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服务商业模式:聚焦居家慢病管理

 xiaoninga42u31 2017-03-28


2016年把互联网医院炒热了。据说春节后到年底,全国有上百家互联网医院和跨省域远程医疗中心联合体将陆续筹建或成立。



起因是,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布置了工作重点之一——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推动互联网 服务。当然,解决百姓看病难,助力医疗服务资源合理应用也是刚需。政策永远是宏观导向,但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服务不能总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那么,互联网医院如何定位业务范围,发挥互联网 服务的优势?远程医疗又如何按照服务质量和解决刚需,合理收费并成为可持续性常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项目?这是互联网医院院长们的忧愁,更是远程医疗投资者们的苦恼。


中国互联网医院顶层设计和管理高级研修班将从宏观策划到具体方案实施研讨这些内容。在此,先抛砖引玉探讨一下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服务商业模式如何聚焦居家慢病管理。

互联网医院建立了,但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抓大趋势,满足刚需需求


据权威机构对远程居家健康管理市场预测,到2020年,远程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居家监护和慢病医护随访服务。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已率先进入了从常规服务,并开始升级形成网络化服务模式。目的是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形成跨区域专病、专项远程居家慢病服务网。


对比国内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中心运营管理模式,以及北上广等大城市二级医院和省域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的优势整合,互联网医院是时候应当在商业运行模式上有所突破了,“互联网 ”是一个可持续性服务的增长关键点。大趋势和刚性需求是慢病居家健康管理。

平台化管理和协作

慢病管理体现了“互联网平台化基础的综合优势和管理特色。这将是未来5-10年衔接现有医院服务至关重要的拓展服务。在新政策主导下,大型医院将更加化临床研究和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也希望把更多的医疗资源服务于门诊和预约好的患者(Ready-to-Operation)。

居家管理不限于慢病、也包括出院后患者

远程居家慢病管理并不局限于老龄患者和多种慢病患者,那些术后回家康复疗养的患者也是刚需。因此,出院后患者居家监测和随访将带动智能化可穿戴监测设备完善和应用市场,还包括远程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遥感监测仪等。居家慢病管理对于移动智能终端软件Apps和管理软件的需求将进一步简单化和符合老龄患者的需求和能力所限。

形成区域和专科管理中心

具体到远程居家管理实践和商业模式,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心和数据库。统筹管理出院后患者的需求,根据远程医疗居家服务需求,协调医疗机构资源、和医疗专家的专项病种服务资源,分享服务市场资源,降低成本。在这方面,我们还美元国内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仅举:澳大利亚的国家远程家庭监测中心,南韩国家远程健康展示项目和新加坡国家心血管远程居家监测管理项目等,他们之所以成功,其中重要理念就是协同合作和分享医疗服务资源,就近距离、提供精准专业化居家慢病和出院后康复管理服务。


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目前国内是时候建立和应用远程医疗居家管理服务?

从治疗角度看,远程医疗居家管理专科优势有哪些?

从辅助技术看,什么硬件、软件最具有优势和前途?

从开拓市场看,怎样定点、定向服务才体现最佳服务?

从商业获益看,如何定价服务费、医疗咨询费比例?可承受、可负担。


中国互联网医院顶层设计和管理高级培训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