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十二经络的特效穴
2017-03-28 | 阅:  转:  |  分享 
  
腧穴概要.阴经五腧穴

阴经

五腧穴





井(木)

荥(火)

腧(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2.阳经五腧穴

阳经

五腧穴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谷

昆仑

委中



五腧穴作用

疾病发生在五脏时,邪气深藏,治疗时应取井穴;疾病引起皮色变化,如发热面赤可取心经荥穴;病情时重时轻时,应取腧穴;疾病影响到声音变化时应取经穴;经脉盛满而有瘀血时,病在足阳明胃经,以及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的疾病应取合穴。

本经子母补泻取穴??

五行





























脏腑



大肠



膀胱







小肠

心包

三焦







母穴

太渊

曲池

复溜

至阴

曲泉

侠溪

少冲

后溪

中冲

中渚

大都

解溪



子穴

尺泽

二间

涌泉

束骨

行间

阳辅

神门

小海

大陵

天井

商丘

厉兑



使用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还可与旁经形成母子关系,如脾虚补心经;取火生土之意。脾胃实证,可以泻其大肠经。

十二原穴??

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

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难经.六十六难》说:“王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瓜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

十二经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5.十五络穴

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

本经





心包

小肠

大肠

三焦

膀胱











任脉

督脉

脾之大络



络穴

列缺

通里

内关

支正

偏厉

外关

飞扬

光明

丰隆

公孙

大钟

蠡沟

鸠尾

长强

大包



6.原络配穴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

脏腑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了

太白

神门

腕骨

束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络穴

偏历

列缺

公孙

丰隆

支正

通里

大钟

飞扬

外关

内关

蠡沟

光明



7.十六郄穴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

十六郄穴

经脉

郄穴

经脉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足厥阴肝经

中都



手少阴心经

阴郄

足阳明胃经

梁丘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足少阳胆经

外丘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阳跷脉

跗阳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阴跷脉

交信



足太阴脾经

地机

阳维脉

阳交



足少阴肾经

水泉

阴维脉

筑宾



8.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

六腑

下合穴

所在经脉

六腑

下合穴

所在经脉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膀胱

委中

足太阳膀胱经



大肠

上巨虚

足阳明胃经

三焦

委阳

足太阳膀胱经



小肠

下巨虚

足阳明胃经



阳陵泉

足少阳胆经



9.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章门可治各种脏病,其中以脾、肝病为主。

2).腑会中脘:又为胃募。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故中脘为主治胃、大肠、小肠病症之主穴。

3).气会膻中:又为心包募。主治气机紊乱之症。

4).血会膈俞,本公安部是治疗血病之主穴。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会阳陵泉:又为合穴。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胁痛、口苦等症。有舒筋活络,清肝利胆,利关节止痛之功。

6).脉会太渊:又为肺经原穴,肺朝百脉,主治节,故太渊可治疗脉管疾患。具有理气、

活血通脉之功,多用地治疗心肺疾患。

7).骨会大杼,具有强健筋骨之功,可治一切骨病。

8).髓会绝骨(悬钟)。脑为髓海,故悬钟是治疗脑病之要穴。

10.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即:内关、公孙;后涙、申脉;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根据八穴阴阳八卦属性相配。内关与公孙相配以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后溪、申脉相配以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以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八脉交会穴

八脉

本经

八穴

会合部位及主治



冲脉

足太阴

公孙

胃、心、胸



阴维

手厥阴

内关















督脉

手太阳

后溪

目内眦、项、耳、肩胛



阳跷

足太阳

申脉















带脉

足少阳

足临泣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阳维

手少阳

外关















任脉

手太阴

列缺

胸、肺、膈、喉咙



阴跷

足少阴

照海





11.背俞穴:

脏腑

椎数

背俞穴

脏腑

椎数

背俞穴





3

肺俞



12

胃俞



心包

4

厥阴俞

三焦

13

三焦俞





5

心俞



14 肾俞





9

肝俞

大肠

16

大肠俞





10

胆俞

小肠

18

小肠俞





11

膀胱

膀胱

19

膀胱俞



12.脏腑募穴

????????????

双??????穴

单???????穴





中府

心包

膻中





期门



中脘





日月

三焦

石门





章门

小肠

关元





京门

膀胱

中极



大肠

天枢



巨阙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