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马铃薯》——丁家坡洋芋

 释怀斋 2017-03-30


     《舌尖上的马铃薯》——丁家坡洋芋

        2016-08-17 08:35  农村创业

《舌尖上的马铃薯》——丁家坡洋芋


丁家坡洋芋片集香、辣、脆、鲜于一体,口味独特。在重庆,很多区县餐桌上或小吃摊边,都有洋芋的身影。这些区县的厨师们或把洋芋切成丝吃,或把洋芋煮成泥吃,或把洋芋炸成块吃。把洋芋切成薄片,煮熟,凉拌着吃,却不多见,而这种吃法在大足本地甚是流行。人们走到商业步行街等地,都可以品尝到这一美味。




小摊周围坐满了前来吃洋芋的顾客



一对情侣正在享受美食 丁家坡洋芋



几位小伙子买了近50元的丁家坡洋芋

“丁家坡洋芋”香味与乡情同绵长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所处地理位置如何偏僻,也不管经营规模的大小,在大足城区报恩路一条小巷子里,丁家坡洋芋片始终被大足人定义为小吃中的美味。
  三年前,高中毕业后,郑钰清离开家乡,在异国他乡西班牙开始了求学之旅。每到大学开学前夕,只要她回到家乡,就一定会来到丁家坡洋芋摊前,购买几斤洋芋片,然后真空打包,带回1万多公里外的圣地亚哥德孔波大学,慢慢品尝。对于90后的她来说,家乡的味道就是这种让她魂牵梦系的、熟悉的洋芋片的味道。这个味道,香味浓郁悠长,伴随着她长大。

  厨房里的秘密

  丁家坡洋芋片集香、辣、脆、鲜于一体,口味独特。在重庆,很多区县餐桌上或小吃摊边,都有洋芋的身影。这些区县的厨师们或把洋芋切成丝吃,或把洋芋煮成泥吃,或把洋芋炸成块吃。把洋芋切成薄片,煮熟,凉拌着吃,却不多见,而这种吃法在大足本地甚是流行。人们走到商业步行街等地,都可以品尝到这一美味。
  今年54岁的王淑华是丁家坡卖洋芋片的摊贩之一。因在丁家坡卖洋芋片,几年前,小摊被取名为丁家坡洋芋片。她家卖的洋芋片香脆爽口,色泽红亮,在本地洋芋片小吃中最为出名。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10几岁的孩子,都喜欢吃这家洋芋片。
  每天凌晨4点,王淑华与3名工人就在100多平方米的洋芋作坊中忙开了,200斤洋芋是一天的售量。
  大家从库房里取上几大袋洋芋,用小刀一个个的去皮,浸泡后便放在案板上逐一切片。随后将洋芋片倒入开水中煮,有师傅专门负责掌火。
  洋芋选用的都是个大皮薄的品种,这也是制作洋芋片的上等食材。煮洋芋片需要拿捏火候,一点不能含糊,煮的时间短了容易不熟,煮的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碎片,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口感、卖相。约八分钟后,王淑华将煮好的洋芋片分别倒入几个大簸箕内,待它们慢慢冷却。
  早上8点钟不到,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王淑华开始摆上洋芋片、油辣子等食材准备开张,小摊旁边随后也安放了五六张小方桌、二十余张小板凳供食客坐下享用。摊位前,几名食客已经在这里等待。从一盆调料中,王淑华动作娴熟地舀上一大勺提前秘制好的油泼辣子淋在洋芋片上,然后加入蒜泥、盐巴、味精等调料,均匀搅拌几下。不到半分钟,调料和洋芋完美融合,空气中开始弥漫阵阵辣香。这时,取一片入口,洋芋自有的清香质感与调料的香辣一起搅动着味蕾,脆爽辣香,莫可名状。
  为适应食客口味,近年来,王淑华的洋芋摊,相继推出了洋芋块、豆腐皮等凉拌小吃,这些小吃有微辣、中辣、麻辣等多种口味,供食客挑选。
  20岁的朱倩,家住香榭雅筑,就是其中的一名食客。作为丁家坡洋芋片的忠实粉丝,几年来,她每周都要去吃一两次丁家坡洋芋片。在她看来,麻辣鲜香的洋芋片胜过其他一切小吃。
  11日中午,记者来到王淑华的小摊前,正值小摊生意忙碌之时,只见摊边座无虚席,点洋芋片的声音此起彼伏:“老板,来3元的。”“老板,多放点辣椒。”“老板,打包带走,10元的”……
  “好的,好的”,小摊前,王淑华一一招呼着客人,忙得不亦乐乎。而五六米外的洋芋作坊内,工人们在重复生产洋芋片,源源不断地往小摊上供应煮熟的洋芋。

  难以割舍的洋芋情

  上世纪80年代,王淑华与丈夫郭宝华结婚。婚后,王淑华主内,负责做些家务活,带小孩等,郭宝华主外,负责挣钱养家。
  “当时结婚,看中的是他有工作,有固定工资,可以养活全家人。”王淑华回忆道,可令全家人没有想到的是,1990年,丈夫郭宝华所在企业倒闭,全家人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收入。为了维持生计,30岁的王淑华也开始在外面打拼。刚开始,她卖冰糕,生意并不怎么好。一段时间后,王淑华看到有人卖洋芋片,生意不错。
  紧接着,王淑华也卖起了洋芋片。夫妻二人于是分工协作,王淑华负责在外面销售,丈夫在家里负责采购洋芋,供应洋芋片。由于她家制作出来的洋芋片爽脆、香辣,符合大足人的口味,于是迅速成了周边三所学校学生们最喜爱的小吃,那时,一角钱5片,五角钱就有一大包。
  到了90年代中期,坐在快餐店吃薯条似乎成了学生们眼里洋气的事,这种凉拌洋芋片生意逐渐冷清了许多。又过了两年,大约是1997年,每逢放学时段,买洋芋片的队伍又排到了巷尾。“也许薯条的那股新鲜劲过了吧。”王淑华说。
  5年前,王淑华每天煮的几大盆洋芋片成了人们眼中的限量供应品,一旦去晚了就只能失望而归。
  2011年,因卖洋芋小有积蓄的王淑华,租下一间大屋,雇了几名工人来准备洋芋食材。除了供应量变大外,她依然还是摆着那么个小摊,依然还是自己亲自坐镇兜售。
  如今,1块钱1勺的洋芋片,许多70后、80后、90后和00后成了购买主力。他们常常前来坐在摊前吃上一盘,然后买上一大袋回家,全家老少便围坐在桌子跟前吃。
  生意好了,丁家坡因此出现了多家冠名为“正宗”、“老字号”的洋芋摊。不过,挑剔的食客们只认王淑华家的洋芋片,认为她家的最为正宗好吃。
  前来购买洋芋片的顾客李丽芳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慕名而来的,还是老一批的食客,都以同一种方法辨别王淑华家的洋芋片,那就是看卖洋芋的阿姨鼻翼上是否有颗痣,鼻翼有痣的正是王淑华本人,那么,买她家的洋芋片吃就对了。”
  王淑华的丁家坡洋芋片一直备受市民喜爱。2013年,由区商务局和旅游局共同发起的大足“十大名菜点”与“十大城市礼品”评选活动在全区展开,区内上百家工商企业和餐饮经营户踊跃报名参加,最终有26个礼品和16个菜品在网上供全区网民投票选举。经过各参加企业的广泛宣传和全区市民积极网上投票,王淑华家的丁家坡洋芋片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2013年大足十大名菜点荣誉称号。
  25年来,销售洋芋片成了王淑华全家人的经济收入来源。凭借着这一手艺,王淑华供养女儿上了大学。目前,由于年龄大的缘故,王淑华请来妹妹王素均和妹夫石贤贵一起合伙经营店里生意。

  远道而来的食材

  11日晚上10点,夜幕早已降临,持续两天的降雨为城区带来丝丝清凉,当人们准备进入梦乡时,丁家坡洋芋片的主人们却还在劳碌着。
  王淑华和妹妹王素均、妹夫石贤贵正在将从内蒙古运来的800斤洋芋卸到仓库内。
  作为食材,洋芋营养价值极高,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它还具有降血压、抗衰老等功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欢吃的食物。
  因受地理、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地出产的洋芋量少,个小,仅够供小规模居民自家食用,难以飞入餐厅或者小吃摊上的餐盘里。外来洋芋却恰恰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王淑华选用的洋芋多从云南、贵州、甘肃、内蒙古等地运来。在她看来,这些地方的洋芋品质较好。选用了好食材,就是保持好味道的第一步。
  王淑华介绍道,这些省份是种洋芋的大省,不仅仅出产量大,能保证小摊一年四季生产之需,而且种植出来的洋芋个大皮薄,质地优良,非常适合做洋芋片。
  800斤洋芋将是未来4天的销量。之所以买800斤,这里面也有学问。王淑华补充道,洋芋保存周期不易过长,否则会影响口感。这也是自做洋芋片生意后,她进货始终如一保持的风格,有了这批洋芋,明天新一轮的洋芋片生产得以继续开始。
  从事多年的洋芋片生意,现在的王淑华经验更足。她更加注重对食材的精细选取,对味道的精心调试……她家的洋芋片也靠着用心经营征服了众多顾客的味蕾。
  如今,王淑华的洋芋片已走过20多个年头,依然老客依旧,新客不断。每天,一波又一波的食客总是将这里围得满满当当。

【创业啦http://www./html/e2016/0403526.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