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听过莫扎特的人没有家;没有莫扎特的生活是一场流放丨聆听李帕蒂《a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K.310)...

 KobeChao 2017-03-30

阿劳演奏K.310



马慧元丨莫扎特的声音



远方的原野上,天空里,风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于是,列车的车窗外,透明的山峦与河流交叠在一起,风景的色彩被音乐过滤成琴键上的黑与白。汽笛声里,我想起莫扎特童年在欧洲奔波时弯弯曲曲的车辙,想起颠簸在马颈上的铃声。里帕蒂(Dinu Lipatti,1917年3月19日 — 1950年12月2日)演奏的莫扎特从电池里潺潺流出来。 ——比较李帕蒂、布伦德尔演奏的莫扎特《a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K.310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真不相信人间还有这样的声音。它出奇地妩媚、温存、飘逸,仿佛来自某种超凡的情感,又极为单纯,如日光之七彩融于一白。此等境界,我辈似不能深解,只能偶而怀着询问甚至祈祷般的心境,让它翩然掠过耳际。原来,那款录音是里帕蒂身患绝症,行将不治的时候,开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死的时候,里帕蒂33岁,比莫扎特还短命。——音乐译文丨聆听李帕蒂,“这是只有真正的艺术家在关注诗意和深沉的感情”


此番广陵绝唱中有萧邦圆舞曲,听得出他身负剧痛如何穷追不舍,硬是不肯放过萦绕在衣香鬓影里的丝丝闲愁!由这完美的琴声联想到他的早逝,再看看唱片封套上的他,好看的眼睛笑得让人心痛,便觉得那音符里折射出的珠玉之色微含凄艳的光泽——“细看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他还弹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

里帕蒂演奏K.310



写这首曲子时,莫扎特正经历丧母之痛。它充盈着“莫扎特式”的悲怆:透明如水,又深不见底,初听的人,只会为那冰肌玉骨中的甜美所陶醉,听得多了,外加生活的体验,才能品出其中的感伤。那带有附点的第一主题似乎迎风飘起来,同时又稳稳站在节奏里,根基岿然不动,十六分音符走出的经过句璀璨多姿,显得很兴奋。第二乐章中右手频频有同音反复的段落,但丝毫没有单调的感觉,而是一种颌首凝视的神色。整部作品的处理那样细腻完美,仿佛每颗音符都带着各自的神采忽悠悠飘来,其间的鬼斧神工了无痕迹。天地间灵气,真莫过于此了!不知莫扎特的使者在死神面前对最后的琴声怎样饱含留恋、倾心相许,我们只听到了安详、恬静,衣袖上沾满了找到故乡的欣慰。那是天鹅之歌,更是天使之声。里帕蒂与莫扎特一样,对这个世界来说是惊鸿一瞥般的存在,只留下牵挂,直到地老天荒。 ——触摸着巴赫生前演奏的管风琴,离开时李帕蒂已经热泪盈眶……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这样的音乐:里帕蒂、肯普夫等大师的演奏是那样好听而“简单”,我常被引诱得站起来,向钢琴走去;但一翻开乐谱,手指不由在空中凝固了。我的琴声能空灵得如仙界的冰雪,又暖和得贴近凡人的血肉吗?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象孩子的歌声,所以小孩弹莫扎特,会比成年钢琴家更动人。我将信将疑。见过许多孩子,甚至电视上的小明星弹莫扎特,他们都天真可爱,可与莫扎特精神相去甚远。莫扎特的单纯不是不谙世事的稚气,如果说象个孩子,那就是一个没有父母照料、极其孤独的孩子,自己在愁苦之中静悄悄地生活、玩耍,吃掉属于自己的一点面包,乖巧地等待着梦中天国花园里的游戏。旁观者里,唯成年人才能领会其中的辛酸和寂寞,为之动容。

因此我还是宁可听成熟的钢琴家弹他,哪怕不是里帕蒂。但我仍希望更多的小孩学弹莫扎特,把他的声音深深种进童年,用一生做土壤将它养大。没听过莫扎特的人没有家。没有莫扎特的生活是一场流放。我真这么想。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