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79例

 dingdinding 2017-03-31


摘要【摘要】 目的观察用补脾制水,降逆平冲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 方法选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焦白术、甘草)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79例。 结论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椎-基底A供血不足-眩晕,方证相符,效如桴鼓。自20025月~200412月,我们选择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对79例椎-基底动脉......

  【摘要】 目的  观察用补脾制水,降逆平冲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 方法  选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焦白术甘草)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79例。结果  有效率100%。结论  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椎-基底A供血不足-眩晕,方证相符,效如桴鼓。
       
     
  自20025月~200412月,我们选择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对7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收效甚佳,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所载7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占总病例的50.63%,女性患者39例,占总病例的49.37%;脑力劳动者65例,占总病例的82.28%,体力劳动者14例,占总病例的17.72%;305035例,占总病例的44.30%50岁以上的44例,占总病例的55.0%,病程最长的20年,最短的6个月。其发病特点是:所有患者经TCD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采用过扩张血管改善供血或活血化瘀按摩、理疗等手段治疗,其治疗时间有的10数年,或数月不等,因收效不佳方来就诊。临床共有特征为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纳差、恶心、欲呕,或心悸气短、或微恶风寒,伴颈项不适或手指麻木舌质淡或正常,苔白厚腻有津、或苔薄白,脉滑或缓。

  治疗方法
     
  采用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随证略事加减:茯苓20g,桂枝40g,焦白术15g,甘草10g湿邪偏胜者加泽泻30g,恶心者加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温服,病情较重者,每日3剂。

  结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阳性体征全部改善,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各项物理指标完全正常。显效:临床症状缓解,主要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和日常活动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各项物理指标有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主要阳性体征部分消除,能够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或工作,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各项物理指标略有改善。
    
  3.2 治疗结果在上述79例患者中,治愈58例,占73.42%;显效者14例,占17.72%;好转者7例,占8.86%。总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患者,男,51岁,20031012日首诊。患者述:间断性眩晕3年余,半年来症状日趋加重,伴有轻度恶心、纳差、心悸等症,已无法正常工作。曾多次输液、服药均不见好转方来求治。患者体态偏胖,苔白厚腻有津,脉滑缓。辅助检查:头部CT报告正常,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重度不足,甘油三酯2.7mmol/L总胆固醇8.1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粪、尿等项常规生化检查均属正常,血压130/75mmHg心电图基本正常。此属中焦阳气不足,湿邪上蒙清窍之苓桂术甘汤证无疑,随投苓桂术甘汤加味,以健脾利水,降逆平冲。茯苓20g,焦白术15g,桂枝30g,泽泻30g,半夏10g,甘草10g,嘱日服1剂,3剂后再诊。1015日二诊,患者述:当日服药1剂,自觉微微出汗,周身轻松,眩晕大减,3剂服尽,诸症若失。为巩固疗效,守方继服10余剂,诸症全无。再行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项指标均正常,随访至今无复发。
     
  体会
      
  苓桂术甘汤为仲景方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第16条云:“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伤寒论》第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则起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主要对中阳不足,浊阴上犯的眩晕而设,本文所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多属此类患者。运用本方,正所谓方证相附,取得桴鼓之效,当在情理之中。 

       来自:草根一生博客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