人我们在第三十二讲的时候有所提及,他原本 是益州人,后来被曹操强制迁徙到内陆,然后又因为投降刘备而回到了益州。因为本人几乎是一个文盲(据说其认识的中国文字不超过十个,和在座的各位差不多),所以王平在蜀汉帝国并不受重用,但他在马谡驻守街亭的时候有出色地保护好自己的军队,这让众人都对其刮目相看,所以没多久他便成为了帝国最重要的将军之一。

诸葛亮的失败激励了孙权在东方的努力,于是他在曹睿刚从长安回到首都洛阳之际便在开始着手发起对魏国的打击。孙权首先让鄱阳郡的郡长周鲂秘密与曹休取得联系,表示愿意投降魏帝国,结果曹休信以为真,于是亲率十万军队深入南方以接应对方。曹休的草率举动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他依仗自己在帝国中的崇高地位而不顾劝阻,结果在一个叫石亭的地方遭到了孙权、陆逊等人所率领的九万余人的伏击,若不是贾逵(那位阻止曹彰与曹丕争权的人)和王凌(王允的侄子,后来将成为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的主角)的帮助,曹休几乎阵亡。

曹休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失望,因为他是魏帝国权位最高的一位人物,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曹操,很多人的能力其实远远配不上其享有的荣誉。曹休还算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所以石亭之战失败后他便在惭愧中去世,而他的死亡则给曹真集团的崛起创造了机会。

曹真是曹操家族中的成员,他的父亲为了给曹操招募军队而被杀害,于是曹操便收养了他作为自己的养子。随着第一代曹操集团人物的相继死去,曹真和曹休因为年龄的优势而逐渐成为了曹丕和曹睿所倚重的家族成员,而曹休死后曹真便完全失去了制衡,他和他的几个儿子陆续开始掌握政府和军队的最高权力,这便是后来魏帝国内部残忍权力斗争发生的直接原因。

看到孙权在东方取得大胜,诸葛亮又在公元228年冬季对魏帝国发起了进攻,但他的行动早已被曹真所预料,结果部队在陈仓城(这是刘邦打败项羽的起点)遭遇了早有准备的地方军队的抵挡,双方相持二十多天后诸葛亮因为缺少粮食而退回了汉中,这便是他的第二次北伐战争。

不甘心失败的诸葛亮随后又在公元229年春季发起了第三次北伐战争,这次他的对手叫郭淮,这是一个早在公元215年便开始为曹操和曹丕工作的人物,他曾参与过曹操在汉中的两次军事行动以及中国西北部的行政管理,是一个能力非常全面的人才。但是很不幸,诸葛亮的能力也很全面,而他所掌握的资源比现在的郭淮要多,所以双方交战的结果是郭淮被彻底打败,诸葛亮则终于在凉州夺取了两个郡作为了蜀汉帝国最凸出的军事要塞。

就在军事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蜀汉帝国却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外交危机,因为孙权要称帝了。

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因为孙权自公元200年开始便已经不受任何人统治,所以他实际上已经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只是没有正式戴上皇冠而已。现在孙权终于已经受够了自己的邻居都是皇帝而自己只拥有王爵,所以他也决定要分享汉王朝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君主权力。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原因是在于孙权对魏帝国和蜀汉帝国都有所忌惮。前者自然不用解释,后者的话,蜀汉帝国一直以汉王朝的合法继承人而自居,曹丕称帝便是他们所强烈反对并发誓要打倒的,现在孙权也要做这种事,那么双方间就面临着随时开战的可能。

蜀汉帝国本身并不可怕,它的实力原本就不及吴王国,但是孙权担心的是西方和北方两个国家对自己同事发起攻击,那就不是他所能应付的了的了。不过公元208年孙权打败了曹休的十万军队,短时间内魏帝国已经不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现在的他是非常安全的。那么,以诸葛亮为首的蜀汉集团会怎样答复这个昔日的仇人、今天的盟友呢?

战争还是和平?转动历史的时刻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