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品赏析】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四)

 宅翁老李 2017-03-30

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四)


柳荫骏马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卅三年春仲,悲鸿磐溪遣兴。钤印:江南布衣

    此幅《柳荫骏马》描绘了一节柳枝盘桓而上,柳丝弄碧,交错垂下,以极静写极动;一匹骏马安详憩于柳下,转背昂首,朝东方嘶鸣。柳枝和地坡虽是衬托画面之背景,营造出早春的暖意和明媚,令人心旷神怡,也使画面构图更加完美。马体轮廓用浓墨勾出,敷以赭石,用墨用色丰富多变,毫不单调,擦染也极为讲究,将马之躯体与明暗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马颈尾鬃毛翕张,马尾与颈鬃飘动飞逸,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悲鸿先生以动写静,浅绛布地,杂草丛生,既与柳条呼应,又突出骏马身姿。是幅《柳荫骏马》充分体现了徐悲鸿画马浪漫主义精神,既与传统勾勒工细的画法迥然有别,全以大写意为之,洒脱自如,显示了他坚实的素描功底,故结构精谨,神形兼备,不失姿态。画面延续了徐悲鸿一贯作风,以激情大写意法写出,水墨酣畅淋漓,但整个画面却充满了一种久违的恬静、浪漫之气。以柳马搭配入画,古已有之,此前尤多见于青花瓷器之上,暗寓“春风得意马蹄疾”之寓意。

抚孤松而盘桓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抚孤松而盘桓。卅六年大,暑悲鸿居北平。艾青先生博笑。钤印:东海王孙、悲鸿之画

    题跋:赠周临,艾青。钤印:艾青、长咸颔亦何伤

    “抚孤松而盘桓”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策扶老以流憩,时娇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历代文人都喜欢描绘此境,但多以“高士倚孤松”的构图出现,此画徐悲鸿将一匹立马与孤松结合起来,颇为独出心裁,画中立马呈全侧面,似乎正在悠闲踱步,走到孤松下面时,停下远观,看到自然山色无限美好,于是徘徊不忍离去,画家仅以一马一树即描绘了一幅饱含忧伤情调的风景,十分契合陶渊明的诗境,而马鬃的飞扬之态又传达出一种激昂的情绪。画面构图简洁,笔法匀净爽利,皴染有度,马的结构和松树的造型皆十分准确,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力,堪称佳作。

白马图  镜心 1945年作 (1680万元,2010年翰海秋拍)

立马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一马当先 1947年作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此幅《一马当先》中,作者将西洋画的笔触与传统没骨画法相结合,以惯常的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勾勒马躯干,又以极具古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传达马的神韵,用浓淡有度的水墨表现马的肌肉质感、骨骼结构。马蹄则两笔带过,灵活生动;脚踝活络,极具精妙。马鬃、马尾以硬笔刷出,收笔翻转,极为逼真地展现了鬃、尾蓬松的质感和飘动的美感。画中这匹姿态矫健的骏马正在奋蹄扬鬃、腾空飞奔。筋骨强壮,肌肉发达,倜傥洒脱,那风劲剽悍、姿态优美的形象,也仿佛自由和力量的象征,令观者在欣赏之余,引发美好的联想与遐思。

奔马图 立轴 1948年作

奔马  1948年作 (463.8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奔马  立轴 辛卯(1951年)作

    款识: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悲鸿,辛卯春日。钤印:悲鸿之画、自强不息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徐氏所作之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可谓中华民族标志性的艺术形象。徐悲鸿一生创作了大量以马为题的作品,早年的作品,以西方写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准确把握马匹的造型和解剖,通过色调的变化表现出体积感和透视性,一派西方油画的面目。在此之后,画家逐渐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西方的油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引西润中,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笔下的线条概括洗练,奔马的形象也愈加劲健,肌肉线条更为明显。画家笔下马的形象,在四十年代有了质的飞跃。四十年代之后的奔马作品,脱去了原有静物写生的僵直,凭添了画面的动感。纵观悲鸿先生的奔马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着的是画家不同的心境与思想。既有 “秋风万里频回顾”的英雄豪迈,也有“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忧国忧民。画家赋予了笔下奔马鲜活的人物性格,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艺术家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徐悲鸿切身感到了作为国家主人当家作主的幸福。1951年春日,徐悲鸿创作了此幅朝气蓬勃的奔马,以歌颂新生的人民政权。画中在西方写实技法的基础上,加以中国画传统笔墨,将奔马的形象表现得准确又富于美感。画中奔马向前奔驰,转头回视,这一动作恰到好处地将奔马颈部优美的肌肉线条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出来,胸、腹、臀则通过中国水墨中留白与着墨,表现出西方绘画的透视与光感。马鬃及马尾以大笔扫出,以自然地飞白,使整个马的造型变得清新爽利,极富动感。“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点明了画中“民主之马”,身经百战,历尽艰辛,如今归于民主,一马平川。既是对中国人民数十年不屈不挠斗争的赞颂,亦是对美好未来的讴歌。此件作品可谓是徐悲鸿艺术巅峰时期的创作。

远山回首  设色纸本 壬辰(1952年)作

    款识:金陵先生雅赏。壬辰岁阑,病起补旧作。悲鸿。钤印:徐悲鸿

    上款“金陵先生”即赵金陵,马来西亚著名华人实业家、收藏家,有“马来西亚布匹百货大王”之美誉。1951年7月,悲鸿先生罹患重病,画作骤减。经过近一年的悉心调养,方见起色。时值壬辰岁阑之时,逐渐尝试作画。此件《远山回首》即是这一时期以旧作补景而成。此作所用纸张,系悲鸿先生客居重庆时期,因战时供应紧张,宣纸难觅,故而选用罗纹纸作画。画中回首马的形象,亦是四十年代常作之题材,全画以墨塑形,通过富于变化的笔墨,准确的表现出骏马的骨骼、肌肉,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形神兼备。悲鸿先生所作骏马,大多是冯虚御风,如此作中既有山坡秋树,亦有远山峰峦,实属难得,盖系后期补景之功。

观音大士  (260万元,2011年12月北京匡时秋拍)

    徐悲鸿极少画观音,为孙多慈母亲祝寿画过一幅,观音大仕明显带有孙女士的神情。

    这幅站相的观音以白描法写就。有别于描绘神仙的超凡脱尘,乃是从人物画脱化而来,这也与悲鸿的现实主义主张十分吻合。画中观音大士如同一位古意人物,赤足立于一朵盛开的莲花之上,手执柳条,正将甘露撒向人间。这是悲鸿心系家国天下普世主义情怀的表现,也是徐悲鸿很少涉笔的佛教题材的有力见证。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