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冠中:我很讨厌文学性绘画,诗与画同床异梦!

 DONGBENXIZOU 2017-03-30

  

  我曾将中国古代杰作和西方现代杰作比作哑巴夫妻,虽语言不通,却深深相爱。我想改变这种哑巴困境,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杰作应彼此拥抱交流。艺术无国界,“中国画”这道围墙仿佛是柏林墙,我属拆墙者。

  年轻时在巴黎学习,我很讨厌文学性绘画,视觉的造型艺术不须文学的干扰。一味讲究形式,所谓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又是什么,其实也属意境的范畴。中国文人画以意境为上,形式之美往往因意境而削弱。文人渐渐以诗替代了绘画的本质美,画上题诗,诗与画同床异梦,混淆了文学与绘画的界别。这种情况我十分反感,但我认为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是高见。

  在中国,人们看画不会止于纯形式,总要寻找画的含义,高明者更进入了诗意,诗的韵律与画的节奏的配合是中国知识分子赏画的高水平了。但大多数人民对造型美是无知的,他们只看画了什么物象,美盲遍地。

  我生活在十几亿人民的国度,我的观众是广大的人民,我竭力要求自己能被他们逐步接受,我的企望是“专家鼓掌,群众点头”。“阳春白雪”最终会转变成“下里巴人”,永远不被接受的“阳春白雪”只能默默消失。我曾将作品比作风筝,出色的作品飞得高高,但她那条线联系着地面的母土,联系着人民的情愫,断了线的风筝便失去了艺术的一切。

  我凭自己的鞋底走羊肠小道,走独木桥,深山丛林,攀悬崖,望尽天涯路,没有考虑退路。从高峰失足滚到另一个山崖,真的发现了异样的湖山,一切都入了梦境,都荡漾于倒影中。

  

  真正的大欢喜,不仅忘了疲劳,也不知道自己是青年、中年、老年,我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地球,超越了宇宙。我迷惘,惊喜,那是梦吧,不是,不是梦,正是我艺术经历的缩影。

  鲁迅“野草”中的过客永远向前走,日将暮,他问老翁前面是什么地方,老翁说是坟,坟之后呢?不知道。小女孩说,不,不的,那边有百合花、野蔷薇,我常去玩的。

来源:坦腹斋

(本平台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推荐公众号:

国民艺术导航(GMYSDH2016)

光明艺术(GMYS2016)

中国书画交流交易中心(ZGSHJLJYZX)

今日推荐之星:

艺术阵地yishuzhendi

明远艺站(myyz_2012)

  关于我们:

  中国书画名家俱乐部是一家由国内众多当代书画名家进行书画艺术切磋交流、艺术作品展览鉴赏、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机构。

  中国书画名家俱乐部微信号:shuhuamingjiajulebu

  欢迎关注订阅 共同分享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