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递柜被称为快递行业中的“共享单车”,被寄予打通快递“最后100米”的厚望。2015年,我国快递柜行业市场规模达约69.2亿元,2016年该市场规模或达近百亿规模。但因成本高企加上未能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导致智能快递柜目前还难以大规模铺设。 为破解最后100米提出解决方案 智能快递柜,是基于互联网的能够自主识别、暂存、管理的收发快递件的储物设备。快递员将快件送达指定地点后,只需将其存入快递投递箱,系统便自动为用户发送一条短信,包括取件地址和验证码,用户在方便的时间到达该终端前输入验证码即可取出快件。
智能快递柜使快递员不必耗费多余时间等待收件人,解决了快递末端配送时间不匹配、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安全性的问题,快递公司可以通过智能快递柜强末端配送的控制力,节约企业成本;电商平台也可以借智能快递柜增强客户体验,丰富自建物流体系,占领市场;而速递易这类的第三方企业入局,则可以通过早期布局社区自提柜这一“蓝海”市场,抢占整个或者某个细分领域。
证券通投顾网认为,和共享单车一样,作为新生事物,智能快递柜行业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明确、进驻小区阻力大、物业保安收“保护费”等痛点。伴随着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智能快递柜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快递行业“最后100米”的新生解决方案,智能快递柜集“技术、场景、流量和数据”于一身的新业态,未来的潜力和空间绝对超出想象。 多地智能快递柜“爆柜” 近期,不少媒体都报道,在北京广州等小区内经常会出现几个隶属不同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为抢占一个智能快递柜的格子吵得面红耳赤。 圆通快递一位快递员说,杨庄中区去年设立了几组智能快递柜,起初因为使用的人不多,他去投送快递时并不需要抢;现在,业主已认识到了智能快递柜的好处,使用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整个小区有980户,“僧多粥少自然就要抢了”。 这一现象已不是孤例。前段时间,广州多个小区智能快递柜出现“爆柜”,不仅是快递员,小区业主、保安等都被裹挟进了这场“抢柜大战”,甚至衍生出了“快递柜黄牛”。而在更早之前,福州各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为争夺有限的快递柜展开了“暗战”,有的快递员在派件前一天晚上,用白纸抢占空柜。 据媒体报道,在广州越秀区的富力东山新天地A区,暂时只有丰巢快递柜一家进驻。据统计,小区内的智能快递柜只有150个格子,居住在这个小区的廖女士说:“平均下来一个格子要给好几家用,根本不够!” 正因为如此,本来予人方便的智能快递柜却成了许多快递员的烦恼:尽管每天一大早就开始“抢柜大战”,但仍有许多快递员抢不到。实在没柜子而业主又不在家的,快递员只好将快递堆放在快递柜旁边。 成本高企致企业经营困难 在传统的快递发展模式中,“最后100米”配送一直是个难题,而智能快递柜被公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不过,目前的状态说明,智能快递柜企业仍然存在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206亿件,日均5643万件;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312亿件,日均8548万件。根据第三方权威机构预测,预计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不低于1022亿件,日均将达2.8亿件;同时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快递柜市场将超百亿。 既然有这么大的需求,智能快递柜企业为何不进行快速布局?答案是,成本太高且盈利模式还没找到。 智能快递柜企业丰巢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广州部分小区每一套65格大小的智能快递柜一年的基本维护成本在3500元左右,目前公司在广州全市铺设了约2500套快递柜,粗算下来,一年的成本就要875万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每个智能快递柜的铺设大约需要3万元到4万元,因此大面积铺设智能快递柜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智能快递柜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未能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大多处在“烧钱”阶段,钱一旦“烧完”,企业自然难以为继。 据了解,智能快递柜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块:投递收费、超时收费、广告。鉴于经营压力,一些智能快递柜企业企图通过提高投递收费额度和超时收费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但均未能成功。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去年双十一当天,速递易在重庆、浙江台州、四川南充、山东潍坊、湖北襄阳5个城市试点推行新政,将之前实施的免费存放48小时的政策改为4小时后即收费。新政施行后不久就遭到了消费者的质疑。之后,速递易不得不将免费时长恢复为48小时。 “去年有段时间,我们也曾尝试过收费”,某智能快递柜的运营商负责人说,在试行收费期间,柜子的使用率从98%降到了30%,“为保证市场占有率,我们不得不改回免费模式”。目前,因未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这家智能快递柜企业还在做赔本买卖。 此外,利用“遍地开花”的智能快递柜投放广告是最常见的一种盈利手段。不过,对收件人来说,为了取快递先得被迫看1分钟左右的广告实在烦人,而对智能快递柜企业巨量的资金需求来说,目前来自广告的收入只是“杯水车薪”。 应多途径解决快递末端难题 对于智能快递柜行业目前的状态,有业内人士提出,智能取件柜的使用属于便民公共服务设施,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和资助。“希望政府支持和鼓励在社区、校区、商区等公共场所配置智能快递柜,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快递末端设施的建设。” 据悉,2013年11月下旬,国家邮政局曾发布《关于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和推广智能投递,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而杭州市也在2014年和2015年对智能快递柜进行了财政补贴。 广东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电商快递物业各环节一齐发力。比如,小区物业协助快递末端管理规范化;快递企业自建物流、智能投递企业升级技术,完善远程验货和监控功能;电商和快递的配合更紧密,加速快递周转等。 也有专家建议,作为“最后100米”的解决方案,智能快递柜并不是唯一的。可以发展便利店自提点、第三方代收件、末端共同配送等方式,缓解智能快递柜不足的尴尬。 以便利店自提为例,作为快递公司自营网点业务的延伸与补充,快递与便利店的合作不仅扩大了快递公司的网点密度,同时也能提高配送效率。这种模式下,便利店一方面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大大节省了快递员的配送时间;另一方面,便利店为快件提供了寄存场所,可以安全地保管货物,保障快件能及时交付到客户手中。 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生鲜柜 目前的快递柜只是单纯的储物柜,是无法存放生鲜食品。小编曾在京东上购买生鲜类物品,快递员按照预定时间送货上门,可小编却临时有事无法签收,就让快递员将食品放入快递柜中,于是快递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快一点取货,不然食物就化掉不新鲜。据统计,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13.9亿元,预计到2019年,我们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506.08亿元,面对现在越来越大网购生鲜市场,快递行业的最后100米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物流配送时效低,生鲜产品不易保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生鲜电商的发展。而且,在工作中的白领们,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生鲜产品,保鲜就更为重要了,智能生鲜柜的出现使生鲜配送不再需要面对面交付,智能生鲜柜具有冷藏冷冻功能,使收货人提取生鲜不受时间限制。智能生鲜柜适用于蔬菜、水果、肉食、生鲜等产品的配送,产品集冷藏保鲜、网络配送、智能化网络管理于一体,可以与电商和物流平台紧密结合,实现生鲜食品网络化配送功能,并很好的解决了配送后的保鲜问题。目前已有企业开始设计生产生鲜快递柜,但如何进行铺设、推广、收益都还需要经过市场的不断调查研究。 近期看点 ②【看点】图雅诺杯--2017(第九届)福田奥铃CTS超级轻卡中国勒芒耐力赛风云再起 本期编辑:席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