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纤支镜光学相干成像技术有效评估慢阻肺气道重塑和分级

 czxiaoyi 2017-03-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患病率、死亡率之高一直引起呼吸学界的重视。有毒烟雾导致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是 COPD 的重要特性。目前,临床实践中一般通过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作为 COPD 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 COPD 患者气道重塑程度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此外重度吸烟患者气道重塑程度是否与典型 COPD 患者有相似之处也少有报道。

最近,来自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钟南山院士和李时悦教授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研究发现:经纤支镜行光学相干成像技术(EB-OCT)可以有效评估 COPD 患者气道重塑的程度并指导 COPD 的分级。文章最近发表在 CHEST 杂志上。

该研究一共纳入了 48 例不同分级的 COPD 患者、21 名肺功能正常的重度吸烟患者和 17 例肺功能正常的从未吸烟者。研究评估了受试者病史,对受试者进行了用力肺活量、胸部 CT 和 EB-OCT 检测。

本研究主要关注于 COPD 患者、重度吸烟者及正常人各级支气管(第 3-9 分级)重塑程度的差异。研究使用 EB-OCT 检测了包括平均肺血管直径,气道腔内直径及气道壁厚度等在内的指标,通过上述指标来了解气道重塑的情况。

研究通过 EB-OCT 检测发现,COPD 分级越高(根据肺功能评估),其大、小气道重塑程度越显著;与正常对照相比,肺功能正常的重度吸烟者,其气道重塑明显加重;肺功能正常的重度吸烟者,其气道重塑程度已经与 1 级 COPD 患者相近。

研究发现,用力肺活量指标 FEV1 与第 7-9 级支气管管腔面积以及管径(EB-OCT 评估)呈正相关。但 1、2 级 COPD 患者以及重度吸烟者,其 FEV1 水平与大 / 中等气道(第 3-6 级支气管)的管腔面积以及管径均无关。

上述结果说明,EB-OCT 在判断 COPD 患者、重度吸烟者小气道重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尽管传统用力肺活量指标确实与 COPD 的临床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 EB-OCT 的评价指标对反映 COPD 的分级更敏感及准确。

本研究还发现,肺功能正常的重度吸烟患者已经存在显著的小气道重塑,虽然并非所有吸烟者都会进展为 COPD,但是吸烟至少是引起气道重塑的重要因素。这将为今后临床医师对吸烟患者进行劝诫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国际上对是否应该恢复 0 级 COPD 仍持有不同的争议,本研究的发现将为 COPD 的早期干预(特别是 1 级 COPD 以前的病变)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