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 放高球,让人有点烦——三聊业余游击队打法!

 菊花廿六 2017-03-30


DARKER  特约



前两期聊的“正手推挡”和“正手弹”打法,可以说纯属业余游击队之列。放高球,就不是业余球员的专利了,专业运动员也经常放。但专业运动员绝不会像有些业余球员那样,把放高球作为主要得分手段。


▼附上前两期内容:

有一种打法,叫正手推挡——一聊业余乒乓游击队打法

正手弹球看着像野路子其实效果拔群——二聊业余乒乓游击队打法


世界乒坛的高球案例


乒乓球运动初期,限于器材原因难以制造强烈旋转,高球大多高而不转,进攻方容易掌控。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第2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徐寅生杀星野的十二大板。这个经典战例说明,由于当时的高球旋转不强,进攻方有较宽松的环境在落点上调动对手。正如徐寅生戏言:“本人本事不大,打不死人家,所以才用了十二板。”



随着海绵胶皮拍大行其道,尤其是欧洲两面弧圈球的出现,放高球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因为反胶海绵拍可以制造强烈的上旋,又高又转的高球威力大增。


那时,欧洲选手精于此道者不在少数,尤以法国人塞克雷坦为最,这位老兄人称“打不死的球怪”;


瑞典人阿佩依伦亦长于放高球,队友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耳濡目染,也时常撤到远台大放特放;


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金泽洙就是用放高球“反扑取势”,在团体和单打中两胜刘国梁,成为老金最值得炫耀的成绩;



2005年第48界世乒赛上,丹麦队梅兹用放高球战术淘汰王皓后,在1/4决赛遇到郝帅。他在0-3落后且第四局7-10落后的情况下,又是用放高球战术,让郝帅突然状态全无,竟然连扳四局上演当届世乒赛最不可思议的大逆转。可以说,梅兹的高球改变了郝帅命运,几乎毁掉郝帅整个运动生涯。



业余乒坛的高球奇人


以上经典比赛中,放高球都不是主要得分手段,只是在关键分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一些业余球员,放弃练基本功,主练放高球,并作为主要得分手段。


安徽的潘孝暾,就是业余球员中此类打法的最典型代表,他以最高可达10米左右的“杀手锏”高球在省市和全国业余比赛中屡屡夺冠,被广大球友称为:中国业余乒坛放高球的“奇人怪杰”。他从接发球开始就放高球,放得又高又转,带着侧旋,球球都放到底线,而且是越放越高、越放越转,直至你失误。



只要他上场比赛,他那张球台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许多专业球员都惨败在他拍下。有的在他放过来的一板又一板高球面前,最终心有余而力不足败北;甚至有的比赛还没结束,就主动签字认输。


原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现场观摩潘孝暾打球后,称其为“潘大侠”。记得他十多年前来南京比赛,就在大众乒乓俱乐部(当时的善庆乒乓俱乐部),连续放出又高又飘的球,活活把当时南京业余乒坛顶尖高手武瞳放死,至今还经常被南京球友津津乐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对付高球的三大方法


经观察实战中诸多对付高球的打法,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慢杀、快杀和吸杀。


慢杀是等高球适当回落后才进攻。


慢杀速度减,但力量大。由于慢杀相对比较稳健,失误率低,能够集中全身力量给对手以重击,所以一般都采用慢杀。慢杀需要发力比较集中,注意不要让球高出挥拍路线的高度,以影响力量施展和击球命中率。


慢杀高球的标志性动作是“单腿蹦”,即以一条腿作为支撑点,另一条腿屈起,以保证跳起后力量更好地集中在执拍手上。


快杀是在高球刚落台的上升期就扣杀,即通常所说的“落地开花”。


快杀速度快,但力量比较小。快杀易造成对手措手不及而防不住。但随着来球旋转逐渐增强,快杀高球稍有不慎会自己杀丢。相对于慢杀,快杀的失误率要高。所以采用此种杀高球的方法,一定要注意判断好来球的弹起点和方向。


吸杀是在高球落台的瞬间,巧妙借力将球点放在对方网前。


表面上看,这种方法是用手臂手腕一缩把球变短,其实是在球触碰到胶皮的一瞬间,“收回”底板,只用胶皮的力触球,造成反弹借力很轻薄。能用漂亮的“吸短”点住高球的球员,都是手感非常好的。


比如马琳,他这一手玩得很潇洒。48届世乒赛上,梅兹用放高球先后击败王皓、郝帅后,对阵马琳。梅兹引以为傲的高球不但被马琳频频巧妙“吸短”化解,而且反过来被马琳的高球放死,最后以0:4完败。马琳以最畅快方式为王皓、郝帅复仇之战,生动展示了以柔克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大智慧。



杀高球的三大手段


归纳以上三种主要杀高球手段,要点就是变化方向和节奏,也就是不让对手在远台站定放高球。


是变化落点。


以压住对方反手为主,迫使其向反手位移动,然后再伺机进攻正手位。当对手被调动到正手位以后,再杀回其中路或反手位,使其在横向距离间来回跑动;


是变化力量。


当进攻方以同等力量杀高球时,防守方最容易适应,也容易借力。聪明的办法是轻重结合,改变球的飞行速度,使对方在纵向距离间来回跑动。进攻方落点与力量变化相结合,迫使放高球者在横向与纵向间往来奔波,其阵脚就会大乱。


杀高球的成败还与球场环境密切相关。


在小馆里比赛,进攻方感觉容易发力,而防守方则觉得四面受敌;大馆则全然不同,空间一开阔,进攻方常常觉得来球又高又飘,加之场馆上空的灯光比较晃眼,容易产生对高球的畏难情绪,而防守方则有一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快感。


*文/刘小洛 发表于《大众乒乓》第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