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之:英国脱欧谈判开启,分手费该怎么算

 鹤玉轩 2017-03-3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英国政府于3月29日正式向欧盟提出脱欧申请,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此前曾宣布,将于一个月后的4月29日举行欧盟特别峰会,专门研讨并制定谈判策略。

据报道,谈判将在今年初夏开始,为期两年。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英国的“脱欧费”,其中包括欧盟资助的在英项目、欧盟官员退休金的英国部分、双方在彼方生活工作的公民的前途、如何处理英国和欧盟在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的陆地边界等议题。

图斯克表示:他本人希望英国能留在欧盟,但既然多数英国人决定离开联盟,那现在该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离婚”官司给欧盟带来的痛苦。他的这番话预示着英国脱欧谈判将是一件相当艰巨的事。

英欧“婚姻”:恩恩怨怨四十年

“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在短短数年内即将整个欧洲或欧洲之大部打造成今日瑞士这样自由和幸福的国度。这个灵丹妙药就是重塑欧洲大家庭或其中的一大部分。我们必须给予它一个能在和平、安全和自由里生活的新秩序。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架构”。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46年9月19日在苏黎世大学提出上述愿景时,或许已经想到欧洲一体化在未来几十年内会有长足的进展,但他一定没想到,这个未来的“欧洲合众国”中竟然会不包括自己的国家。

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当年入盟就很难产:丘吉尔1965年1月24日去世前,见证了英国首次申请入盟被拒(1961年),他离世两年后,英国再次提出申请,还是被戴高乐挡在门外。

相爱不易,分手亦不易

法国总统如此不容商量地拒绝英国入盟主要出于地缘政治考量,他担心英国入盟后会削弱法国在共同体内的领袖地位,也担心美国会通过英国增加在欧洲的影响力。但他在公开表态时却从另外一个角度作了以下陈述:

“《罗马条约》是由六个经济上同类的大陆国家签署的。但英国是个岛国,是个海洋国家,与远方不同的国家有着贸易和运输往来,它是一个有工业、贸易,但几乎没有农业的国家,在各个领域有着自己的习惯和传统。简而言之,英国的特点、结构和经济与大陆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

笔者先不说戴高乐的地缘政治考量是否有道理,但他的“英国异类说”却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戴高乐1969年的辞职标志着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最大阻力不再存在。三年后,伦敦第三次提出入盟申请,并正式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一员。可是,如此艰难获得的机会两年后即受到英国人的质疑:1975年,英国议会和民众就去留问题进行表决。公投前,哈罗德·威尔森首相(Harold Wilson)与四十一年后的戴维·卡梅伦一样,先与联盟的其他成员国讨价还价,作为英国留欧的条件。结果,67.2%的公民支持留欧,一场脱欧“闹剧”总算闭幕结束。

1984年底,一向以强硬著称的撒切尔低下高贵的头颅,前往北京签署归还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但就在那年的夏天,她在法国枫丹白露举行的欧共体峰会上,却尽展“铁娘子”威风,她把几乎从不离手的拎包重重砸向会议桌,愤怒大喊:“我只想要回我们国家的钱!”(I want my money back)据说,从她手中飞出的皮包差点击中坐在对面的法国总统密特朗。

她的理由是:首先,英国从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中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不得不佩服戴高乐当年拒绝英国入盟的分析)。其次,根据1984年的比较,英国的富裕程度低于其他国家。

最终,在座的欧共体男领袖们决定“集体投降”,同意每年将英国给欧共体缴纳预算金额中的66%退还给伦敦。从1985年至2014年的三十年间,这笔所谓的“不列颠折扣” 累计1110亿欧元,最高时(2001年)达73亿欧元。但欧共体“就范”的真正原因并非撒切尔的砸包举动,而是英国政府在之前四年中一直阻碍联盟的决议,从而引发了所谓的“欧洲硬化症”(Eurosklerose)危机,使联盟的政治行动力近乎瘫痪。

应该说,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几乎一直扮演着某种特殊角色,并在不断的讨价还价后也最终获得了某种特殊的地位:

1995年,申根协议生效,英国和爱尔兰不在其列,只部分参与边防联合行动。

1998年,15个欧盟成员国家进入经济和货币联盟第三阶段,使用共同货币欧元,但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英国和丹麦不必加入。

2000年12月7日,欧洲理事会在尼斯颁布《欧盟基本权利宪章》,英国和波兰选择不参加。

2004年,欧盟东扩硕果累累,吸纳了十个新成员国。开始时,大部分旧成员国对来自东欧新成员国的劳动力采取了限制性的过渡措施,只有英国、爱尔兰和瑞典从一开始就彻底开放劳务市场。

伦敦的开放举措一方面符合其一贯的经济最大限度市场化的传统,同时也与当时英国经济走势强劲有关:连续十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三十年水平(2%)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失业率在2004年(2.7%)创历史新低,当时德国和法国的同期失业率都呈上升趋势。连欧盟委员会都承认英国是联盟中“最健康和强壮的经济体之一”。

但是,伦敦在开放人员流通方面犯了二战后相同的错误。当时,英国为了恢复经济,大量接收来自英联邦国家的移民。后来经济出现不景气,劳动市场供大于求,本地人认为这些移民抢走了自己的饭碗,占了社保好处,因此社会矛盾恶化。英国政府迫于民意压力,制定了《 1971移民法》,收缩了传统的宽松政策。

这次伦敦重蹈覆辙,引起民怨。本来这是本国政策失误导致的结果,但2015年夏天默克尔失败的难民政策给英国人提供了把内政矛盾转嫁给布鲁塞尔的口实,限制欧盟人员自由流通成为去年公投退欧的重要理由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英国的确是一个令欧盟头疼的成员国。对欧陆各国的来说,英国人很特别:一方面他们刚愎自用,斤斤计较,在要求获得特殊待遇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它又是建立欧盟单一市场、促进自由贸易和加速欧盟东扩的主要推手;在国际金融领域,它也为提高欧盟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英国在欧盟中的角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政治一体化的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