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爱琴海岸的文明之花 中文名:克里特文明 外文名:Crete civilization 拉丁语:Minoia 德 语:minoisch 历 史: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 起源地区:克里特岛 名字由来: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
克里特文明,也译作米诺斯文明或迈诺安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文明,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 
地理位置 
克里特岛地图 简述: 
复原图 前王宫时期: 早王宫时期: 新王宫时期: 后王宫时期: 文字: 
文字 
克里特文明 建筑: 克里特文明发祥地之一,克里特岛上的建筑,全都是世俗性的,主要的类型有住宅、宫殿、别墅、旅社、公共浴室、作坊等等。遗址中比较重要的有克诺索斯和费斯特的宫殿,占地都在一公顷左右。这些建筑是克里特文明的典型建筑。 克诺索斯国王王宫,始建于约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依山而建,规模很大。中央是一东西27.4米,南北51.8米的长方形院子,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院子东南侧是国王起居部分,有正殿(也叫'双斧殿',双斧是米诺斯王的象征)。王后寝室、卧室、浴室、库房与大小天井等;西面有一列狭长的仓库,北面有露天剧场,东南角有阶梯,直抵山下。王宫内部空间高低错落,楼梯走道曲折离奇。克里特岛气候温和,宫内厅堂柱廊布局开敞。柱子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壁画风格写实,色彩丰富。墙角用大石块砌筑。该宫在约公元前1400年突遭袭击中被破坏后随即湮没,直到19世纪末才被发掘。

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遗址 艺术: 由于木头和织物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袭,米诺斯最重要的艺术遗存为米诺斯陶器、宫殿建筑与壁画、石雕以及印章。艺术和物质文化的遗迹,特别是陶瓷风格的序列,帮助在考古学中界定了迈诺安文化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自有的特征。 米诺斯早期的陶瓷制品以线状的螺旋、三角、曲线、十字、鱼骨纹等为特征。到中期,自然主义的设计,如鱼、乌贼、鸟和百合的图案则变得普遍。到迈诺安晚期,花和动物依然是主要的特征,但是增强了变化性。在诺索斯周围的地区通常体现出“宫殿风格”,特征为对自然形状的几何抽象以及单色的绘画。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迈锡尼艺术与后期米诺斯艺术十分相似。 在克里特北岸的伊拉克里翁(Ηρ?κλειο)博物馆藏有许多迈诺安艺术珍品。

壁画 消失之谜: 火山大喷发
科学家说,大约3600多年前,锡拉岛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喷发,其喷出的烟柱上升到高空,火山灰甚至随风飘散到格陵兰岛、中国和北美洲。 火山喷发还引发了大海啸,高达12米的巨浪席卷了距离锡拉岛100多公里的克里特岛,摧毁了沿海的港口和渔村。而且,火山灰长期飘浮在空中,造成一种类似核大战之后的“核冬天”效应,造成此后几年农作物连续歉收。克里特文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迅速走向衰亡。 时间确定弗里德里希的另一重要成果在于更加准确地确定了克里特文明消失的时间。此前,一些考古学家通过把克里特岛文物与古埃及新王朝时期文物作比较,间接推断克里特文明灭亡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此次发现的橄榄树枝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加准确地确定火山喷发的时间。经鉴定,这个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627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克里特岛最早始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前后,受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克里特岛进入了青铜时代。公元前19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奴隶主城市国家,主要有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法埃斯特、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扎克罗等。其中以克诺索斯和法埃斯特最强盛,两者修筑有大道,拥有海港。至公元前1700年时,一场灾难毁掉了岛上的宫殿,米诺斯人重建了更加富丽堂皇的宫殿,并由克诺索斯统一全岛。根据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明亦名为米诺斯文明。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