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拔本塞源论

 女王小景 2017-03-30

拔本塞源论

王阳明

(见《阳明先生集要·答顾东桥书》)



【编者按】

(向下划动可查看全文)

        “拔本塞源论”是王阳明晚年回复顾璘(顾东桥)书信中的一段文字,于理学史和思想史上有极重要地位。在对顾璘一系列具体问题回答后,王阳明决定从根本上谈及顾氏疑问的源头,对于私己之欲和功利之毒,要拔本塞源地解决,就要真正推行圣人之学。而要推行圣人之学,要发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圣人之心,推广“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圣人之教。他强调安分勤业的重要性,对于三代后的富强功利霸术之学、辞章记诵之学以及其所造成的士大夫官风学风的败坏,予以了激烈的批判。这段文字论理清楚,文字有力,饱含激情,明儒孙奇逢赞叹此文“恻然悲,戚然痛,愤然起,是集中一篇大文字,亦是世间一篇有数文字”。


点评

(1)刘宗周云:快读一过,迫见先生一腔真血脉,洞彻万古。愚尝谓孟子好辩而后,仅见此篇。

(2)施邦曜云:拔本塞源之论,阐明古今学术升降之因。真是从五藏八宝,悉倾示以人。读之,即昏愚亦恍然有觉。此是先生万物一体之心,不惮详言以启后学也。当详玩勿忽。

(3)孙奇逢云:拔本塞源之论,以宇宙为一家,天地为一身。真令人恻然悲,戚然痛,愤然起。是集中一篇大文字,亦是世间一篇有数文字。

(4)王应昌云:先生此篇文字,明白痛快,能入人心髓。至于切中时弊,在贾长沙之上。

(5)唐九经云:长沙过秦,在秦亡后;先生过明,在明方盛。此所以入神。

(6)三轮执斋云:是至论中之至论,明文中之明文。自秦汉以来数千年之间,惟有此一文而已。

(7)佐藤一斋引陈龙正曰:拔本塞源论,乃先生直接道统处。智略技能,至先生极矣。然一毫不恃,尽擘破之,而唯求复心体之为贵。解悟灵通,至先生极矣。然一毫不恃,尽擘破之,而唯施行五伦之为贵。其心则唯欲安天下之民,惟共成天下之治。道学一点真血脉,先生得之。恐后世以顿悟而疑其为儒之禅,以事功而疑其为儒之杂,不可不辨也。先生固云:“趋向同而论学或异,不害其为同。”若自道云。



正文


夫拔本塞源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而冰坚于东,雾释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其教之大端,则尧、舜、禹之相授受,所谓“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其节目,则舜之命契,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当是之时,人无异见,家无异习,安此者谓之圣,勉此者谓之贤,而背此者,虽其启明如朱,亦谓之不肖。下至闾井田野,农、工、商、贾之贱,莫不皆有是学,而惟以成其德行为务。何者?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辞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而但使孝其亲,弟其长,信其朋友,以复其心体之同然。是盖性分之所固有,而非有假于外者,则人亦孰不能之乎?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其职而不易。用之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视才之称否,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为美恶。效用者,亦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苟当其能,则终身处于烦剧,而不以为劳;安于卑琐,而不以为贱。当是之时,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视如一家之亲。其才质之下者,则安其农、工、商、贾之分,各勤其业,以相生相养,而无有乎希高慕外之心。其才能之异,若皋、夔、稷、契者,则出而各效其能。若一家之务,或营其衣食,或通其有无,或备其器用。集谋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之愿,惟恐当其事者之或怠,而重己之累也。故稷勤其稼而不耻其不知教,视契之善教即己之善教也;夔司其乐而不耻于不明礼,视其夷之通礼即己之通礼也。盖其心学纯明,而有以全其万物一体之仁。故其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间。譬之一人之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以济一身之用,目不耻其无聪,而耳之所涉,目必营焉;足不耻其无执,而手之所探,足必前焉。盖其元气充周,血脉条畅,是以痒疴呼吸,感触神应,有不言而喻之妙。此圣人之学所以至易至简,易知易从,学易能而才易成者,正以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焻。孔子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属者,至不可名数。既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行矣。

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尽之余。盖其为心,良亦欲挽回先王之道。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覩。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而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力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讙谑跳踉,聘奇斗巧。戏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之事业而止。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性成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傲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辩也;词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借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

呜呼!士生斯世,而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艰险乎?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若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