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梁园处士 2017-03-29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共二十六册,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著录古籍近二十万种。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及其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意义 复旦大学图书馆 吴 格

甲、《中国古籍总目》编纂介绍

一、《总目》编纂宗旨

(1)《中国古籍总目》(简称《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综合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 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如日本、美国等)现存汉文古籍的主要品种、版本及其收藏单位;

(2)《总目》著录以古籍品种立目,同时反映入录各书的主要版本;

(3)《总目》兼具联合目录功能,各版本后附注相关收藏图书馆的简称。

二、《总目》调查范围

(1)大陆地区古籍收藏品种,据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馆藏书编为基础书目,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藏书纪录作增补;

(2)大陆以外古籍收藏品种,利用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北美、西欧各国图书馆部分古籍书本目录,补充了稀见品种、版本及收藏信息;

(3)国内已出版的(善本、丛书、方志、家谱、朱卷等)古籍馆藏书目及联合书目。

三、《总目》著录对象

(1)民国元年以前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的历代古籍;

(2)民国元年以前成书而抄写、刻印稍后,与上述图书属性相同的古籍;

(3)所录均属经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成书者(专书、报刊中的单篇文字不予著录);

(4)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合刻(如满汉合璧)的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不予著录);

(5)以汉文注释外文的图书(如《华夷译语》等);

1/18页

英语快速提升

内容来源:沪江网广告
展开阅读更多

(6)整体著录佛藏、道藏子目,子目未单刻者分别立目,已有单刻者增加著录藏经版本;

(7)甲骨、铭文、碑刻、竹简、木牍、帛书等具文物性质的文献原件,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字画、鱼鳞册、宝钞、契约、诰命、文告等(含已装裱成册或成卷者),除已经编纂、抄写、刻印、影印成书者,不予著录。

四、《总目》立目原则

1、分别立目的古籍品种

(1)原本内容不同的书;

(2)原本内容相同而后世加工方式不同的书;

(3)部分内容相同而全书仍互有差异的书;

(4)著者相同而不同时期结集的书。

2、不分别立目的古籍品种

(1)保留原本内容的重(影、覆、翻)刻本;

(2)保留原本面貌的清末影印本,以及原本已佚的民国影印本;

(3)不同批校题跋的相同版本。

五、《总目》分类设置

(1)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类表,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

(2)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类表,拟定各部下类、属名目及内容;

(3)各类、属名目及内容调整,均经编委会讨论并协调各分编馆确定;

(4)新学类书籍独立著录,作为子部新增的二级类目,置于子部之末。

六、《总目》著录内容

(1)书名项(包括书名、副书名、附录及其卷数等);

(2)著者项(包括主要著者及其他著者的朝代、姓名及著作方式);

(3)版本项(包括出版年、出版者、出版地、版本类型、丛书名、批校题跋者等);

(4)附注项(对于书名、著者、版本项著录的补充说明);

(5)图书馆业务注记(收藏图书馆简称,简称表见各部后);

(6)分类标记(依《中国古籍总目分类表》标记于各部、类、属之首)。

七、《总目》编排规则

(1)立目品种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按类编排;

(2)相同类型的著作、相同著者的同类著作,均依成书先后编排;

(3)相同著作所衍生的著作,按白文、随文释义、评论研究的顺序编排;

2/18页

(4)相同品种的各种版本依时代编排,版本时代相同者,依稿本、印本、抄本顺序编排。

八、《总目》编纂分工

(1)经 部:北京大学图书馆

(2)史 部:上海图书馆

(3)子 部:南京图书馆

(4)集 部:国家图书馆

(5)丛书部:湖北图书馆

(6)新学类:天津图书馆

(7)总校订:复旦大学图书馆

九、《总目》编纂进度

(1)《总目》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编纂;

(2)《总目》编纂始于1994年,2004年重新启动;

(3)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北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参与合作编纂;

(4)2007年以来,各分编馆陆续提交《总目》初稿,经专家审读、统稿修订、编辑加工,逐部进入出版程序;

(5)复旦大学图书馆承担《总目》收录范围、立目原则、著录规则等文件的制订,并负责《总目》统稿修订。

乙、中国古籍目录编纂回顾

一、历代中国古籍目录编纂举隅

(1)历代正史艺文志

八史经籍志 清史稿艺文志 清史稿艺文志补 清人著述总目

(2)历代公私藏书目录

(3)历代地方文献书目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3460余种) 四库全书存目标注(6700余种)

(5)《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34000余种(台湾商务排印本 齐鲁书社影印本 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整理本)

3/18页

二、当代中国古籍目录编纂

(1)《中国丛书综录》

丛书2797种 条目70000余条 子目近40000种

(2)《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各地方志8000余种

(3)《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113家图书馆藏中医书籍12000余种

(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近800家图书馆 60000余种

(5)《中国家谱总目》(20000余种)

《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11000余种)

三、《总目》编纂意义

(1)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近20万种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绝大部分的存世中国古籍,已成为国家及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图书馆的馆藏。参与《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国内各大图书馆,所收藏古籍已涵盖现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编纂中又吸收图书馆历年编纂的丛书、方志、家谱等联合目录成果,所录古籍收藏机构已逾千家,对现存中国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

(2)著录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所藏中国古籍稀见品种。现存中国古籍的总目录,理应反映全球收藏的中国古籍信息,限于人力物力,此项工作目前尚属起步。《中国古籍总目》已利用知见的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古籍收藏目录,采录大陆图书馆未见著录的古籍品种,并为稀见品种增补了海外收藏机构名称。

(3)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主要版本

中国古代典籍的撰著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元以降,历代典籍屡经写抄刊刻、汇编选辑,传存后世,版本极为复杂,人称书囊无底,难以穷尽。《中国古籍总目》的版本著录,不仅包括历代公私写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本,又综录佛道二藏,旁搜秘本僻书,兼及批校题跋,囊括所有版本类型。至如丛刻单刻、汇印选印、增刊补版、抄配补本等版本特征,形式多样,著录歧异,整合归并,多费斟酌。《中国古籍总目》对于所著录古籍的版本描述,已具初步清理之功。

4/18页

(4)依据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并有所突破

《中国古籍总目》沿用四部分类法类分古籍,并参酌《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增损类目,部居类分,有条不紊。如照应现代图书馆编目及庋藏实际,将“汇编丛书”单列为“丛书部”,与经史子集四部并列,形成五部分类。《中国丛书综录》收录的“类编丛书”,则分归四部之首,各设“丛编”以统之。又如明清以来方志、家族谱编纂兴盛,清季新学流行,相关译着及著述繁多,遂因书设类,特于史部增立“方志类”、“谱牒类”,子部增立“新学类”,汇录相关书籍,以便读者即目求书。

(5)为专家学者提供书目工具,为古籍同行提供交流平台。

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书目指导的重要作用,久已成为共识。

古籍编目似易实难,人才培养须经多年历练。

近代以来,图书馆界曾涌现不少古籍编目专家,建国后历次全国性古籍联合目录编纂,多由目录版本专家主持。《总目》编纂持续多年,参与其事者多经磨练,已造就一批古籍编目骨干。

然而,在近年开展的古籍保护、古籍普查工作中,面对全国数千家古籍收藏机构所藏的数千万册古籍,古籍编目力量仍嫌薄弱,可资参考的书目工具仍感不足。

古籍书目编纂是一项逐步积累、渐臻完善的事业,书目收罗的完备与著录质量的精准,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校核修订,迄无止境。

《总目》的编纂完成,不仅为古籍整理与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书目工具,又为古籍书目建设培养了后继人材,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各馆古籍编目人员利用《总目》及其索引,可收举一反三之效。《总目》的著录质量,又可借助古籍读者与同行的核查比勘而精益求精。

(6)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最新成果

《总目》初稿完成,曾分邀各学科专家学者参与审稿。

参与审稿专家学者,来自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军事、地理、医学、科技、艺术、出版等领域,遴选及于台湾及海外。

各科专家学有专长,熟精文献,认真审阅,悉心校核,补苴罅漏,多所指正,及时反映了古代文献研究成果,促进了学术界与图书馆界之交流。

四、《总目》编纂作用

(1)《总目》与古籍规划

总揽全局,摸清资源布局

5/1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