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出征喜欢带着面具,乃北宋一代名将,却死在同僚的猜忌中

 昵称413468 2017-03-29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后来战争中军功累累,颇受重用。

>

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狄青受命于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狄青到来后,整肃军纪,一击灭之,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到实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直至发展到凡将帅出征,要由朝廷授以阵图,训令,将帅只能按图作战的荒唐地步。重文抑武是宋朝的一大显著特点。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

“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

“狄青武人,不可独任”

.....

一些文臣和谏官上书皇帝,并以罢官威胁,朝廷不得不重视对狄青的态度。

但狄青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他作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抹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首先想到的是鼓舞士气,而不是自己作官的尊严。

后来谣言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

狄青终于被罢官,出知陈州,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狄青每日惶惶不可终日,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年仅49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