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是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知道的只有安禄山

 宛平2008 2017-03-29
安史之乱是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知道的只有安禄山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在潼关被攻陷后,太子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策划了一场夺权政变,地点在马嵬,结果是杨国忠和杨贵妃死了,唐玄宗却安然无恙的逃到了四川,随后李辅国一行跑到甘肃,得到郭子仪效忠后,李亨宣布登基。

李辅国跟过三任老板,第一任老板是唐玄宗,默默无闻的干了四十年,因为养马和第二任老板搭上了线,在马嵬、平凉、灵武,还有长安,表现出色,是唐肃宗李亨的最佳助手。

活干的好,职位当然越来越高,最后连老板的工作,也抢着自己干了,被第三任老板唐代宗刺杀。

在长安,几个大人物为了谁能当上老大,争得头破血流,手下的将领为了生活,只能提前站队,影响整个唐朝命运的安禄山叛乱,在长安城外被打残之后,迎来了第二次发展的机会。

今天历史崔故事的主角是,安史之乱再次强大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史思明。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公元757年,安庆绪杀死了父亲安禄山,得到叛军的控制权后,于长安城外被郭子仪打败,逃往范阳,在半路意外的对李光弼偷袭成功,再次聚拢人气,重新树立老大的权威。

安庆绪第二次建立的据点,在河南的邺城,曾经曹操的核心基地。

安史之乱是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知道的只有安禄山


公元758年2月,郭子仪统帅大军对安庆绪进行歼灭战,同时完成了对邺城的包围圈。

跑,跑不出去了,投降,结局还是被杀,安庆绪唯一的选择,就是找父亲的兄弟史思明求助。

史思明和安禄山的身份一样,都是突厥人,因为生活过不下去,到幽州去混饭吃,两人都学会了各种方言,包括汉语、契丹语、奚族语言。

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主要负责抵抗契丹联盟的进攻,为了得到契丹的第一手情报,需要组建一支特别小分队,抓捕契丹的高级军官。

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这支小分队的队长。

两个人都很聪明、机警、情商高,而且心里的那点善良和怜悯,早就在常年的生活中消失了,下手狠。

公元736年,史思明在一次行动中失败,深入契丹盟友奚族的领地,被抓了。

在军营抓到了奸细,要么成为反间谍,为对方套取情报,要么直接被杀,结局都不算好,而史思明能成为与安禄山齐名的人物,当然有他特别的地方,因为他走了第三条路。

被奚族勇士团团围住,长枪抵住了他的喉咙,史思明反而不慌了,很镇定地对领头的说,自己是大唐的使者,来这里是为大唐公主和亲的。

唐玄宗时期,朝廷有钱,能娶到一个唐朝的公主,对周边任何一个政权来说,聘礼足够养活一个部落。

一个疑似间谍,说是唐朝大使,奚族可汗一开始是不信的,但是史思明不断加重筹码。

大唐皇帝喜欢和平,通婚只是为了保持边境安定;

上一个皇帝的女婿来自吐蕃,唐朝送了大量粮食布帛和女人;

大唐要求的只是奚族承认老大哥的地位,没有损失,却可以获得无数的好处,一本万利;

骗术,最核心的是利益,要想贪便宜,就得做好被骗的准备。

安史之乱是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知道的只有安禄山


奚族可汗认为和亲是一本万利,当然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放了史思明,命令奚族大将军带领几千卫兵,随史思明进入唐朝城镇。

结果奚族勇士全部被杀,大将军被囚禁,抓捕俘虏计划顺利完成。

上司张守珪很满意史思明的行动,职位从队长升到了将军。

此后岁月漫漫,安禄山当了一个节度使,又当了一个节度使,又当了一个节度使,十年后,史思明成了老员工,是安禄山可以放心的嫡系。

在发动叛乱攻陷洛阳后,安禄山称帝,做上了皇帝,而郭子仪和李光弼开始频繁的骚扰范阳,和潼关的哥舒翰一起,夹击安禄山,于是史思明又回到了范阳,回去保卫大后方。

安禄山信任史思明,认为他是可以托付的老臣,史思明本人对安禄山也很敬佩,直到安禄山被人杀死,安庆绪又兵败长安。

史思明是看不上安庆绪的,并不打算去救援这个新上司,结果偷袭李光弼成功,安庆绪失去的人气又回来了,收拢逃散的士兵,把大本营安在邺城,竟恢复了一些安禄山的风采。

为什么不回幽州呢,因为那里的老大,现在姓史。

安禄山让史思明回范阳的时候,把幽州一带的军队控制权都交给了他,手里有十三个郡,七八万军队。

史思明希望自己当老大,把撒出去的部队都收回来,加强幽州防御,但是调动军队和管理地方的时候发现,很多部下还是想念安禄山,心向着安庆绪。

站稳脚跟的安庆绪,当然还是希望回到幽州,就准备了五千士兵和一支纪律委员会,找史思明摊牌,要么让出幽州,要么承认安庆绪的老大地位。

史思明是怎么选择的呢?

把委员会的官员全杀了,扣押了士兵,然后向大唐发了封邮件,内容是自己要投降,连同范阳的基地和八万人马。

安史之乱是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知道的只有安禄山


唐肃宗倒是很愿意接手这个包袱,毕竟离平定安史之乱又近了一步,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史思明的地盘,唐朝的军队插不进去,只是名义上的归顺,大体的意思是这样的:我承认你是老大,并且承诺不再出兵进攻长安,你呢,也必须承认我的地位,地盘是我的。

原本一个节度使,就算是一个独立王国,现在唯一的区别是,节度使的人选,不再是中央任命,而是自封的,因为他有地盘,更重要的是,没有经济往来,不进贡、不纳税。

中央多了块地盘,但是得不到好处,带不来经济效益,还要额外的开销,这是笔亏本的买卖。

唐肃宗有想过改变这种局面,在史思明投降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让一个叫乌承恩,作为史思明的副手,进入军事基地。

这个乌承恩和他的父亲乌知义,曾经都是史思明的老上级,对大唐皇帝很忠心,安庆绪兵败长安,史思明归顺朝廷,乌承恩终于回长安,见到了皇帝,于是就成了唐肃宗安插在史思明内部的间谍。

乌承恩干的工作是策反,对于这一点,已经死掉了的安禄山做了相应的安排,军区重要的职位上,负责人的身份很统一,都来自突厥、契丹等草原民族,乌承恩用忠心、利益这些词,根本打动不了那帮人。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以前也投靠过朝廷,结果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史思明完全照搬了安禄山的成功经验,对这些草原勇士待遇相当好。

乌承恩没完成工作,策反还被人告发,投靠朝廷不到一年,渡过了最开始那段危险期,实力发展壮大的史思明再一次脱离朝廷,自己单干,建立了安庆绪之外的另一个政权。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庆绪以三国的心态,求助于史思明,希望他拉兄弟一把。

史思明去救了,但在时间上把握的很好,等安庆绪和郭子仪打得两败俱伤,安庆绪眼看要投降的那会,才出轻骑兵,突袭郭子仪,然后进城,吞并了安庆绪的地盘。

吞并了邺城,史思明有了足够的实力和中央叫板,于是公元759年的正月,史思明称帝,做上了皇帝,开启了和大唐两年的战争,占领洛阳。

安史之乱是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知道的只有安禄山


史书上安禄山是很胖的,但他却是幽州军的精神领袖,史思明的统治依然逃不脱安禄山的影子,甚至在死法上,走的也是安禄山的老路,内部夺权。

史思明的长子叫史朝义,有能力脑子灵活,是做统帅的人选,唯一的问题是野心太大,和父亲属于同一种类型。

将来可能会抢老子的班,这对于史思明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于是选太子的时候,选了小老婆的儿子,而史朝义成了打江山的那个人。

公元761年,史思明已经占据了洛阳,希望更一步,打到长安,于是率领大部队进攻潼关。

安禄山有个暴脾气,身边的人几乎个个都被他打过,李猪儿也不例外,史思明脾气也不好,因为打不进潼关,连亲生儿子也想杀了,史朝义脾气也很火爆,老子想杀我,那我就先动手。

在军营内,史朝义带着亲兵卫队就进入了大帅府,路上也没有人阻拦,不知道是史思明太信任儿子,还是已经丢了军心,总之史朝义很轻松的进入了大帅府,没有遇到阻拦,也没有通报。

史思明是在茅厕边上,被史朝义找到,杀死的。

安史之乱的两位大腕死的都很委屈,但是他们的叛乱,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曾经的节度使摇身一变,在经历安史之乱后,都成了小国王,从中央集权倒退到诸侯割据的状态。

文章的最后再加一个老题目: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情

场景是你得了绝症,医生说只有三天时间了,但是这三天里你是健康的,有个公益组织愿意出一笔钱,资助你出去旅游一个地方,范围只能是在国内,必须是你特别想去,但是一直没去过的地方,你会有什么疯狂的想法呢,请来信告诉历史崔。

-------------完---------------

谢谢转载、分享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历史崔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