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对症如何把握中药功效药物配伍三大类补肾据证对药一代宗师张锡纯【补润并施类对药】运用赏析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7-03-29

 中药对症

自汗黄芪五味子,盗汗枣肉浮小麦与乌梅。     
浮肿阳水麻黄紫苏叶。阴水浮肿附子肉桂与干姜。  
腰上肿荆芥桂枝,腰下肿茯苓泽泻防已。  
头痛偏寒吴茱萸川芎,偏热菊花桑叶,偏后脑羌活麻黄,偏前额白芷葛根,偏两侧荆芥白芍蒺藜 ,偏巅顶藁本牛膝,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头晕天麻钩藤,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覆盆子山茱萸,耳鸣核桃枣肉金樱子,鼻塞苍耳子辛夷露蜂房。  
口苦龙胆草茵陈。口甘佩兰茯苓,口渴风热芦根葛根、胃热石膏知母。  
肠热大黄芒硝,热毒玄参生地,伤阴石斛玉竹天花粉。  
牙痛肾虚骨碎补细辛露蜂房,风热牙痛竹叶石膏生地黄连。  
咽喉肿痛实火牛蒡子山豆根,虚火盐知母盐黄柏熟地。  
咽干熟地枣肉鳖甲。  
嘶哑声风寒麻黄杏仁甘草,风热蝉衣千张纸胖大海。  
肺阴虚梨汁蜂蜜。项强风寒桂枝葛根。风湿羌活防风川芎。  
破伤风南星吴茱萸僵蚕。  
肩痛羌活姜黄独活、四肢疼痛上肢桂枝羌活桑枝、下肢独活牛膝。  
四肢抽搐蜈蚣僵蚕地龙。  
膝部肿痛牛膝独活,手指麻胀豨莶草瓜络桑寄生。  
咳嗽风寒麻黄苏叶与杏仁。风热桑叶菊花桔梗。  
湿痰法夏陈皮川朴、肺阴虚百合麦冬川贝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  
肺痈苇茎鱼腥草桔梗,久咳嗽百部诃子。  
喘促实喘风寒麻黄杏仁苏子、风热桑白皮黄芩白果,

虚喘肺虚党参麦冬五味子,肾虚蛤蚧附子补骨脂。  
咯血外感邪在肺上沙参玉竹、邪在营血生地玄参,火灼山栀子黄芩知母,风热桑叶芦根牛蒡子。  
燥咳嗽麦冬天冬百合。内伤肝郁肝火郁金白芍丹皮。  
内伤血络覆花降香当归,烟酒伤肺葛花茜草根。  
骨脊痛肾阳虚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  
寒湿独活防风苍术,尾骶骨痛牛膝杜仲补骨脂。  
胸痛虚寒栝蒌薤白、瘀滞赤芍红花郁金。  
胸闷枳壳藿香川朴。心下痞块三棱莪术青皮。  
肋痛寒热柴胡郁金,久刺痛丹参红花延胡木香、胀痛柴胡枳壳香附白芍、留饮葶苈大枣。

肝痛川楝子合欢皮白芍、胁下硬痛鳖甲山甲龟板。  
腰痛肾虚杜仲牛膝川断,外伤牛膝乳没。  
胃脘痛寒痛高良姜吴茱萸与乌药,热痛黄连川栋子、  
虚痛黄芪党参白术白芍、气痛沉香砂仁枳壳香附、  
瘀痛延胡五灵脂,食痛麦芽谷芽神曲、  
虫痛使君槟榔乌梅、少腹痛气滞青皮延胡索乌梅。  
肠痛大黄丹皮桃仁。脐腹痛(参照胃脘痛)。  
小腹痛蓄血丹参桃仁赤芍、热结膀胱猪苓茯苓泽泻。 
呃逆虚证丁香柿蒂党参,实证竹茹枇杷叶。  
嗳气厚朴砂仁藿香,吞酸黄连配吴茱萸或煅瓦楞子煅牡蛎。  
恶心半夏茯苓生姜、呕吐胃寒半夏干姜吴茱萸、胃热竹茹半夏山栀黄连;  
伤食麦芽陈皮神曲,痰浊半夏生姜茯苓陈皮,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饮食差湿浊半夏茯苓白术陈皮。  
中气虚人参茯苓陈皮白术 ,大便溏薄中气下陷白术黄芪桔梗。  
湿热下注香薷黄连黄芩白头翁 。  
肝火偏盛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大便水泻白术茯苓。寒症煨姜吴茱萸补骨脂;  
热证旱莲草百部;湿证白头翁秦皮;气虚黄芪党参升麻,清脱肉豆蔻乌梅。  
大便秘结腑实大黄川朴枳实,津枯肉苁蓉琐阳,气秘沉香槟榔枳实,
热秘麻仁郁李仁、虚秘柏子仁蜂蜜,冷秘肉苁蓉沉香麻仁。  
排气木香川朴莱菔子,便血槐花地榆旱莲草。  
小便秘黄滑石赤茯苓通草、小便清长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频数肾虚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枣肉、湿热车前子柴胡茯苓。  
消渴上消花粉麦冬五 味子,中消石斛葛根花粉。下消熟地山枣肉五 味子。  
小便余沥肉桂配知母或杜仲配黄柏,小便刺痛热淋车前萹蓄通草山栀子。  
血淋大小蓟蒲黄生地。  
石淋金钱草海金砂琥珀湿热茵陈车前通草,阴虚生地知母黄柏,高热滑石淡竹叶通草。 
小便不利肺热黄芩芦根杏仁,脾虚黄芪茯苓猪苓,阳虚麝香附子桑螵蛸,
阴虚知母肉桂黄柏,小便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  
夜间多溺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小便带血茅根地榆石韦。  
怀孕浮肿白术茯苓泻,怀孕胀闷砂仁陈皮霍梗。  
虚热有汗秦艽地骨皮知母,虚热无汗丹皮山栀子。  
掌心灼热多汗鳖甲地骨皮乌梅,潮热骨蒸银柴胡白薇胡黄连。 

如何把握中药功效

 中医药报 作者:邱岳

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地黄滋肾阴,附子补肾阳,菊花清肝明目……这些药物功效深植于每个中医从业者的内心。如果我说黄芪不补气,当归不补血,地黄不滋阴,附子不补阳,菊花不清肝,岂不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且听笔者斗胆破执,跟大家摆事实,讲道理。

  翻开中药学课本,目录上已经完全透露了编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开篇分类的目录就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补虚药等等,这样的分类就明确地暗示了中药的学习是紧紧围绕着中药的功效展开的。但是细细一想,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我们看到病人有气虚、乏力的表现就给用上黄芪补气了吗?

  中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最后一环的工具和手段,是服务于整个中医思辨过程的。若没有独特的中医视角去看待问题,仅仅记住药味功效就想胜任临床医生的任务恐怕是不够的,也是本末倒置的。

  比如中药服下后,能够使人体产生的腹泻、升血压、止泻、利尿、发汗等作用,这个是服完药之后对人体产生作用后的现象,是个结果,是人体和药物种种复杂变化后产生的相,所谓“诸法空相”。因此,如果我们抱定一个虚幻的相去治疗疾病,其结果可想而知。有多少人逢看失眠就必加酸枣仁,而临床疗效各自心知肚明。万事有因有果,我们还得想方设法去找到那个背后的因才能准确得到幸福的果。

  那么中药进入体内是如何作用于脏腑呢?这里讲讲时空观念。

  《本草纲目》曰:“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李时珍饱览群书,方可有此番见地,菊花九月采摘,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其他的花都已经凋谢、枯萎了,唯独它能饱经风霜而不凋。

  叶天士《本草经解》言:“甘菊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味苦清火,火抑金胜,发花于秋,其禀秋金之气独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也,诸风皆属于肝,肝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风炽则火炎上攻头脑而眩,火盛则肿而痛,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火,气平可以制木也。”

  两本书对菊花的分析已经讲得很明白了,菊禀秋金之全气,气味俱降,兼有苦味清火,其采摘的时间正好得到了自然界中最完全的金水之气,这个因素是该药发挥作用的最重要保障。燥金肃杀之气菊唯能独得其全,才能有平肝清肝明目的作用,又有其轻轻之质能上行头面,如此这般才导致了人们服用菊花之后起到了清肝明目的功效。它最主要的作用靶点在肺,以天地之间秋天之金性加强了人体肺凉降的功能,肺的凉降平抑了人体肝木的升发,这样看来才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条。如果一个病人肺火已清但还兼有肝火,若还用菊花去清肝的话,则是无效的。

  学习中药不应机械背诵功效、用法,而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问一问这味药为什么有这种功效,想一想它的性味归经,多看看古籍,知道它怎么在人体中发挥作用。比如对于菊花,它不仅仅能清肝明目,还可治中风(侯氏黑散),甚至可以用来利小便、通大便,所以我认为菊花是凉肺以平肝的药。

  再说黄芪,所有的人都认为黄芪补气,真的如此吗?

  笔者认为黄芪不是补气,而是减少了气的丢失,增强了脾胃斡旋中焦的能力,加强了脾胃运化气血的功能。任何事物都遵循能量守恒规律,我们身体里的气之所以能为我所用,主要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得来的。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黄芪增强了脾胃运化气血的能力,将中焦浮散的气固密起来加强了脾胃的健运。《本草经解》言:“黄芪气微温,禀天春升少阳之气,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味甘无毒,禀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脾主肌肉,甘能解毒,温能生肌,所以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也。”也就是说黄芪主要是升提气机的要药,禀春木升发之气最关键,清气一升发自然会使人体的气机上升于高位。肺在上焦,黄芪入肺经只是这个升发功能带来的,那么大量的气被升发到中上焦,气灌于肺,肺又主皮毛,皮毛的气机就以一个由内而外、向外顶的力量表现出来,所以黄芪又能托邪外出;皮毛的腠理自然密实敛固,所以黄芪能固表。毛窍以关闭的形式出现的时候,那么向外浮散的气自然也就减少了,由此才能看出黄芪进入人体内这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般的效应才是其所谓补气的真实原因。

  使用黄芪仅仅是利用其拥有的升发之性,改变了人体气机的开阖,调动了人体原本就有的气血在身体某些位置的灌注,改变了整体气血重心在人体的分布,从而达到了补气的作用。所以说黄芪不补气,只是其升提气机、固密气机带来的现象叫作补气而已。

  因此,任何一味中药,脱离了人体这个作用对象来谈药效都是空谈。任何药物的功效主治是用完药之后观察出现的相。我们只有找出导致这种现象的规律和道理,才能清楚地认识中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时间、空间组成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每个事物、每一味药都是时空的交织存在,所以中药就是时空的交织体现,药材的道地产地指的就是空间,采摘的准确节气就是时间。所以中医就是时空医学,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特定时空条件选择下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类事物。

药物配伍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

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最有意义。

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牡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吞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散,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泻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劳热。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杞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苏子(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黄(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泻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

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

例如:

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淡豆豉——葱白,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补肾纳气。

黄芪——防己,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参附汤,温补元气。

黄芪——附子,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相使)温肾利水。

黄柏——知母(相须)清下焦湿热。

第三类: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的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例如:

党参——黄芪,补气。

附子——肉桂,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润肺生津。

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固脱。

金樱子——芡实,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涩肠。

谷芽——麦芽,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活络。

牡蛎——石决明,潜阳。

升麻——柴胡,升提气分。

旋覆花——代赭石,降气。

橘核——荔枝核,消疝气。

甘松——山柰,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消癥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利水。

甘遂——芫花,逐水。

常山——草果,截疟。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破瘀。

蒲黄——五灵脂,祛瘀。

乳香——没药,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清暑。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黄连——黄芩,泻火。

桑叶——菊花,清风热。

羌活——独活,治风湿疼痛。

川芎——草乌,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疏肝胃气。

苏梗——藿梗,理脾胃气。

天冬——麦冬,滋养肺肾。

芦根——茅根,清肺胃热。

砂仁——蔻仁,健脾胃。

神曲——山楂,消谷肉食积。

关于药物配伍应用的例子很多,不能悉举。如外感咳嗽常用苦杏仁、象贝母,但肺阴不足,兼见内热,或外邪不解,咳痰不

爽的,可与甜杏仁、川贝母合用,处方惯写甜苦杏仁、川象贝。还有三种药配伍,如杏仁、薏苡仁、蔻仁同用,宣化三焦之

湿,以及个别地区用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处方惯写焦三仙之类,没有提及。总之,药物配伍有其重要意义,如果知其

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随意凑合,将会造成杂乱和叠床架屋的现象。

 

补肾据证对药

   补肾有方 中医认为,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到了三十岁以后,肾精缓慢衰减,肾虚容易导致早衰,许多疾病发展到后期多有肾虚,了解一些养肾补肾常识,学会调理肾虚,对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
肾虚眩晕-------枸杞子、山茱萸、何首乌、熟地黄、山药等。
肾虚眼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草决明等。
肾虚耳鸣-------麦冬、枸杞子、熟地黄、五味子、山茱萸等。
肾虚咽干-------麦冬、天冬、女贞子、旱莲草、沙参、乌梅等。
肾虚音哑--------木蝴蝶、麦冬、女贞子、青果、桔梗等。
肾虚消渴--------麦冬、枸杞子、熟地黄、天花粉、黄精等。
肾虚色斑--------女贞子、旱莲草、白芷、何首乌、山茱萸等。
肾虚白发--------何首乌、桑葚子、枸杞子、黑芝麻、山茱萸等。
肾虚脱发--------何首乌、补骨脂、侧柏叶、熟地黄、山茱萸等。
肾虚健忘--------何首乌、核桃、茯神、菖蒲、山茱萸等。
肾虚失眠--------麦冬、五味子、女贞子、生地黄、酸枣仁等。
肾虚齿松-------骨碎补、熟地黄、胎盘、枸杞子、生地黄等。
肾虚口疮-------知母、黄柏、生地黄、麦冬、玄参等。
肾虚气喘-------麦冬、五味子、山茱萸、柯子、蛤蚧等。
肾虚晨泻-------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干姜、葛根等。
肾虚腰酸-------杜仲、川断、菟丝子、山茱萸、山药等。
肾虚膝软-------杜仲、牛膝、菟丝子、山茱萸、枸杞子等。
肾虚跟痛-------独活、寄生、牛膝、补骨脂、菟丝子等。
肾虚遗尿-------桑螵蛸、益智仁、乌药、金樱子、补骨脂等。
肾虚癃闭-------附子、肉桂、穿山甲、丹参、山茱萸等。
肾虚白带-------巴戟天、肉苁蓉、芡实、金樱子、桑螵蛸等。
肾虚胎漏-------寄生、菟丝子、川断、熟地黄、白术等。
肾虚阳痿-------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鹿茸、海马等。
肾虚早泄-------知母、黄柏、地骨皮、生地黄、麦冬等。
肾虚水肿-------附子、肉桂、猪苓、车前子、牛膝等。
肾虚盗汗-------知母、黄柏、生地黄、银柴胡、胡黄连等。
肾虚紫斑-------女贞子、旱莲草、紫草、白茅根、水牛角等。
肾虚骨痹-------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鹿茸、寄生等。
肾虚头痛-------黄精、何首乌、熟地、巴戟天、寄生等。
肾虚狼疮-------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山茱萸、麦冬等。
肾虚骨弱-------山茱萸、山药、熟地黄、枸杞子、补骨脂等。
肾虚早衰-------灵芝、何首乌、山茱萸、熟地黄、红景天等。

一代宗师张锡纯【补润并施类对药】运用赏析

导读:张锡纯为近代中西汇通学派的一代宗师,在对药的配伍运用方面,凭借其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多有发挥。现将其补润并施类对药配伍运用规律介绍如下。

人参 麦冬

人参大补中气、补脾益肺,为补肺之主药;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为润肺之要品;人参补肺易生肺热,有伤肺之虞,若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二者伍用,一补一润,一温一凉,补气生津之功更著,且清心除烦,又有补气宣阳利水之用。

参麦相伍,张锡纯用于治疗阴分亏损已久,肺虚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还可用于治疗气弱不能宣通,小便不利以及妇女倒经。

人参 山药

人参、山药并用,一补助气分,一峻补真阴,山药汁浆液多,擅滋脏腑之阴,且二者同用,一气一阴,一补一固,除补气生津外,又具补肾敛冲之功。

二者配伍,张锡纯用于治疗阴分亏损已久,甚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虚劳发热。还可治疗阴阳两虚,喘逆急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痛,或黎明泄泻;吐衄证,其人下元虚损,中气衰惫或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久痢不愈,身体因病羸弱者。还可用于治疗霍乱吐泻已极,精神昏昏,气息奄奄,至危之侯以及妇女倒经、膏淋的治疗。

党参 麦冬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麦冬味甘、性凉、气微香,津液浓厚,色兼黄白,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即引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道以归膀胱。盖因麦冬性凉液浓气香,而升降濡润之中,兼具开通之力。参麦相伍,一补肺,一润肺,一益气,一生津,共奏补气宣阳、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之功。

参麦相伍,张锡纯用于治疗阴分亏损,肺虚咳嗽劳喘或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而导致的小便不利。

山药 生地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生地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二药相伍,液浓质润,滋阴清热,功效益彰。

二者伍用,张锡纯用于虚劳发热、消渴、膏淋的治疗。

山药 玄参

山药色白入肺,液浓滋阴;玄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去上焦之浮热,退周身之烧热,清补肾经,补助阴分。二药并用,滋阴清热、养肺止嗽。

二者相伍,张锡纯多用于劳瘵阴虚、虚劳咳嗽的治疗。

山药 鸡子黄

山药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山药性平,宜多服常服。鸡子黄有固涩大肠之功。二药相伍,一为滋补之品,一为血肉有情之物,药用、食疗并存,能益气养阴、涩肠止泻。

二者同用,张锡纯多用于治久泻而肠滑不固者。

山药 柿霜饼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清补脾肺肾;柿霜饼色白入肺,凉可润肺,甘可归脾,具有益肺气、清肺热、利肺痰、滋肺燥之功。二药药用、食疗并存,可健脾补肾、润肺滋阴。

二者同用,张锡纯用于治疗脾肺阴分亏损,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以及阴虚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甘草 天冬

甘草味甘性平,益气补脾、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天冬味甘微辛,性凉,津液浓厚滑润,能入肺以清燥热,故善利痰宁嗽,且凉润补助阴分,用甘草以行之归脾。二药伍用,最善润肺养阴、利痰宁嗽。

二者伍用,张锡纯常用于治疗虚劳喘嗽。

甘草 知母

甘草补肺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二药相伍,甘苦化阴,共奏补肺益气、清热解毒、清润化痰之功。

二者相配,张锡纯常用于治疗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等肺金虚损之病以及肺痈将成或肺结核。还可用于治疗妇女月事不调,经水短少,寒热往来者。

黄芪 山药

黄芪补肺气升元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山药以壮真阴之渊源,且补脾固肾,色白入肺,润肺生水,即以止渴。二药参合,金水相生,肺肾双补,益气养阴、补脾固肾之功益著。

二者相配,张锡纯用于治疗虚劳,脉弦数细微,或咳逆,或喘促,或精气不固、消渴等。

黄芪 玄参

黄芪补气之功最优,既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又能大补脾胃之气,以生血。玄参入肺以清肺家之燥热,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又善滋阴,兼有补性,能壮真阴之渊源。二者伍用,温补、凉润相济,能补气、滋阴清热。

二者并用,张锡纯用于治疗虚劳,脉弦数或细数,也用于治疗少乳,气血虚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