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到底是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B09 成长周刊

 xxjjsdt 2017-03-29

  烦恼:

  高中生小朱很烦恼,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算是“聪明”还是“笨”。“以前我以为自己真的是很笨,不聪明,不努力。妈妈也和我说,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当我考进这所高中的时候,周围人都表扬我,偶尔我和同学说起来,同学们都说我挺优秀的,踏实而且勤奋。”小朱向心理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纠结”:“但我回到家告诉妈妈,妈妈说别人是为了安慰我才这样说的,别人不可能像她那样了解我。所以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自己也不能确定了。”小朱从小就对妈妈十分依赖,言听计从,所以一直很相信妈妈的话。但徘徊在妈妈对自己的否定与同学对自己的肯定之间,小朱产生了莫大的纠结,这一次到底要不要相信妈妈的话?自己真的像妈妈所说的那样“不聪明”吗?如果真如妈妈所说,那么同学们为什么还会这样肯定自己呢?

  指导:周爱珍(“陶老师热线”指导老师)

  因为妈妈反馈给自己的评价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之间的矛盾,身处自我意识蓬勃发展阶段的小朱感到了迷茫,渴望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寻找内在的确定感。但是这个过程其实是个必经的过程,是黎明前的黑暗。

  小朱的矛盾与纠结,其实是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接受到了矛盾的信息反馈。孩子升入高中后,进入了自我认识的迷茫阶段。其实,高中时代是人的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的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的孩子逐渐形成稳定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未来的目标,理想的生活等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度过各种角色混乱,完成自我同一性。

  所以,父母应当正视孩子在这一阶段产生的“纠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从父母这面“镜子”中看到了所谓的自己。当父母认为孩子是可爱的、优秀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优秀的。当父母认为孩子是糟糕的,孩子也会产生“自己很糟糕”的感觉。所以建议父母要做个有温度的、容纳的“平面镜”,用开放的、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千万不能做“哈哈镜”,扭曲孩子的真正自我。    杨甜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