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美丽新新世界 2017-03-29

为了弄清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贫穷,《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花了15年时间,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自打贫穷一出现,我们就产生了某种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贬低穷人的冲动。他们被描述的有时懒惰、有时上进、有时高尚、有时鬼祟、有时愤怒、有时顺从、有时无助、有时自强。穷人的出场通常只是作为某种励志剧或悲剧的主人公,或令人钦佩、或惹人怜悯,而不是某种知识的传播者,人们更不会向他们咨询其想法或计划。


很多人认为我们要比穷人来得富有,我们和他们之间也有本质的差异。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穷人身上的一些问题,难道我们身上就没有吗?


实际上即使这些人处于贫穷状态,他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和我们一样。穷人与我们有相通的欲望和弱点,因为他们几乎一无所有,我们常常会发现,穷人在作选择时会非常谨慎:为了生存,他们都需要成为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而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已经习以为常,几乎不会在这些方面细细思量。


对于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他们来说,极低收入就意味着: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会受限——报纸、电视、书籍都需要花钱来买。因此他们常常对世界上其他人得到的特定信息一无所知。于是,在他们所生活的世界里,很多机构并不是为他们这样的人而建的。大多数穷人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更不要说给予自动交纳的退休计划。这就相当于,你在大字不识的情况下,却要根据很多细则做出决定。 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他怎么能读懂一份包含大量拗口病名的健康产品呢?

  

一切都表明,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些小化肥、小障碍、小错误,在穷人的生活中却成了尤为突出的问题。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如果人们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那后果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我们的抱怨和不平等的看法无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贫穷状态下的普通男女实现希望、消除疑惑、弥补不足、满足愿望、坚定信仰、解决困惑。

... ...






《贫穷的本质》一书揭示了穷人的经济生活,使我们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中的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穷人能实现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需要这些助力。


本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阐述了一种如何找出这些难点并攻克这些难点的方法。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清晰窥见这些人的家庭生活:


他们都会买些什么;

他们会为子女的教育做些什么;

他们会为自己的健康、子女的健康以及父母的健康做些什么;

他们会生几个孩子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阐述各类市场及机构能为穷人做些什么:


他们能借钱吗?

能存钱吗?

能为自己投一份人身伤害保险吗?

政府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何种情况下政府会力不从心?

自始至终,本书都在讨论几个相同的基本问题。

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让穷人改善他们的生活,在这方面他们遇到了哪些障碍?

是起步的花费较大,还是起步容易维持难?

为什么花费会这么大?

穷人意识到福利的重要性了吗?

如果没有,原因又是什么呢 ?


《贫穷的本质》一书最终揭示了穷人的生活及他们相应的选择,对于我们消除全球贫穷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书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小额信贷的实用性并非某些人所信奉得那么神奇,为什么穷人最终无法从保健制度中得到好处,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年年上学却不学习,为什么穷人不想交医疗保险,以此表明,为什么昔日的奇思妙想今天都遭到扼杀。


本书还指出了很多充满希望的方面:为什么象征性的补助会比象征性的影响更重要,怎样健全商业保险制度,为什么在教育方面的资助少一点即是多一点,为什么好工作对于发展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指出了希望与知识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即使在任务看上去无比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要敢于坚持,成功并不总像看上去那样遥远。



━━━━━━━━━━━━━━━━━━━

穷人思维

━━━━━━━━━━━━━━━━━━━


许多人的贫穷在于技术上变穷的。大抵可探索一下穷人思维


  1. 规划层面上,穷人无战略,只有战术,常常局限于发生事件的某个局部;

  2. 时间维度上,穷人不想未来,只想眼前;

  3. 穷人更安于享受,一旦穷人经济有些许改变,他们就会将多余的储蓄用于享受型消费;

  4. 穷人不会为风险概率买单,穷人大多不会买保险,且不会做身体例行检查;

  5. 穷人不会进行投资,穷人投资手段通常都是储蓄,而不会投资于股市或者其他市场;

  6. 穷人通常只进行绝对收益的比较,而不进行边际收益和潜在收益的计算,比如一个月收入2000的青年人,在选择住房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居住较远的但便宜的房屋,另一个是相对较昂贵但教近便与繁华的地区,前后两者绝对差异是金钱的数额,而相对差异是对时间成本的衡量以及现在的时间成本与将来的时间成本对比;

  7. 穷人基本不计算单位时间的时间价格,穷人只会计算天总量时间价格或者月总量时间价格,因此不会在这当中寻求比较差异;

  8. 穷人具有更强的投机心理,与其说穷人因为知识短缺更容易受骗,不如说因为有更强的投机心理而被骗,也因与此,穷人被骗的概率更大;

  9. 穷人相信明天与今天一样,不是今天的因果反应,对于明天他们会简单的认为是重复今天的工作,而不会认为明天是今天工作的反应与投射;

  10. 穷人在失败面前归因更多在于主因,而不在于外因,比如失败首先是认为自己不行所以失败,在外因上强调的是普遍因素而非特定因素,比如制度环境等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思维,愿意思考的朋友可以再深入挖掘。


与穷人相反的基因基本都是富人的基因。穷人变穷往往都因为偶发性事件而贫穷,比如生一场大病,比如一次意外的事故,比如一次意外投资损失。这与经济学中萧条成就富翁是一个道理。穷人经济学的核心是,股市下跌时候必须出仓,而富人则在于股市下跌时候更多加仓。



━━━━━━━━━━━━━━━━━━━

穷人的几个困境

━━━━━━━━━━━━━━━━━━━

困境一:知识的匮乏

一个比较表层的困境,是知识的匮乏,其实就是有效信息的短缺。这让穷人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正确的。


例如很多国家的穷人都认为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是必要的,因此他们都很愿意输液。如果家里有儿童患了痢疾,医生为他开了口服补液(一种儿童口服剂),这就会导致这个穷人再也不带孩子去看这个医生——因为她觉得口服补液是无效的。如果不具备中学左右的生物学知识,就没办法理解消化系统能吸收营养。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由于穷人不认识字,也就没有机会读懂对他们有利的政策和法令,就会错过一些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由于缺乏营养学知识,穷人获得了额外的可以用于食物的收入,他并不会买对身体有益能提供营养的食品,比如碘盐,只会买价格低、提供好口感的食品,比如糖。


困境二:临对意志力的挑战


即使是穷人们知道了即使意识到了某件事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也依然经常做不到。为什么呢?


我们天真地相信未来的自己就跟现在的自己完全不同,这是一种错误的预期,称之为“时间矛盾”,这会阻碍我们把目标转化为行动。一个经典的时间矛盾案例就是,人们倾向于制定不可能完成的新年计划,是因为会美化未来的自己。我认为明年的自己每天跑十公里,是因为假想着那时的我对于十公里的跑步痛苦就能忍受了,实际上到了明年还是根本不会踏入健身房。


因此我们会把轻松的事情留给今天的自己,把困难的事情留给明天。对于穷人来说更是如此。明明有钱可以买一支疫苗打,穷人仍然会把这个事儿推到明天去做,然后钱就会花在能迅速带来一时的快乐的事情上,——去买糖和烟。于是可能就会推到两年后感染上这个病为止。


抵御一时快乐的诱惑,去选择眼下看起来很麻烦但是长久有益的事情,这是需要调动意志力的。难就难在穷人一天要面临无数次对意志力的调动。诱惑有时候来自于生理性需求(比如性、糖、脂肪类食品、烟等),对于富人来说,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不会调动极其大的意志力——不会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糖就面临就家里人吃不上饭的境地;但是穷人完全可能面临的是眼前的奶糖和将来染病丧命的危险选择。




困境三: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穷人缺乏有效地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次意外可能就会导致他们倾家荡产,但这不代表他们完全不会应付风险。


比如他们会把女儿嫁去不近不远的村子,等待天气灾害收成不好的时候互相帮衬解一时之急。——太远了就帮不上,太近了天气灾害的时候会一起遭殃,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这种传统的智慧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遇到大病之类的情况,往往对方就不会帮衬了。

生育和教育,对于穷人来说也是用来抵御未来风险的办法。书中讲到一个叫帕克·苏达诺的人,他有一个由九个孩子构成的大家庭。想要九个孩子,并非是由于缺乏自控力和避孕措施造成的,也不是社会强加给他的准则。而是因为他不知道九个人谁会有能力给他养老。对于九个孩子的教育,他并不是在做一笔稳定的投资,而是像是买彩票。但同时他相信,抚养九个孩子让他陷入贫穷。


用生育和血缘来抵御风险,实际上是缺乏制度性选择的结果,和穷人完全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城市里的人可能会用储蓄、保险等金融方式来应对风险。


困境四:扭曲的教育观

穷人的教育观是扭曲而极端的。上学要么被贬低到只是个形式,要么被崇拜成改变命运的救命草。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东西(更直接的说就是这个孩子没有考到高分),那么上学就被认为毫无用处。


所以只有少数考到高分的穷孩子才可以继续接受教育。


富人给穷人精心编织了愚民教育的舆论,让穷人想当然的以为把孩子丢进学校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让穷人家长们得不到足够的指导信息。他们没法接受教育的事实:人天生就是厌学的,学校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分数更不能,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


贫穷催生的教育观念扭曲了家长们的期望,这种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搅碎了大多数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智,使这些孩子选择了逃避,过早走上了谋生的道路。


于是穷人和富人“联手 ”拔掉了他们的苗子。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穷人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读书。


困境五:稳定的向往

在传统就业机会缺失的情况下,穷人的向往就是得到一份工作,或者自己去做一份小生意。表面稳定的政府工作成为穷人的一种向往。稳定的工作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人们有机会做中产阶级擅长做的事情。


然而事实是,这些机会本来就是富人设计出来为自己服务的,穷人只是拉动这些机会的劳动力而已。让富人创造稳定的机会为穷人服务,这怎么可能呢?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穷人有工作却不能享受合法权利,能够创业却不能守业。



━━━━━━━━━━━━━━━━━━━

贫穷,不仅是因为是没有钱

━━━━━━━━━━━━━━━━━━━


穷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濒临饿死,而是他们没办法摆脱这种穷的状态。他们的人生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勉力维持一种饿不死的状态。


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糟糕的事情呢?当然是的。因为大量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接着又死去的生命,他们的生命潜力并没有得到挖掘,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和穷人并没有差别,我们处理得更好,只是因为城市文明中存在着一套体系,无声无息地替我们处理了很多问题而已。比如我们不必天然经受那么多考验意志力和判断力的事情,类似于是否往水里使用消毒剂(我们用的自来水已经被消毒过了)、是否需要翻山越岭接种疫苗(小时候在学校就会被强制接种比较重要的疫苗)。


作者认为,虽然这种说法是一种“家长式风气”,但处于发达国家的人们,正是这种充满家长式风气的体系中的受益者。这是一套维持生活的体系,对于缺少这样体系的穷人来说,勉力维持不饿死,已经很难了,没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为什么富人过得好?因为他们的生活是被体系所保护的。就像玩游戏选择了简单模式,他们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我们要帮助穷人,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体系,建立良性循环的模式,否则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是必然的。


假如看到这里,还对扶贫工作有兴趣,可以详细阅读一下这本书《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里面的案例大部分是建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的。






穷人的困境与普通人貌似是一样的—缺乏信息,没有信仰、懒惰。普通人貌似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他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他们的认知比自己以为的要少得多。他们比穷人的真正优势在于,生活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他们无须担心明天是否面临生存问题。换句话说,他们只需要相对有限的忍耐就行了,而穷人需要不断忍耐。

     

长期忍耐之下,穷人对自己的生活习以为常,几乎不会关心对衣食住行以外的东西。微薄的收入限制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因为有用的信息是要花钱买的。


所以穷人对财富的信息一无所知,财富机构和权力机构的大门对他们是关闭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小额贷款和扶贫政策未能让穷人富起来。

     

尽管有吃有喝,然而穷人还是会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他们考虑的是不是价格便宜,合不合口味,而不是有无营养价值。手里的钱越少,就越不愿意购买健康食品。这就好比当你陷入失业状态,你并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点味道不错的东西,总会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诱惑着你。


     

除此之外:


穷人拒绝计划,更讨厌规划,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东西会有什么效果。他们的首要选择永远都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


穷人往往把钱花费在昂贵的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穷人应对风险的所有方法一般都很昂贵。


这就能解释穷人为什么缺乏知识却喜欢娱乐,愿意花大钱看病却不会花小钱改善生活,精打细算却轻信错误的信息。




━━━━━━━━━━━━━━━━━━━

如何对抗贫穷

━━━━━━━━━━━━━━━━━━━



知道了穷和缺乏体系保护对于个人发展的限制,可能会有点不开心。有一些好消息:


1、互联网时代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了

比如在我这一代报考大学之前,我只能从我父母的社交圈里了解专业情况,比如他们没办法告诉我经济学和金融学之间的区别,他们作为医学毕业生,只能告诉我医学是什么样一个专业,这个情况很常见。


但现在有一个高三的学生,可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可以先上知乎(不是广告)大概了解一下,然后再上在行(仍然不是广告)约一个人当面聊一聊。即使一小时300块钱,就算见5个人,也就是1500元。就算父母月收入大概都在北京市比较低的水平,假设分别为1500元,拿出一个人当月的全部月收入帮孩子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也是值得的。


2、其次,再次重申,这本书讨论的贫穷情况是指日收入低于0.99美元,即每天挣不到7块钱人民币的那种贫穷。实际上,金钱超过一定数额之后,对于人的效用是边际递减的。

(图片来自google,具体数值逐年会有变化)


假如你家买不起马桶的时候你当然非常不快乐,但当你买了一个五百块钱正常的马桶和一个五万块钱镀金马桶的快乐程度是差不了一百倍的。摘抄一段话,这段话的主人认为金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限制:



朱天心他们看着这些年轻时候的伙伴走上了不同的路,但她们就什么也不干。他们讲,做了董事长的朋友收入非常高,但他的花费也很高,一个月几十万,如果那样,那他的选择就会非常少。他只能去做董事长,只能做总经理,才能够满足他这样的生活要求。所以她和唐诺那个时候就下了决心,永远不要这样,过没有选择的生活。



3、大多数年轻人的问题是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钱才能过好生活。有因为供职于金融机构和供职于媒体、互联网的维持成本是根本不一样的。

所以古人说,了解你自己。给自己建立一个不需要经常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并且能够抵御风险的体系吧。


4、赚钱本来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千万不要为了赚钱而牺牲掉更好生活的机会呢。


没错,确实很多事情,比如兴趣爱好、比如周末约朋友看个电影、比如护肤,看起来都是“非必要”的“非必需品”。


但是啊,如果人都按照“必要”来活着,那你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每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了啊。


我们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但一个人能不能把钱赚回来,是看他学不学习,学习需要经过一个过程,然后才有思考的基础“我为什么花这个钱,而不花那个钱”,值不值得、精准与否的判断,全部都来自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得学习,怎么学习,学习是要花钱的。


人生最珍贵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而真正可怕的事情是,时间的有限是赚不回来的。



以80岁来算,80岁乘以365天一年,你大概有3万天左右,很吓人吧,我们一辈子活80年,可是得到的只有3万天左右。


这个三万天,是你从婴儿时期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这个三万的码表就开始起跳了。三万非常少,如果你现在出去流浪一年,我说我只给你三万块,你都会不安,觉得够不够啊。结果你不是一年,你是流浪八十年,我在你口袋里面放了三万天。


而这三万天跟三万块的概念不一样,三万块花掉一块钱,赚回来就有了;三万天过一秒是一秒,用尽天下的方法,也赚不回这一秒钟。


所以时间的珍贵,是最不可抵抗的一个花费。——蔡康永





5、花钱自我投资。当你把你的时间看得很值钱的时候,你就不会花时间在省钱上,而是花在投资自己上。


一个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的人,在面试、岗位提拔的时候一定会吃亏。老板关心的是:你有什么学识、长成什么样子、衣着是否得体、视野是否广阔。而这些,都是需要你去自我投资的一定要记住,贫穷的根源是思想。因此一定要随时学习。


克服投机心理,天生一定不会掉馅饼。社会上投机损失的大多数是穷人,富人一般不会投机,投机损失的承受力大大超过穷人。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也培养自身的心智,防止自己用投机、巧取、一夜暴富的心态去生活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把我们的注意力、判断力、决策力聚焦到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上,而不是聚焦到投机、取巧、暴富、享受上。

你会发现现在所有的企业都不以血汗工厂为理念,他们会尽可能让员工生活得舒服,谷歌、苹果、微软都是尽可能地给员工提供福利让他们享受,而不是让他们在公司勤俭,一个跟员工抠门的公司,永远不可能上市。


人省则不能发展,企业省则不能上市。——马薇薇






━━━━━━━━━━━━━━━━━━━

书友笔记:你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

━━━━━━━━━━━━━━━━━━━


我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一向为生活做长远打算。为防止日后流落街头,我读了《贫穷的本质》,想知道贫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即便以后我穷得只能捡垃圾吃,也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本书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花费十五年时间,在五大洲最贫穷地区做调查得来的成果。他们寻求的问题跟我一样——贫穷是怎么来的?


他们做了若干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你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


富人的孩子越富,穷人的孩子越穷,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并不在于两代人的财富积累,而是富人有足够的钱为成长中的孩子抓住一切机会。假使两个资质相同的孩子,一个生在富人家,一个生在穷人家。两个孩子都不爱读书,穷人家的孩子可能小学没读完就被送去工作,因为父母看不见教育投资的回报;而富人家的孩子则不同,他继续接受教育,父母竭力帮忙,成绩不好也可能有别的天赋,几十次失败的尝试后,或许能挖掘出孩子擅长之事,那他以后成功的概率就高。那些很有天赋的穷孩子,他们可能原本有潜力成为银行家或音乐家,但由于在成长中没有多少机会去挖掘潜能,过早地成了工人和小店主。


这只是导致贫穷的因素之一。正常、健康的人在社会里有很多机会摆脱贫穷,比如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患病对穷人来说是毁灭性打击)、找份工作。为什么穷人没能成功呢?两位作者走访过非洲许多国家,想知道世界上最穷的人如何生活。他们发现,就全球穷人最多的50个国家来说,平均贫穷线是每人每天只有99美分可花。如果一个人每天只有这点钱,那他会将大部分钱花费在食物上,这意味着穷人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报纸、电视和书籍都是要花钱的。


穷人可能对某些信息一无所知,比如接受疫苗能让孩子免受麻疹,购买健康保险能让你在患病时不至绝望,但在穷人的世界里,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存在。


信息渠道闭塞让穷人失去摆脱贫穷的机会,不知道基础教育的重要,过早让孩子辍学,让第二代人也失去成功的机会;不知道需要在水中添加消毒剂,让孩子免于患上疟疾。疟疾不仅治疗费钱,甚至会永久损伤孩子的认知能力,让他日后成功的概率又大大减少了。其实投入基础教育和预防性措施的花费,会带来更长远的收入,但信息匮乏让人短视,省下手里的钱似乎更重要。


而省钱对穷人来说简直是灾难。穷人可以通过减少日常开销,存储小额现金,累积一笔财富。但对穷人来说,少喝一杯茶或许能存上5美分,但这需要自控能力。穷人需要与自己内心搏斗才能将牙缝里的5美分存入银行,而这对富人来说简直轻而易举,不用少喝一杯茶就能存下不少钱。


这就是说,人越有钱就越容易做正确的事。有些穷人失败了,这并非他们自控能力差,贪图眼前享受,而是因为穷人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自控能力,失败概率太高。而富人生活在有消毒自来水的社会,享受义务教育,强制购买社保,他们不用使用自控能力就能做正确的事。这听起来让人绝望,似乎穷人的世界到处是陷阱。




这是真的。


社会对穷人并不友好,银行就不喜欢穷人。假如你想做笔小生意,只要100美元的本钱,想向银行贷款。可银行需要人手来调查贷款人的背景、办理手续,花费的人力成本远远大过100美元的利息。实际上,贷款100万美元比100美元要容易,但哪家银行会把100万美元借给穷光蛋呢?穷人连存钱都比别人困难,如果你咬牙切齿一周存下了1美元,发现银行开户需要2美元的手续费,是不是感受到这个世界浓浓的恶意?


是的,就是如此险恶。那些最穷的人摆脱贫穷实在太难了,这就是贫穷的本质,越穷就越难致富。不过也不必完全绝望,两位作者在调查后也给出了如何摆脱贫穷的办法。有些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业已成功。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有远见的人,不妨看看这本书。




转自《贫穷的本质》和无书笔记,整理编辑无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