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最后一首七绝:14个字里,诗圣与盛唐,一起凋零

 伟天英 2017-03-29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目前品质最高的国学微信公号,贴近生活和时代的原创国学好文章,每天首发推送,欢迎关注。

杜甫最后一首七绝:14个字里,诗圣与盛唐,一起凋零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受到喜爱音乐的唐玄宗的赏识,“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于公侯”。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

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

杜甫以律诗闻名,但是他的这首绝句,确实写得太过精彩了。但是也有人认为,它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好诗,比如近代的诗词学大家顾随学先生,他就认为这首诗其实都是一些陈词滥调,也有一些人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太过平淡,怎么读都读不出它的好处。

我自己是很喜欢这首诗的,这首诗其实是一种中国文学的哀叹,沧海桑田,朝代兴替的情感变化的一首杰作。这种类型的文学在中国历史上是在所多有,但是杜甫这首不一样,他的确是整个类型里面一个出类拔萃的杰作。

杜甫最后一首七绝:14个字里,诗圣与盛唐,一起凋零

说到这我们又要谈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看待今天重新流行的一种诗的类型,就是歌颂我们今天这个盛世,或者说颂扬一些主旋律。

诚然,这种诗在中国历史上面也是不胜枚举,因为我们知道,文学历来就很难摆脱政治,而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尤其是南北朝到隋唐,诗主要是一种上流社会交际应酬往来的一种工具。那么在这种工具里面自然会诞生大量的应制诗,一些替皇帝唱颂歌的诗,一些描绘当朝者统治下国家如何海晏河清,河山大好的诗。

但是很奇怪,这种诗固然从数量上来讲非常多,但是真正留在文学史上,堪称杰作,能够让人们留在心里面,觉得难以忘怀的却非常少。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是这少数中的代表。

这是为什么呢?绝大部分的颂诗,都欠缺了一种真感情,都带着一种明显的功利的媚上目的,就算是真心诚意,也显得感情不够复杂。只有一些了不起的文学大家,他技巧实在太好,文学想象力实在是太高,于是才有可能把这种歌颂清平盛世的诗词写得好,比如像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那真是了不起。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种诗感情总不够复杂呢?我们拿杜甫来讲,杜甫一生写了一千五百首诗,我们唯一能够总结这个诗人最大特点的一句话,就是无法总结,因为他的诗太过繁复多样。即便是杜甫在写颂诗的时候,也能够产生一种了不起的杰作,比如《乐游园歌》。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年,正是盛世时期,写的便是当年长安城每到春天,城中居民百姓贵人,喜欢结伴到城外的曲江边上赏花,大家唱诗游吟,喝酒作乐。这种唐代的赏花风气,到了今天仍旧能在日本看到。而唐朝的长安又跟今天的西安不太一样,那个时候的华北,不像今天这样干燥,到处是黄沙黄土,那时候的华北,水源还很丰润,所以草木也很丰茂,曲江边上绿柳如茵,美丽异常。

这首《乐游园歌》就写到当年曲江边上,大家如何唱歌——“缘云清切歌声上”,写得很美。即便他在描写这样一个盛世之中,百姓们非常欢快的这样一首诗里面,它仍然会有一个情感的转折。就是用百姓们的快乐之境对照自己人生中的坎坷,他那种求官不遇,有志难升的心路历程,正是因为这种转折的存在,这首诗的深度才被拓开,因此这才是首好诗。

但即便如此,这首诗却又比不上他后来,于安史之乱之后,长安败落,他身陷敌军的那首《哀江头》。因为这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曲江还是那个曲江,长安也是这座长安,春天当然还是那个春天,还是百花开,还是柳如荫,但是这个时候的杜甫,只能在荒野之外吞声哭泣,哭都不敢哭出来,沿着曲江弯弯曲曲的走。

杜甫最后一首七绝:14个字里,诗圣与盛唐,一起凋零

说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接着了解《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的题材,主旨,其实杜甫在别的诗里面都写过。比如他在蘷州看李十二娘耍剑,李十二娘便是非常著名的公孙大娘的弟子,是剑舞高手,当年在长安广受欢迎。杜甫到了四川蘷州,又看到这种剑舞,于是不由得想起当年天宝开元盛世。但是现在这个国家已经彻底败落,正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是这也仍然比不上《江南逢李龟年》。

从最一般的角度来讲,这首诗的意思真的是在再平常不过,这样一首诗,又精彩在何处呢?说起来,要读好中国诗,尤其是杜甫这样的诗人,有时候你必须花一点功夫,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了解这首诗所写的处境,代入进去,深深的体会他埋藏的深沉的感情,你就会发现它的妙处。

我们先回头看看头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里面提到两个人,岐王就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在当时的长安,岐王是一个有名的喜欢跟文艺界交往的贵族,一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他雅好文艺,风流倜傥,非常喜欢跟文艺圈交往。

同样的,崔九也是这样的一个贵人,崔九是谁呢,崔九就是因为涉入太平公主案被处死的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他排行老九,所以叫做崔九。但唐玄宗并未因崔湜而迁怒崔九,相反还很喜欢他,所以他依然有财力和地位在家中召开沙龙雅集。

这种场合当然要有音乐,而演奏者也必然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家,于是这个时候就要介绍我们的主角了——李龟年。李龟年是当时长安最有名的乐师,他弹琴演唱名动四邻。

而过了开元到了天宝初年,突然“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皇宫中的乐人也四处逃散,流落异乡,李龟年也流落到了江南(当然这里的江南不是指江浙一带,而是指长沙。)过去都是在贵人官邸、公宅里面唱歌的李龟年,现在在街头板书。从北方逃难过来的人只要一听到李龟年唱起大家熟悉的曲调,无不潸然泪下。

所以李龟年本身就是有象征意义的,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这首诗题把李龟年点出,其实讲的就是天宝盛世已经结束,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里,而杜甫却在此时遇到了那个盛世的象征。

李龟年当年不管在岐王还是崔九家里,肯定是被奉为上宾的,但是杜甫呢?杜甫当年在长安,官位不大不小,只能算是上流社会的边缘人物。他在当年的沙龙雅集那样的场合里并不是太起眼,了解这个背景之后,我们大概就能读懂这首诗的头两句,当年并不起眼的杜甫,遇上了当年文艺圈的大红人,这并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老友相聚的境况。

经过安史之乱,山河板荡,唐朝从此从盛世终于迈向了逐步没落的漫长的命运。在这个时候大家同样的流落到江南,到了长沙我们又相逢,这样的相逢一定让人想起当年的好时光,当年物华天宝的美好岁月。

再这样说下去,按照一般的感怀诗、感遇诗的套路,一定要说出一些话来的,比如说当年是多么美好,现在又是如何凄惨,然后感叹一番沧海桑田、人事变化。但是杜甫没有,他在这首诗里面,完全没有表达这层意思,一点哀伤难过的情绪都没有表露。

他接着讲的是什么呢?他甚至也没用感遇诗里面的另一种套路——阔别已久的老友今天又相逢了,但这一次相逢之后,不知何时再见。杜甫连这句也没写,为什么呢?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五十九岁,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此年杜甫死于长沙。当然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他明白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去死不远矣。李龟年年纪更是老迈,两人这次相逢,都晓得别后便是后会无期,所以何时再相逢那种话也不用再讲了。

哀伤的情绪不表达出来,不要再怀念过去美好的日子。此情此景,任何人只要一想到过去,一定会很难过,可是杜甫没提,这个时候相对无言,有些话还是不说的好,说什么呢?看,眼前这片花海是如此好看,花从树上飘下来又是这样美,这个时候我竟又遇到你。这个“又逢”对上的正是开头的第一句的“寻常”。“寻常”这两个字用的是如此好,他说明当年盛世年代的那种聚会,我们大家都只觉得那是寻常,正是“当时只道是寻常”,我们以为那样的好日子是永远不变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没想到一转眼,它竟已不可再得。

这时刻,我们与大唐的命运都已到“落花时节”,到了即将走入坟墓的那一刹那,我却又与君相遇。

为什么这首诗了不起,他把所有让人觉得悲哀痛苦的情绪几乎全藏住了,全都不说。他只给到几个暗示,没有说当年壮大的盛世是多么的华美,他只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只说眼前的好风景。真好,真美,这就是江南。

杜甫最后一首七绝:14个字里,诗圣与盛唐,一起凋零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盛唐就在这平白的十四个字里凋零了。

写完这首诗之后,诗圣杜甫他五十九岁的一生,很快就要结束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目前品质最高的国学微信公号,贴近生活和时代的原创国学好文章,每天首发推送,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