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争议为题的作文,最好是议论文】百度作业帮

 博学圆融通达 2017-03-29
争议,亦谓争鸣,它是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活跃社会生活的动因,其潜能之大难以言喻。古今思想家、政治家大都希望人们能够为明辨真理谬误、是非功过、美丑优劣而坦然真率、平等无忌地争议。健康的争议,能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和谐。争议的本质属性就是这么美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心平气和的将争议机制引入阅读与欣赏的活动范畴。这对于文艺创作和文化教育来说,贡献极大。奇文,是指有个性、不从俗的诗文,它对读者颇有吸引力。但是,面对奇文,不同的读者便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啧叹,我指摘,他困惑,太正常了,倘若大家来评价同一篇作品,必定有争议,即便那是先贤大家的作品。疑义,往往是探究、争论的焦点:你说,我说,他说;肯定否定,启发矫正、引申补充,形成共识固然令人欣慰,求同存异也能各有满足。我们在阅读中争议,我们在争议中提高,我们在提高中愉悦!这等幸事,天然的降临到语文教师身上。周复一周,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把他们的习作送到我们面前,期待着我们阅读、评价。诚然,学生从教师的修改和批语中得到启发,但教师的意见他们未必都赞同。可惜,师生即时争议的机会太少了。有时,教师读了一篇“范文”或批评了一篇“败笔”——争议,便挡不住了,特别是课后,常常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此时,语文教师是很受鼓舞的。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教师,很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争议,让他们针对有异议的习作评头论足各抒己见。我听过不少节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些独到见解对我也很有教益。其实,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不说古代的事例,四十多年前,教我语文的老师就深谙此道。有一次,他将我们班一位同学写的“欢度国庆”的作文印发给大家,要求每个人都要在晚自习时动手修改、写出评语、确定等级,第二天语文课上交流。那堂交流课上得沸反盈天,大家争来争去,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原作经过修改确乎好看得多了。我曾经在日记里写过一首顺口溜记录心得,现在还有两句没忘——“长篙探水知深浅,改文方知写文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